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教师统一招聘教育写作范文(一)
1、终身学习与教师职业发展古语云:“学而优则仕”,却未曾道“仕而优则学何为”?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劝勉年轻人珍惜时光固然有理,但“少壮”果真是“努力”的唯一区间么?“老大”便不能一心向学且学有所成么?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学习观念,使我们获取了对学习的全新认识。终身教育,是指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它是指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必需。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方面,专心求学期间所学习的文化知识仅是人类世代积累文化精华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快速充实的原有的知识体系。终身学习已成必然。因此,作为身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在培养年轻一代的过程中,理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社会负责,更是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尊重与诠释。终身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要有长流水,必然要常学常新。教师应对新的科学知识,尤其是本学科的昀新成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整合并不断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同时,应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勤学敏思,善于交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终身学习,还应恒于研究,勤于反思。教师应树立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念,主动研究教育科学工作,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通过研究,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工作得失,在反思中求进步,求成长。另外,教师作为学校昀重要的师表,必须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感染学生,使其尽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学习不应只是阶段性的任务,而应成为终生的主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使学习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并与每个教师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2、爱之深,请宽容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这句话的正确性我深表怀疑。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成人都经常犯错,更何况是身心俱不成熟的孩子?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如何处理呢?是声嘶力竭的责骂,还是咄咄不休的数落?其实,爱与宽容可以让教育更有温度。宽容,应当成为教育的底色,教师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这是一种师长风范,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正体现了宽容的智慧。面对与别人打架的学生,陶行知先生并未出言责备,而是始终怀抱一颗宽容之心,用一块块甘甜的糖果赞赏男生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在褒奖与赞扬中实现了对男生思想的转化,凸显出宽容的力量和教育的智慧。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它的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鲜活生命。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是与成年人具有极大差异性的个体,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摒弃“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转而采取委婉、机智的教育手段,将宽容作为师生之间的润滑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内化教育影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宽容,是一种任性的关怀。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妙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学生的自尊心是昀脆弱的,敏感而易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柔软的心灵包容孩子,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爱与关怀。有这样一位老师,公开课上,他不慌不忙地走到一个尿了裤子的小男孩身边,“不小心”打翻了一旁的鱼缸,小男孩换了一条滑稽的裤子回到教室,收获的却是同学同情而善意的眼神,而小男孩看着老师的眼光里则充满了感激。新课程强调人性化的教育,而爱与宽容正是人性的基石。没有宽容,教育就仅是一把冰冷的尺子,丈量着学生的长短;教师就仅是无情的执行者,缺乏人性的温暖。教育需要温度,宽容赋予了教育所需的温度,也带给孩子心底的温暖。宽容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相反,对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教师有时还是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但即使是进行批评,也要以爱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讲究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相互谅解和相互信任,从而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转变自己的行为,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胸怀应是昀博大的,因为心中承载者满满的爱。因为爱,所以宽容;应为宽容,所以博爱。让我们细心地为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涂上宽容的底色,使学生在幸福温暖中自由地呼吸!3、人生的长跑,何必抢跑若说有一句话语被年轻的父母奉为圭臬,我想“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必定榜上有名。于是,“焦虑”的家长拖曳着疲敝的孩子辗转于跟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孩子幼儿园就学小薛的知识,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知识,而进入大学后却又不得不去培养本应在幼年时养成的习惯——如此的错位循环。人生并非短跑,教育需要长远甚至终生的规划,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美国的基础教育内容简单,他们的高中生甚至还在“艰难”解着二元一次方程,这不恰恰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吗?反观中国的学生,基础知识之扎实,学习内容之繁、之难,之偏在全世界都不遑多让,可谓在人生的赛道上遥遥领先。而结果呢?美国的学术界星光熠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新星层出不穷;反观中国,真正的大师日渐稀少,科学研究的后备力量并不充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必定不只一次在教育者心底叩响。也许,我们只看见美国学生浅显的书本知识,却忽视了他们与花草虫鱼为伴,以动手探索为乐的童年;也许,我们只为他们简单的大学入学考试而惊讶,却忽视了他们大学期间的实验、调查、研究和那要求过于严苛的学术论文。我们的学生没有愉快的童年,却有闲适的大学生活;我们都额学生背上百斤重的书本苦苦压抑上几年,于是高考结束死成碎片,付之一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教育是一生得事业,而不是阶段的任务,就如同马拉松比赛,想要获胜必须具备耐力和激情,我们的学生,因为被迫的抢跑,在赛程的前半段就早早的体力透支、精疲力竭;原本的激情也在气喘吁吁中消耗殆尽,剩下的往往是机械而沉重的脚步,比赛败北也就势难避免。试想,还有什么比看着一朵朵娇美的鲜花还委婉绽放便凋零更令人痛心?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在有意无意间扼杀和泯灭学生的灵性和激情?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高考制度的僵化是其中昀根本的原因。成绩这把标尺太过“权威”,家长、教师不得不将学生硬着头皮往前推;因为缺失了兴趣、热情这样内部的推力。当考试的压力和师长的拉力一旦消失,学生止步不前甚至消极后腿的结果便在所难免。为了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在根本上改革选拔制度是重中之重。所谓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能多一批好学生;学生能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教师和家长也就大可不必为孩子过早焦虑,“起跑线”也就能渐渐失去威力。其实,人生还是还要“起跑线”的,从这“起跑线”上学生获得的不是珠心算、唐诗三百首、“新概念”英语,而是对某一领域的兴趣,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才是真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几十年的人生长跑,昀终鹿死谁手,一时的领先落后怎么作数?笑到昀后才能算的昀美,一个纵情欢笑的童年从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自由还给孩子,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4、浅谈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孩童贵乎有好奇之心。好奇心是学生由不知道的源头,更是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动力。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但后天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有“三颗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保留一颗童心。从某种程度上说,好奇心是孩子的“专利”与“特权”,为好奇而生的年龄,带着什么都要问几个“为什么”;而反观所谓的成年人,在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生活中对周围的一切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心灵的距离滋生沟通的屏障,很多时候,是我们高高在上心“拒绝”了孩子的好奇心。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保留一颗童心,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从儿童的视觉观察周围的世界。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听蚂蚁唱歌”时,我们不妨欣然加入,让鼓励与参与代替阻止与训斥,让相知与相容代替对立与反抗,真正做到以童心呵护童心,以童心维护童心,在培养学生好奇心的同事促进师生之间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学生的好奇心无比广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花鸟虫鱼无一“逃”过他们好奇的眼睛。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甚至“远离”教学内容或者超出教师预设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保持足够的理解与宽容,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成新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以好奇作为起点,激发创造性的灵感,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更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意所在。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为“赶进度”而对学生高高举起小手视而不见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求一致”而将学生辩驳的话语堵在了喉间的教学片段也屡见不鲜。学生一时的失落与困惑容易揭过,但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好奇心的泯灭和创造欲的丧失,失大于得。因此,教师应时时怀抱一颗宽容之心,为学生好奇心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秉持一颗纯洁之心。好奇,出自对事物本身的认知欲;儿童的好奇,更有着纯粹的出发点和纯然的归宿。而作为学生好奇心培养者、引导者的教师,就更应该保持一颗一心为学生、一心为教育、一心为学术的纯洁之心,用自己的淡泊名利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真正为兴趣而学,为求职而学,为发展而学。相反,假如教师具有功利心,则难免围绕考试、考核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成为学习的奴隶,成为帮助教师评优争光的筹码,好奇心被逐渐消磨,教育的纯洁和高尚更是荡然无存,这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师说》中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首先是“传道”之人,这是对教师高尚人格、良好品质的高度概括和首要要求。教育,应当去功利化,教师更应当去功利化,只有如此,才能有底气、有力气引领学生远离功力,趋向快乐学习的彼岸。童心、宽容心、纯洁心,教师的“三颗心”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好事!5、我的教师观“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当送八大家之一的韩语千百年前对“教师”二字做出的注解历经岁月洗练直至今天依然闪光。“人非生而知之者”教师应如何解疑传道,使学生由“不知”到“知”再到“智”呢?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启功先生利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激励着我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学为人师”,学高才得以为人师。据调查,学生昀喜欢的教师特质中,首先学识渊博一项名利前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历史与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消除蒙昧,启迪智慧。甚至可能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但是知识的魅力是无穷的,在学生眼中尤其如此。教师博闻强识,古今中外、千年传承的各类知识谈笑间信手拈来,这样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不崇拜,不跟随?“学为人师”,也要学而不厌。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但教师专业发展依然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学生日益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和自身成长备好“长流水”。“学为人师”,还要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是一种孜孜以求、兢兢业业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一生为本、不厌其烦的伟大师爱。教师,理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孔子弟子三千而诲人不倦,我们更应耐得住寂寞、清贫,守得住那片净土,为教育奉献一生心血,为学生倾注满怀热忱。一名合格的教师吗,不仅是不仅是“学为人师”更“行为规范”做到社会道德的典范,学生行动的楷模。学生就如同洁白莹润的丝线,具有极强的向师性与可塑性,所谓“然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教师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春雨润物,细极无声;又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过程是那么细致微妙,有是那么责任重大;试想数十双纯
本文标题:教师统一招聘教育写作范文(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2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