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四)——天狗
巨笔写春秋,何独屈子问天,文姬归汉;雄才跨百代,岂让杜陵尊圣,太白称仙。——白雉山挽郭沫若《名联鉴赏词典》(上联通过“春秋”、《屈原》、《蔡文姬》,歌颂了郭沫若在中国文坛上骁勇驰骋60年所作出的不朽贡献。下联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杜甫、李白对比,肯定了郭沫若的才华是“跨百代”的)白雉山,本名杨村,号白雉山人。1934年生,湖北鄂州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顾问、武汉黄鹤楼文化顾问、华中科技大学国学院诗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天狗郭沫若天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关于天狗的最早记载出自《山海经•西山经》,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戬[jiǎn]的哮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月蚀》(小说)郭沫若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吃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跑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892-1978郭沫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诗篇。1921年出版代表作诗集《女神》。《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抗战时期,他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另有剧作《蔡文姬》、《王昭君》、《卓文君》、《武则天》等。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写作背景郭沫若的《天狗》最初发表于1920年7月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这首诗在国内发表的时候,郭沫若还在日本留学,诗人一边学习西方文化,一边把自己对世界与自我的全新理解和感悟写成文字,源源不断地邮寄给他的知己宗白华,宗白华异常赏识郭沫若的创作才华,他曾回忆自己在《时事新报》从事编辑生涯时,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阅读“每天寄来的一封封字迹劲秀,稿纸明洁,行列整齐而内容丰满壮丽的沫若的诗!”鉴赏第一节1.诗歌第一节最突出的一个字是什么?吞2.这里的天狗为什么要如此地吞呢?不仅是月,就连日、一切的星球、全宇宙都要吞掉?这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思想?“吞”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天狗如此地“吞”是在毁灭一切旧事物,吸收、储备能量,为创造一个全新的天地作准备。第一节极写“天狗”宏大的气魄。诗人借助古代天狗吞食日月的故事,在奇特虚幻的境界中奔驰的想象,并以如椽的巨笔描画了“天狗”气吞日月星辰,囊括自然万物,以无限膨胀的“自我”,雄居宇宙中心的硕大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天狗(我)汲取力量月星球宇宙日消灭旧事物3.第一节最后诗人写道“我便是我了”,这两个“我”意思是否相同?不相同。前一个“我”:抒情者本身,只是一个称谓。后一个“我”:指张扬的自我精神。鉴赏第二节我月底光日底光星球底光X光线底光展现能量张扬个性显示自我第二节顺应第一节的气韵,写“天狗”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正因为“天狗”有气吞一切的气概,于是,它从自然万物中获得了无比的能量,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能底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诗人在《湘累》中借屈原之口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我萃之虽仅限于我一身,放之则可泛滥乎宇宙。”这完全可视为对五四时代那种大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果敢、决断精神的生动写照。鉴赏第三节1.第三节中的一系列动词体现了天狗怎样的形象?这一系列的动词让人感受到天狗强大的力量,不可阻挡的气势以及狂放不羁的性格。2.你对“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几句是如何理解的?天狗先毁灭一个旧我,再重建一个新我。第三节中,这汇聚了“全宇宙的能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如烈火一样地燃烧”、“如大海一样地狂叫”、“如电气一样地飞跑”,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毁灭自己旧的形骸,进而渗透入自己的精神细胞。天狗在内在本质上更敏锐、更自觉地把握自我意识。我飞奔狂叫(大海)燃烧(烈火)飞跑(电气)剥我的皮食我的肉嚼我的血啮我的心肝→神经脊髓脑筋释放能量→自我毁灭鉴赏第四节我爆了重生凤凰涅槃→→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我便是我!”全文出现几次?什么作用?开头节:“我便是我了”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最后一节:宣告“我”的完成。全诗出现2次。①强调②呼应③突出“天狗”的自信与自我完成。天狗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可看作是作者和五四青年的化身。天狗是旧时代、旧传统、旧世界的叛逆者、毁灭者的象征。天狗是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新世界、新社会、新未来的创造者、建设者的象征。(2014年真题)试分析天狗形象的特点?(2分)诗人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天狗”形象,这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是大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1.全诗最突出的一个字是什么?我2.诗歌每句都以“我”开头,有什么作用?①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体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大气;②体现出一种高度的自信,以及诗人追求自我的独立。③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步步强化,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抒情氛围。3.“我”是谁?(2)泛指:包括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寻求救国真理,追求现代知识和文化的中华儿女们(鲁迅、李大钊、梁启超)(1)实指:可以是诗人抒写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即郭沫若本人,一个思想丰富、自我意识浓烈的现代人。本诗主要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这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主题思想1.比喻新颖生动。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这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又在诗歌意象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诗人将“我”比作是“X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也都体现着当时崇尚科学的特点。另一说:艺术特色2.想象大胆奇特。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而且在神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这都表现了诗人想象的大胆奇特。3.感情奔放激越。诗中全篇都以“我”字领句,从头至尾,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步步强化,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抒情氛围。加之,诗句简短,节奏急促,韵律铿锵,诵读之时,状如狂暴的急雨,奔腾的海潮,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雄壮气势。4.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也极有特点,诗人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此外,诗的语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韵,可以看出诗人对韵律感的重视。3.(2019真题)“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诗句出自郭沫若的()A.《女神》B.《光的颂歌》C.《炉中煤》D.《地球,我的母亲》A
本文标题: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四)——天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7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