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分数除法》教学案例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学案例狮子口小学郭代明设计理念:学习数学知识就要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例1、例2都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并用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地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计算。教学关键:理解除法的意义。教材分析:《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内容。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将例1进行修改,出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复习题,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然后改编成一组分数乘除法题,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再与整数一组题比较,发现道理完全一样,从而很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部分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折纸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折纸方法得出两种不同计算方法,最后自己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路,老师都加以肯定,然后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54÷3,发现问题,最后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电脑出示让学生感受一下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知生活中,而让学生对这节课更感兴趣。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教学例1,先通过情境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给出一个整数的乘法算式让学生与出两个除法算式。再根据除法算式改编成两道除法问题,最后并把整数改成分数,分别引出3道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和问题。这过程从整数乘法引出整数除法,得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再将整数化成分数,用同样的方法,证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教学例2,先进行一些54×41的口算练习。再出示例题问题。通过折纸、计算,对例2的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得出2种方法:第一种是每份是2个52;另一种是每份是54的21。通过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法在所在有题目中都适用,而第一种只能是在特殊既情况才能用。从而用第二种方法解决例2第二个小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规律,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三、动手操作,体验成功。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做练习让学生熟练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巩固除法的记忆。四、全课小结。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说,将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规律向老师说,向同学说,从而巩固对这节课的内容,提高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五、作业布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几包饼干(课件出示: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从这里面找出什么信息?生1:能。生2:3包、100克。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这道题来学习新知识,有信心学好吗?生:有。[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1、教学例1(修改)(出示例题:每包饼干理100克,3包有多重?)[设计意图: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1)学生口头解答。评讲,总结:100×3=300(克)(2)师:根据100×3=300(克),请改编成2道整数除法算式及问题。学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结果,教师巡视。出示学生2道整数除法的算式及问题。生:300÷3=100(克)3包饼干重300克,每包有多重?300÷100=3(包)300克饼干,每包重100克,可以装几包?(3)总结: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4)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如果把整数改成分数,上面三道题又会是怎样解决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知识迁移,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汇报:每包饼干理101千克,3包有多重?101×3=103(千克)3包饼干重103千克,每包有多重?103÷3=101(千克)103千克饼干,每包重101千克,可以装几包?103÷101=3(包)(6)小结:通过对比,它们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除法的逆运算。[设计意图:尝试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2、迁移类推,尝试学习(教学例2)。(1)先进行以下口算题训练。54×4173×10732×1214×7394×16954×21[设计意图:这组计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例2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2)出示例2第一个小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最后,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算理。[设计意图:新的教学理念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找信息、问题和动手操作理解题意,能激起学生欲望和学习兴趣。](3)小组汇报:A、把54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51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51,就是52。54÷2=52/4=52B、把54平均分成2份,份就是54的21,也就是54×21。54÷2=54×21=104=52(4)四人为一组比较以上2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一题多解,但还要学会选择较易的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5)小结:第一种情况会遇到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如53平均分成2分,就不能用第一种方法;而第二种就能用,所以第二种比较简单。(6)在这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例2第二个小问题,同时允许学生折纸。(7)汇报结果。54÷3=54×31=1543、通过比较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三、动手操作,体验成功。1、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109÷3=(_)(_)×(_)(_)=(_)(_)83÷2=(_)(_)()(_)(_)=(_)(_)2、算一算。98÷4136÷43、把5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206?4、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31÷a等于多少?a1÷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设计意图: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四、全课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分数除以整数的规律是怎样的?3、这节课,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全程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有益知识的积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五、作业布置。P31做一做第2题前两小题和P32练习八第2题。教学反思:《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打破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而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于:一、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学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前几天,老师在商场买了几包饼干(课件出示:3包饼干,每包重100克。)你们能从这里面找出什么信息?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整数除法与引入的分数除法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三、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教例题答案,或让学生死记硬背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动手操作等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这节课,难就难在计算时比较抽象,不如整数、小数除法的具体。但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目标,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学的很轻松。这就是我对我上完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本文标题:《分数除法》教学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2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