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37经济学基础(详细)
1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社会生产方式商品经济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形态,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一般基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生产过程的两重性:一方面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劳动过程,它是社会生产的物质过程;另一方面是人与人发生关系的社会过程。生产过程的三要素:人的劳动(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劳动资料(工具)、劳动对象(二者之和称为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生产的社会过程是以社会成员之间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基础和起点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类型:私有制、公有制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在劳动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本身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源泉,甚至被称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它会进入生产过程,渗透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中,同这些生产要素相结合,改变生产要素的性能和状态,例如,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他们掌握科学理论、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能够制造开发出先进的设备、工具和工艺,能够发现和充分利用新的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等等。因此,科学技术能催生巨大的物质力量,使自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决定着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2、决定着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结合的社会形式3、决定着生产过程的社会性质和对生产过程的结果,即产品的占有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则是社会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就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或者由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或者在原有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完善和调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会束缚、阻碍生产力发展。无论生产关系落后还是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都会对生产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影响和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变化。2第二节商品经济概述●自然经济:是一种以劳动产品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是以劳动交换为特征的经济活动方式,它是和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没有充分发展相联系的。●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中期、农业和畜牧业分离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和农业分离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商人群体出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通常是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提出来的,市场经济虽然源于商品经济,但它是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提出来的。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第三节商品和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商品的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同一商品可以具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与社会形态无关,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关系:一切商品都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其统一性表现为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价值的存在,必须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表现为互相排斥、互相矛盾。二者不可兼得。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就叫做具体劳动,又称之为有效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去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做抽象劳动。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具有质的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相互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他们的差别在于1、具体劳动作为劳动的特殊性,是不同性质的劳动;而抽象劳动作为劳动的普遍性,是性质相同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不同。2、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它必须同一定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并且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具体劳动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而抽象劳动则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关系,是个历史范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是用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计算。3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五个因素:1、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自然条件●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效率成反比。第四节货币的职能和形式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就是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形式:实物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发过多引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不断贬值的经济现象。1、爬行的通货膨胀低于10%2、加速的通货膨胀10---100%3、恶性通货膨胀100%以上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第五节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自发的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基本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优胜劣汰、奖勤罚懒促进生产的集中●第二章市场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本方法第一节市场与市场经济市场的概念: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2、市场是一定经济范围内商品交换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总和3、市场是能够吸纳商品和服务的容量可以用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这三个要素相乘来计算。即: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4市场的功能:1、价值实现功能2、信息反馈功能3、资源配置功能4、优胜劣汰功能●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及其特点:作为一种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只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农产品,水果等)1.市场上的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谁也无法左右市场的运动(人数众多)2.产品必须绝对意义上的无差别性(产品无差别)3.买卖双方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自由进出)4.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自由流动)5.市场信息收集和传递是完整的(信息完整)●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每个企业对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垄断,垄断在于存在着产品差异。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是非价格竞争手段,即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及广告等方式来突出产品的差异性。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常见的市场类型。(服装,手机)●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每个企业的商品在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以至任何一家企业的销量和价格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该商品的市场价格和其他几家企业的销量。规模经济比较明显的行业容易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类型。(汽车,钢铁)●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某种产品的产销量完全由一个卖者所控制的市场类型是资源配置效率最低的。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垄断者通过高价格和低销量来取得超额利润。()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机体内价格、竞争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及作用的机理。包括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的作用第一,对需求的调节。提价可以使消费者减少需求,降价可以增加需求。第二,对供给的调节。提价可以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降价可以使生产者减少供给。第三,对资源配置的调节。竞争机制:是指商品经济的经济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比较、相互竞争进而影响供求关系、资源流向和利益分配的过程。其手段有: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企业兼并●第二节价格与市场供求供给价格:商品生产者为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运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理解掌握)1、生产要素的价格(反比)2、相关产品的价格(正比)3、生产技术水平(正比)4、厂商对未来行情的预期(反比)5、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正比)5需求价格: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需求必须以人们具有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运动,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则其需求量减少,反之,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理解掌握)1、消费着收入(正比)2、消费者偏好(正比)3、其他商品的价格(替代关系:反比;互补关系:正比)4、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正比)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所形成的价格,也就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时的价格,是买者和卖者都愿意接受的价格。均衡价格曲线:P41均衡价格形成图:P43需求曲线:右移时,引起均衡价格上涨,均衡数量增加;左移时,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曲线:左移时,引起均衡价格上涨,均衡数量下降;右移时,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第三节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不是由某种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作用机理:在市场竞争中,商品、服务、要素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价格的变化。价格的变化反映着各种资源的稀缺性,引导经济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其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表明其需求量大于供应量,从而引导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把资源更多的投向该种商品的生产;反之,某种商品价格下降,表明其需求量小于供应量,从而引导企业减少或退出该种产品的生产,使部分社会资源从中流出。因此,价格变动可以把人们对商品需求的信号传达给生产,促使资源配置符合市场需求。其二,市场机制的原则是谁出价高,资源就配置给谁。出价高的生产经营者往往是成本低、管理好、效益高的企业,某种资源越稀缺,价格越高,就越会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从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效用。●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自主的企业制度。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对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的变化做出灵活反应。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主的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首要特征,而自主的企业制度则以独立的产权关系和硬性的预算约束为核心。二、平等的经济关系。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指的是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拥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市场经济中平等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等价交换关系和平等竞争关系。三、完善的市场体系。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体系比较
本文标题:37经济学基础(详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1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