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100个人物
1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3、叶澜:《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4、《中庸》:“修道之谓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环境决定论”;《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德”二字最早合用;6、《学记》: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②“教学相长”“长善救失”;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体性原理;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8、《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10、孔子: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11、墨子:①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14、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产婆术”;“助产士”;15、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第一次提出“四科”(算数、几何、天文、文学);“寓学习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①《理想国》、《法律篇》;②“天赋说”;③最早提出“创造力是无意识”的观点;16、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思想;“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伦理学》、《政治学》17、培根:①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②提出了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18、夸美纽斯(捷克):①《大教学论》;②最早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作用;③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人、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塑造人。19、康德(德国):首开教育学讲座;“教育是‘人最应尽力的最大而最难得问题。’”20、赫尔巴特:①《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②建立了“四段论”教学体系,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③最早阐述和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④“教师中心论”的代表;⑤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成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从而使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洛克(英国):①“白板说”——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成任何样式”;②主张绅士教育;22、卢梭(法国):①《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新爱洛绮丝》;②提出“天赋人权”的社会契约论;③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④“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的发展”;⑤“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23、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24、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25、斯宾塞(英国):①《教育论》——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国外最早出现“课程”一词的著作;26、梅伊曼:①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思想;②《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学论》,囊括了现代教2育心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27、拉伊:《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28、杜威(美国):①《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既生长”“教育既改造”;②提倡以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③提出“做中学”思想;④创办“芝加哥实验”;⑤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骤观点”;29、凯洛夫(俄国):《教育学》——我国翻译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30、布鲁纳(美国):①《教育过程》——提出“学科结构”和“发现法”思想;②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③提出三种不同的认知表征形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④总结知识学习的获得过程包含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⑤在教学中提出了结构教学观、发现法教学模式、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31、布鲁姆(美国):①《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②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32、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3、赞可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理论;34、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全面发展理论”;“没有聪明能干的教师,就没有集体。”——说明教师个体劳动的重要性;“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主体性原理;35、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36、蔡元培:①提出《对应教育方针之意见》,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②“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美德。”37、陶行知:①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包括“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8、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39、“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40、“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41、李秉德:把我国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有: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直观感知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42、华生(美国):《行为主义》一书中指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环境决定论”;4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44、“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45、“当代人本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斯杰46、“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47、“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48、“社会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和布拉梅尔德49、孔颖达:“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我国最早“课程”一词的出处;50、加里宁:“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51、伊拉斯谟: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52、贝尔、兰卡斯特:19世纪初期在英国创立“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53、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追求教学的“个性化”。54、桑代克:①《教育心理学》——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奠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将教育心3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②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观”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总结出学习的规律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提出“共同要素说”——技能的迁移理论;55、泰勒:被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56、詹姆斯:《同教师的谈话》——强调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告诉教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必须与心理学所提及的原理相一致”。57、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58、霍尔:①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在儿童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②“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遗传决定论”59、卡特尔: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60、房东岳:1908年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61、廖世承:1924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62、潘菽: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63、罗伦茨:首先提出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概念。64、高尔顿:《天才的遗传》中指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遗传决定论”65、维果斯基:①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和“最近发展区”思想;②强调学习要在“学习的最佳时间”内的观点;③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学派(维列鲁学派);④认为人的发展受三个因素的制约: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个性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因素。66、格赛尔:提出“自然成熟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双生子爬梯”实验。67、皮亚杰:①提出“发生认识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②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判断》一书,是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③创立了临床研究法(谈话法),设计了“对偶故事”;④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主要因素);⑤把个体的认知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四个阶段。68、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69、威特金: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差异。70、卡根: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沉思型与冲动型的差异。71、吉尔福德: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辐合型与发散型的差异。72、L.M.推孟:1916年制定了《斯坦福—比纳量表》。73、韦克斯勒:编制了《韦氏智力量表》,其中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74、荣格: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75、斯金纳:①提出了“操作强化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②把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③设计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76、班杜拉:①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②被誉为是一位“行为主义的认知心理学者和行为主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③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模仿学习;④提出了著名的“三元交互作用论”;⑤提出“品德发展理论”,强调“替代强化”的作用;⑥最早提出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将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即强化作用分为三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77、加涅:①提出了“知道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②《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代表了20世纪末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极大成就;③提出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情境和刺激、记忆、反应;④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其中智慧技能的学习中分别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的学习、定义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⑤按知识学习的结果将知识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五类;⑥提出“智力技能层次理论”,把智力4技能分为五个层次: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78、安德森(美国):①提出了“认知表征学习观”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②认为心理表征的实质是知识表征,知识表征的模式为单一性编码、多重性编码两种;
本文标题: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100个人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6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