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历史考点罗斯福新政
第三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与现代资本主义考点3罗斯福新政近几年高考试题在此区域考查的重点主要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以选择题为主。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要侧重于从经济体制创新、关注民生、扩大消费等角度分析和掌握罗斯福新政各个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理解和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同时要将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联系和比较。【运用提升】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解析】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缘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整体有关。所以D项正确。国会的政策在于:(1)规定和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并为此规定和保持某些销售条件,从而重新规定对农民的价格水平,并使农产品的购买力,就农民所购商品而言,相当于基数时期农产品的购买力……第6条(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c)……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第8节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东方出版社1990年版解读:美国的农业在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期间就一直处于慢性危机状态,而大危机更是让农民的处境雪上加霜,农产品的价格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一改共和党过去以增加产量为目标的农业政策(认为那样会使农产品过剩问题更加严重),实行限制农业产量的政策,而政府则按照战前的农产品平价,给农民以相应的补贴。从材料上看,农业调整法利用如下手段减少生产过剩和提高农业收入:①实行棉花限产,并对于限产的棉花生产者予以补贴。②地租和奖励付款法,对于不栽种的土地给以奖金,而对于违反规定者则予以处罚。③订立购销合同,避免浪费和进行更科学的销售,等等。随着政府对农业调整政策的实施,农村中原来的“自由种植”被“计划种植”取代,政府力图将农业生产置于联邦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之下。农业调整法遏制了大危机以来农产品不断下降的趋势,使农场主的销售收入有所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取得了成功。但从根本上来看是一种保守疗法,是通过人为的限产和毁坏的方法实现了农产品供需的重新平衡,对生产力和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用之间的矛盾。【运用提升】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解析】恢复工农业生产是罗斯福新政重要的措施,1933年罗斯福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以保障农民利益,复苏农业,缓和阶级矛盾。本题的材料正反映了这一措施。本题选C项。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三者的比较【辨析】相似之处: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同之点:①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人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新政前美国遭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改革开放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②内容不同:苏俄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中国的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目标在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③性质不同:列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实施缓和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创举。实施成就: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经济恢复,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使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结论: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计划性经济和市场性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运用提升】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④B.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是指新经济政策实行商品经济,允许资本主义存在;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指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和美国实行的经济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符合两国当时的实际的,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但是都没有改变两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背景材料】2008年9月,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伴随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一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重创世界经济。为阻止金融风暴蔓延,美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救助方案,包括采取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收效甚微。2011年第一、第二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1.9%和1.3%,而8月份的失业率高达9.1%。奥巴马政府的无能、金融系统的腐败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让积怨已久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终于酿成了“占领华尔街(OccupyWallStreet)”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2011年9月17日以来,大批民众聚集华尔街,通过和平静坐等形式,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抗议者中绝大多数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中很多人来自美国左翼以及弱势群体,面临各种经济困境,或失业,或背负巨额贷款,或父母的房产被银行收回,流离失所。抗议活动之所以命名为“占领华尔街”,意在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抨击的首要对象是席卷全球金融海啸的始作俑者——华尔街大投行及其高管,矛头同时也直指被认为“不负责任”的美国政府。目前抗议浪潮已向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等美国50多个大城市蔓延。【知识链接】共和党长期以来有一个理念,市场经济自己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政府管得越少越好。里根有一句名言:“当政府在扩大,个人自由就在缩小。”小布什政府继续鼓吹这种理论,尤其是那个“经济沙皇”、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9·11”恐怖袭击使美国经济遭受打击。布什政府为了振兴经济,就号召人们买车买房,贷款机构不认真审查要求贷款者的信用,搞零首付、零利率,努力刺激消费。美联储在四、五年中不断降低利率。华尔街则乘着这个机会,大搞金融衍生品,实际上是大搞金融泡沫,谋取高额利润,制造虚假繁荣。一等美联储涨息,没有稳定收入、付不起利息的那些购房者只好把房子退还给贷款机构,从而引发次贷危机。经过一年多,那些以房贷作为抵押的衍生品支持不住了,金融泡沫破灭,金融危机爆发。金融危机爆发后,布什政府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其实是用纳税人的钱去救济华尔街,为投机商的巨额坏账买单。奥巴马在竞选时曾表示要惩罚华尔街,要立法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但奥巴马政府上任后由于共和党的制约而无力解困,其所通过的金融监管法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发现和解决危机,而不是从根本上阻止危机的发生。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掣肘,美国政治中的妥协越来越难,很多政策无法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实施,此次“占领华尔街”活动就是对这种决策机制失灵的现象予以抗议。【运用提升】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这里的“大无畏”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面临的压力,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来看,这种压力一般不会来自()A.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者B.企业主C.垄断资本家D.失业工人【解析】罗斯福新政通过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来解决就业问题,因此,给改革施加压力的不会是失业工人;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给工人以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等,所以,给罗斯福新政施加压力的是既得利益者(富人、资产阶级)。1.(2011·江苏卷)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20世纪90年代)。A、B、D表述错误。2.(2011·上海单科·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解析】B项错在“增加”;C项错在“增多”;D项错在“升值”;A项可从罗斯福新政内容中的金融措施、农业措施、社会救济措施、社会保障措施等得到印证。3.(2011·福建卷)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从图3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2“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1“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的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故选B项。4.(2011·南平模拟)下图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有可能是()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C.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解析】注意图中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四个选项中指数最高的只能是C项。5.(2011·龙岩模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工业生产B.实行“以工代赈”C.调节农业生产D.整顿财政金融【解析】根据教材相关知识,为解决贫穷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问题,罗斯福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考点罗斯福新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4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