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党员干部必备的法治思维
党员干部必备的法治思维在民主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法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特征用以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具有国家强制力规定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职责)法制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有时特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制度化、法律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法律既包括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出现的成文法,如宪法、法律和各种法规,也包括经国家机关认可的不成文法,如习惯法和判例法等。制度指依法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办事规程。第二种意义上的法制与民主政治联系密切,即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证,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并严格依法办事,以确立一种正常的法律秩序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法制国家。法治依据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主张和原则。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观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范、原则对有关事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连同旧的语言外套一起被抛弃。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具备法治思维党员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法治思维目录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具备法治思维主要内容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要求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法治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开启深化改革新时代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法治被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理应遵从党中央的要求,尽快转变思维方式。人治思维法治思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上为之,下效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我们要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法治思维缺失的表现:其一:改革创新就是要突破法律的底线,应允许“良性违宪”和“良性违法”“改革要上路,法律先让路”“不突破法律,就没有创新”其二:法律工具主义观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违法性执法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河南省洛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7月底开展的“饮食城”拆违行动中,拆除了北区违建,但对同属一幢楼的两家酒店大面积违法建筑却未予拆除,引起广泛质疑。据了解,该两家大酒店均系经开区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期限皆为20年。经开区管委会官员承认,两家酒店确有私搭乱建行为,但因合同未到期,拆违后势必影响酒店经营。根据城乡规划法,洛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政府机关开展拆除违建行动本身于法有据,也是其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但在执法过程中,其却对不同违法主体采取区别对待政策,对一般业主的违建一律予以拆除,对政府招商引资企业的违建却网开一面,甚至还公然为其辩护,这是典型的选择性执法,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玷污。选择性执法严重损害法律信仰其三: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妥协就是和谐、无事就是本事”湖南省双峰县县委、县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请求”将犯罪嫌疑人李定胜取保候审。理由:“李定胜是县里多家企业的董事长,如果对李定胜进行长期羁押,势必影响该项目的正常投产,进而影响全县”。其四:法治是依法治“民”、治“事”有些人对法律的理解有些偏差,认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就是治别人,治民、治事而不是治自己,尤其不是治权、治官,我觉得这是对法律的一种歪曲和误导,也是一种亵渎和玷污。我们说依法治国也好,依法行政也好,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依法治国中的“国”是什么?“国”就是国家机器,是公权力的行使者,那么你首先要依据法律治理好国家机器,然后才能谈得上去治“民”、治“事”、“治社会”。例1:“我是管文化的,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济南市天桥区文化局长其五:“权大于法”思维根深蒂固例2:“跟政府作对就是恶”——重庆江津区区委书记王银峰例3:“赴京非正常上访,一次罚款二次拘留三次劳教”;“我们县委书记不拆迁,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江西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老百姓法治意识普遍提高,遇事找法、依法“要说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越来越普遍。强权命令、长官意识等老套路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格·瓦·奥希波夫“党的领导层首先想的是把自己的儿孙辈安排好,把自己的家庭安排好,苏共的蜕化变质和最终解体,实际上是在家庭这个最基础的层面就发生了。”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乔石在中国民主法治进步中承担了关键角色。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据统计,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内,共审议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29个;通过法律85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3个,共计118个;还批准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公约和重要协定60个。作为市场经济基础性和支架性的法律,比如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价格法以及预算法、人民银行法等重要法律,均在这一期间出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现实要求行不通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现实要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状况,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到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改革发展稳定难度加大利益冲突加剧复杂性加深矛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现实要求“卧听衙斋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中藏有万卷书,枕边金银无半文。”“出门莫惊黄花犬,翻墙休碰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乘着夜色奔豪门”。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现实要求《手莫伸》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若无人民岂能活?来自人民,莫作恶!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现实要求秦皇岛市城管局副调研员、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副处级)现金约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现实要求我之所以走到今天,主要是临近退休感到升迁无望,主观上放松了对自己的改造,触犯了党纪国法。在社会大环境下,我也习惯了在物质世界中贪图追求物欲。如今我被永远钉在贪官的耻辱柱上,连累了家庭儿女。我为他们帮了不少忙,帮他们承揽工程,他们赚了钱,送钱送房子是感谢、报答我,我觉得理所当然。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现实要求与官交往的原则:只“精神恋爱”不“上床”党员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现实要求党员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法治思维规范性思维合法性思维程序性思维权义性思维权责性思维内容提要规范性思维先立规矩后办事立好规矩再办事先立规矩后办事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法和政策的关系上,以法为重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减少规范性文件的适用空间先立规矩后办事立法和改革的关系上,立法先行先实践探索后立法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举措涉及70多件立法项目,其中需要制定法律的项目20多件,需要修改或废止法律的项目40多件。“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三中全会启动了单独二孩政策,需要修改各个省的地方性法规,修改后才能宣布什么时候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的改革,注册资本制度的改革,负面清单制度的改革,都是需要修法先行的。立好规矩再办事如何判定良法还是恶法?一般,良法的品质要求有公开、明确、稳定、可预期、无内在矛盾、可遵循和具有统一性。公开稳定具有统一性明确可预期可遵循无内在矛盾什么是良法良法恶法立好规矩再办事实现良法的途径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机制,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一定要讲民主、讲透明,扩大立法的参与度合法性思维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治意味着宪法至上、法律之上,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对公权力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凡事要有授权。对老百姓来说,法无禁止即自由,只需问“是否违法”。法无禁止即自由合法性思维合乎法律文本的具体规定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杜绝“黑头的(法规)不如红头的(文件)、红头的不如白头的(领导批示)”现象合法性思维合乎立法目的、法律原则和法治精神在面对法律规定不明确时,要根据立法目的、法律原则、法治精神解释、补充、适用法律。合法性思维正确对待不良之法苏格拉底以死捍卫法律的权威与人类基本道德和人性完全相悖的恶法非法合法性思维正确对待不良之法我们的国民规则意识欠缺目的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合法性思维目的合法:公权力行使者作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明示或暗含的目的。手段合法:公权力行使者作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其运用的方式、采取的措施应符合法律、法规的具体规范以及法律的原则、精神。程序合法:是指公权力行使者作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其过程、步骤、方式、时限等应符合法律法规(即法定程序)和正当程序的要求,尤其是政府官员对相对人作出不利行为时应说明理由,听取申辩,不得自己做自己的“法官”。权限合法:公权力行使者作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为之确定的权限。“焦点访谈”栏目曾报道山东莒南县人民法院在解决一起经济纠纷时非法拘留人质的违法行为:山西一家企业和莒南县一家企业签定了一项产品买卖合同,后来双方在合同上发生纠纷,莒南人民法院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依法判定山西那家企业败诉,并要求被告在规定时间内付清所欠款项。然而,判决书送到山西以后却迟迟不见动静。这时,莒南县人民法院的院长竟然作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去山西抓人!据那位法人代表后来回忆,他在被关押期间,曾多次被毒打。程序性思维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BECDA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合法性审查程序性思维中立平等参与排他及时终结◎实体法: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程序法: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程序性思维两个饥饿的人要在一起分蛋糕,每个人都想要多吃多占,谁也不想让对方占到便宜,怎么分才好呢?这时,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挑。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1
本文标题:党员干部必备的法治思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