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教材分析:本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象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体会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在找倍数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要向学生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2、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3、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4、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5、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三、教学重点: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四、教学难点:通过数形结合,理解质数与合数;在活动中,了解数的奇偶性。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演示法等六、课时分配:数的世界:1课时2和5的倍数特征:1课时3的倍数特征:1课时找因数:1课时找质数:1课时练习一:1课时数的奇偶性:1课时第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教材分析: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直接进行比较,也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还可以分别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为让学生能充分地体验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教材所呈现的“观察与比较”栏目,就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知道,比较面积的大小,方法是多样的。在这一栏目的后半部分,教材呈现了三个小卡通人物提出的三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可能学生在课堂上还会出现更多的方法。对此,只要学生能合理地说明自己的比较方法,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在解决问题中,渗透面积计算的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基本特点是不规则的,有很多图案甚至进行分割后仍难以找到基本的图形,这就给学生解决问题设置了障碍,需要学生灵运用各种策略去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3、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探索图形面积大小的关系。四、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渗透面积计算的策略。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演示法等六、课时分配:比较图形的面积:1课时地毯上的图形面积:1课时动手做: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课时三角形的面积:1课时梯形的面积:1课时练习二:1课时整理与复习(一):1课时第三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教材分析: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分数相对性就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对应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出现“分数相对性”这样的专门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就可以了。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教材安排了“拿铅笔”等多个情境活动,教学时,教师要联系这样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3、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4、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2、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3、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四、教学难点: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演示法等六、课时分配:分数的再认识:1课时分饼:1课时分数与除法:1课时练习三:1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课时找最大公因数:1课时约分:1课时练习四:1课时找最小公倍数:1课时分数的大小:1课时数学与交通:3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第四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发芽实验”中,主要是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看课外书时间”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四、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演示法等六、课时分配:折纸:1课时星期日的安排:1课时看课外书时间:1课时练习五:1课时第五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教材分析:数学课的教学应当以注重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探究过程、突出思维训练为主要目标。主要设计理念是:一是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二是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注重学习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去探究数学知识,亲历数学知识探索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三是以问题为思维训练的源泉,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思维。四是以生活为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方法正确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3、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4、能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5、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三、教学重点:1、能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方法正确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2、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3、能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四、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2、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演示法等六、课时分配:组合图形的面积: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课时尝试与猜测:1课时整理与复习(三):2课时第六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教材分析: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在三年级时,他们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现是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前几个年级学习基础上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与提高学习的乐趣,在编写中教材呈现如下的特点。1、认识可能性大小用分数表示的必要性2、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可能性的知识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摸球的活动之中,这是学习比较熟悉的活动,也是学生具有一定体验的活动。这样,当提出数据表示的方法后,学生就能较为顺利建立新的学习结构。二、教学目标:1、通过“摸球游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数据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2、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实验、猜想与验证的过程。3、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设计,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4、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能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四、教学难点:1、能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大小的方案。2、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会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演示法等六、课时分配:摸球游戏:2课时设计活动方案:1课时数学与生活:2课时
本文标题:五数上各单元目标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