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法制史各朝法典总结记忆
1立法思想法律形式主要法典主要罪名刑罚刑罚适用原则起诉、审判制度夏商王权神授天讨天罚誓、诰告诫、命禹刑、汤刑昏、墨、贼、杀+乱政、疑众墨、劓、刖、宫、大辟天罚神判监狱-圜土,商周时期也称囹圄西周&春秋明德慎罚以德配天刑罚世轻世重①周礼②吕刑:吕候,贯彻明德慎罚③九刑:五刑加上赎、鞭、扑、流④遗训和殷彝⑤郑国铸刑书⑥邓析的竹刑⑦晋国铸刑鼎①政治犯:抗王命罪②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财产的犯罪冠攘奸宄(聚众抢劫)罪③司法官渎职罪五过: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①老幼犯罪减免原则,三赦(老幼蠢)②)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原则(眚非眚、惟终非终)三宥(过失、弗知、遗忘)③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④宽严适中原则⑤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民事-讼刑事-狱五听(辞色气耳目)战国&秦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诏令改法为律廷行事(案例)法律答问式(程序)①魏李悝定法经:六篇盗法、贼法、网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贯彻轻罪重刑)②山羊变法③云梦秦简a.律b法律答问c封珍式d为吏之道①妖言诽谤、谋反②不道、以古非今、妄言与非所宜言③犯令、废令、不直、纵囚、失刑死(具五刑)、肉、徒、笞、赀(轻罚钱)、赎、耻辱刑①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②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端、不端)③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④共同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⑤累犯加重+教唆犯罪加重⑥自首减轻处罚的原则⑦诬告反坐原则起诉:告诉(公室告非公室告)(纠举自首)审判:①讯狱(讯问被告)、治狱(庭审)②不直纵囚③乞鞠汉①汉初,与民休息、宽省刑法②汉武,礼法并用、德主刑辅律、令、科、比(决事比类推)①约法三章、②九章律(九篇: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既律),刘邦命萧何参照秦法作律。③《傍章律》有关礼仪方面的法律④《越宫律》宫廷警卫方面的法律⑤《朝律、朝贺律》朝贺制度法律①矫诏、废诏、大不敬、阑入与失阑罪、祝诅巫蛊罪②左官、阿党附益、出界、酎金③沈命、见知故纵④杀伤、盗窃①文景时废除肉刑②死、徒、笞、徙边、禁锢①上请原则②恤刑原则(老幼妇女)③亲亲得相首匿原则①起诉:举劾(官吏举报犯罪)告诉②审判:鞫狱复传读鞫乞鞫③春秋决狱:论心定罪④录囚:上复核下案件⑤秋冬行刑2三国两晋南北朝引礼入律律令(补充律)科(补充律)格(补充律)比(类推)式(公文程式)《曹魏律》:①将《法经》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②正式列八议入法典③进一步调整法典结构与内容《晋律》:泰始律、张、杜注律《北魏律》:在当时占有重要的地位,规定“官当”《北齐律》:①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②体例12篇: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作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③在中国封建法典发展史上起承前启后作用,对隋唐时期的封建立法影响重大④麒趾格东魏、大统式西魏重罪十条具体是指:①反逆(造反)②大逆(毁皇帝宗庙③叛(叛变)④降⑤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的行为)⑥不道(凶残杀人)⑦不敬(盗用皇帝器物及对皇帝不尊重)⑧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接礼制服丧)⑨不义(杀长官恩师)⑩内乱(亲属间乱伦①废宫刑②确定流刑③将鞭杖定为主刑①八议指封建官僚贵族中(亲故贤勤贵宾功能)犯罪,减免刑罚的制度,表现出封建法律特权思想。自曹魏后,八议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②官当是指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徒罪的一种特权制度,正式规定在《北魏律》与《陈律》中③准五服以制罪封建服制依据丧服把亲属分为五等(斩齐大小思)服制确定继承与赡养,也确定了亲属相犯时刑罚轻重施用的原则,服近,尊犯卑,罚轻。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直至明清。初见于《晋律》①直诉(登堂鼓)②测囚之法(逼供)刑讯制度化②死刑复奏!隋唐德本刑用宽简、稳定、划一律、令、格、式、典①《开皇律》:12篇、定五刑、立十恶、续特权②《武德律》《贞观律》③《永徽律疏》元以后被称《唐律疏议》,是中国封建社会代表性法典④《开元律疏》唐玄宗修永徽律疏⑤《唐六典》:第一部行政法典⑥《大中刑律统类》唐宣宗附令格式对宋影响大十恶(少了降,多了不睦)(常赦不原)六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罪、强盗、窃盗、坐赃、)泄露机密罪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①区分公罪与私罪(公罪从轻,私罪重)②共同犯罪区分首从③合并犯罪以重者论④自首原则(重罪、无法挽回罪不适用)⑤类推原则⑥老幼废疾减、累犯加⑦特权原则(议请减赎当)⑧化外人处罚原则⑨保辜制度(法定期限内救助,不出现严重社会后果可减轻处罚)①起诉:a限制越级告诉、直诉的限制、限制卑幼高尊长③法律适用:严格依律、令、格、式定罪,皇帝针对特定的事发的诏未经立法就没用④回避制度保辜制度⑤上诉复审死刑三复奏⑥法官责任制度3宋强化中央集权重典治盗律、令、格、式、编敕编例①《宋刑统》:附敕、令、格、式②编敕:宋最重要的立法,敕优先③编例:单行条例案例编,以例破法④《重法地法》《盗贼重法》强劫贼盗罪贪墨罪妖书妖言罪折杖法刺配刑凌迟成为法定刑①御笔断罪②鞫狱分司(审判和复审分离)③翻异别勘④务限法(定审判期限)元分而治之《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肉刑复活蒙汉异法、僧俗间不平明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重典治吏律令诰①《大明律》:名例、吏、户、礼、兵、刑、强化六部、工条文简、精神严②《大诰》:效力同大明律、明初特别刑法、朱篇防法外遗奸,要重典治世③《问刑条例》和编例④《明会典》:仿唐六典,行政法典奸党罪上言大臣德政罪交接近侍罪贪墨罪从重常赦不原充军刑廷杖制度重其所重、轻其所轻(贼盗重、礼教轻)①三司、九卿会审、会官审录、朝审、大审②厂卫干预司法(侦缉、监督审判、法外施刑)清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律例典①《大清律集解附例》②《大清律例》大体同大明律,封建法典集大成③《大清会典》五朝会典④对少数民族法规大体同明立决监候民族间不平满人从轻发落①禁越诉、对告诉的限制更严格、审判回避②秋审(死刑复核、斩监侯)朝审热审③九卿审4《中国法制史知识框架》请配合教材阅读�西周1.周公制礼:西周初年,在周公姬旦的主持下,以周族原来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吸收夏、商礼中的有用部分,制定了一套完备而严谨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五礼:吉、凶、军、宾、嘉礼的实质即是“别”。实现方式:“亲亲”,“尊尊”。2.债权:听买卖以质剂,听称责(债)以傅别3.婚姻:一夫一妻(多妾)制条件:同姓不婚;五不娶(逆家之子不娶,乱家子不娶,世有刑人不娶,世有恶疾不娶,丧妇长子不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婚姻的解除:丈夫的解除权:“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解除权的阴却?:“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宝贵,不去。4.继承王位与爵位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财产继承:嫡长子继承,诸子由嫡长子分给;妇女没有继承权。5宗祧继承:宗祧就是宗庙和祧庙,嫡长子继承。5.吕国的诸侯兼周王朝司寇吕侯作刑书:《吕刑》6.刑罚原则: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7.主要罪名:昏:做了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墨:贪得无厌,败坏官纪;贼:肆无忌惮地杀人。三者皆为死罪。不孝:不孝顺父母,不敬祖。后发展为不孝不友,即不尊敬父母,不尊敬兄长。三风十愆:巫风(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淫风(殉于货色、恒于游牧)、乱风(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8.五刑(主要刑罚):墨、劓、刞、宫、大辟9.礼与刑的关系联系:评价标准相同:礼之所区,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两者相互依存。区别:作用不同:礼以劝善,刑以惩恶;礼者禁于未然之前,刑者禁于已然之后。适用对象各有侧重:礼主要是调整贵族内部的关系准则;刑则主要针对平民、奴隶和异族而设。10.司法机关:西周的司法机关分为中央、乡遂、诸侯国大司寇是中央常设最高司法官,职责是佐王刑帮国,诸四方。11.五声听狱讼: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12.司法官责任: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6(打到这里,我发现,如果再这样打下去,我不用复习了,下面只打重点~)战国时期1.成文法公布2.《法经》内容3.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影响秦1.秦法律形式:体系:律令法。律,令,式,廷行事,法律答问法律答问廷行事2.刑罚原则:区分刑事责任年龄、诬告反坐。3.罪名思想言论:诽谤、妖言罪,偶语读书、以古非今罪,非所宜言罪官吏渎职犯罪:不直、纵囚、失刑、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见知不举4.徒刑:城旦舂、鬼薪白粲5.廷尉:最高司法机关,有权审理皇帝交办案件及地方上报疑难、重大案件。6.自诉案件:公室告,非公室告汉1.黄老思想:无为而治72.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刑法原则:上请恤刑制度亲亲得相首匿3.主要法律形式:律,令,科,比,品,法律疏释4.危害中央集权方面的犯罪:阿党附益之罪,酎金不如法罪,事国人过律罪思想言论方面犯罪:腹非罪5.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6.汉代儒家思想对婚姻家庭继承的影响婚姻制度:汉律确认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婚姻构成的实质要件上,汉律强调女方的血统遗传因素,和政治教养素质。婚姻关系的解除,以“七去三不去”为原则。家庭关系汉律维护尊长在社会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汉律维护男尊女卑的夫权统治。8继承制度财产继承开始时间:一般继承开始的起始点为被继承人去世之时,不过法律也允许被继承人健在时以遗嘱或“相约”的方式为子辈析产分居。继承人的范围:以男性直系血亲卑亲属为主体,但不绝对排除女性直系血系卑亲属的财产继承权。财产继承关系的客体:不动产和动产。遗嘱继承成立要件及其效力:、遗嘱是被继承人生前按自己的意愿对个人财产等事务进行预告处分的法律行为。7.汉代法律规定不受理或者有罪的告劾有如下情形:其一,子告父母、媳告公婆、奴婢告主人。其二,未成年人及罪人的告发不受理。其三,诬人、告不审、轻罪重告者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8.“奏谳”:是汉代创制的疑狱逐级上报复审的制度。9.廷尉是汉代最高司法机关,丞相与御史大夫也参与司法审判。10.(论述)儒家思想对司法制度的影响《春秋》决狱:引用儒家《春秋》等经典的精神原则或事例作业判案的依据,是汉代出现的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春秋》决狱的基本精神是“本其事而原其志”,即根据案件的事实探究行为人的动机。实际上侧重于“论心定罪”。《春秋》决狱比承秦而制的《九章律》,量刑相对,对调节社会矛盾有一定积极作用。是“礼法并用”的早期表现形式之一。促进了中国封建法律的礼法结合。不过“引经决狱”的随意性,对当时司法领域也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录囚:皇帝或上级长官直接详审罪囚,平反冤狱的制度,为汉代所首创。大赦:是封建国家对罪犯进行普遍宽赦的制度,赦前之罪不论举发与否,均免除或减轻刑事责任。9秋冬行刑:除罪大恶极者决不待时外,死刑均在立秋以后,冬至之前执行的制度。魏晋时期1.曹魏《新律》(1)改《具律》第六为《刑名》第一,移置篇首,使律典结构更为科学合理。(2)在汉魏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并进行了重新分类和适当调整。(3)增加篇目和内容,改革刑罚制度(4)创“八议”制度。2.《北齐律》(1)合晋律刑名、法例两篇为名例篇,冠于律首,封建律典的总则至此确立(2)归并篇目,确定12篇的法典编纂体例。(3)确立“重罪十条”制度。3.立法上引礼入律4.司法机关变化廷尉仍是最高审判机关的长官,其属官有正、监、平等;御史台仍为监察机关。魏明帝时,在廷尉之下增设律博士。北齐将廷尉改为大理寺。这一时期,在尚书台还出现了一个主管司法行政兼理审判的机关——都官尚书。至此,中央司法机关组织日渐扩大,分工趋于明确。5.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典编纂的变化*a法律形式日渐规范10b律典编纂由繁入简,趋于定型c引礼入律,儒家步法典化。隋、唐1.《开皇律》开皇年间(581年)总结魏晋以来的立法经验,制定了《新律》。后修订刑律,定名为《开皇律》。《开皇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创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完善12篇律典体例。2)改革刑制,确立封建制五刑。3)改革“重罪十条”,确立“十恶”制度。4)扩大、完善贵族官僚的特权制度。5)规定刑具规格,规范刑讯方法。2.法制指导思想和原则在法制上唐初的统治者强调儒家的“德主刑辅
本文标题:法制史各朝法典总结记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7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