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5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918年苏俄遭遇的困境•政治上新生政权刚诞生,还不巩固。•经济上沙皇统治时期经济处于崩溃状态,苏俄还未恢复。•军事上协约国同俄国反动势力勾结,力图武装颠覆苏维埃政权•这时,应当首要解决什么问题?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前线凭什么战胜敌人?•¾土地为敌人所占,失去粮食、煤炭主要产地。•40%工厂停工到1918年下半年:人民生活困苦,彼得格勒工人每人每天只能分得1/8磅甚至更少的面包。原料缺乏,铁路瘫痪。•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国家,苏维埃政权建立红军,按军事方式改组国民经济,实行战时经济体制,史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加速工业国有化,设立管理总局体制•商业:流通和分配领域非市场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所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政策和临时措施。其历史功绩在于,它(最大限度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困难,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弊它反映了人民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迫切想法,试图用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因而脱离了俄国当时的发展阶段,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实践中产生了负面影响。•4年世界大战、3年国内战争的破坏,加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生产大幅下降,粮食、日用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战争让苏俄生产能力倒退数十年:1920煤炭产量相当于1898年的水平,生铁冶炼量比1862年减少一半,棉纺织品产量相当于1857年的水平,农业产量不到1913年的1/3.•1921.2,喀朗施塔得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处境危急。•列宁:“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农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工业:采取租让制与租赁制等方式,把外国资本与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并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商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劳动报酬级差制。•影响: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从俄国的实际出发,以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为主要目标,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三、苏联成立(192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背景:1、1917年,沙皇制度被推翻,俄罗斯帝国解体,大部分非俄民族地区独立,其中有些宣布独立的地区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2、国内战争中,苏俄与原属俄国的各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了军事、政治联盟,为形成新的联盟国家创造了条件。•1922.12,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了苏联。此后又有其他共和国陆续加入。【练习与测评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不同背景、内容和结果。•背景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内有反革命叛乱,外有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险恶战争环境和物质极度匮乏的背景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制定的。•内容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行配给制;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结果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政府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以战胜敌人,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病和错误,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练习与测评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1917年沙皇制度被推翻后,俄罗斯帝国解体,大部分非俄民族地区独立,其中有些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国内战争中,苏俄红军进入各苏维埃共和国,为形成新的联盟国家创造了条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迅速稳定了苏俄的政治形势,也促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1922年,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随之其他共和国陆续加入。【探索与争鸣】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和“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特殊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政策和临时措施,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困难,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它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存在一定历史局限性。
本文标题:15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3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