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卓越与公义教育改革的目标与责任
卓越與公義:教育改革的目標與責任臘月已盡,春回大地。迎接新的一年,凡事均宜檢討過去,策勵將來。教育改革乃當前政府重要政策,也是社會普遍需求。因此本文擬就教育改革的目標與責任,提出幾點淺見,作為新春獻言,藉供本刊讀者共同勉勵,也請教育界的朋友與先進參考指正。一、目標與責任的共識回顧過去一年,在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方面,可算是「豐收」的一年。無論是政府或民間,均積極推動教育改革,不僅匯聚了前所未有的社經力量,也都展現具體的成果。首先,就教育部公布的「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亦即俗稱的教育白皮書)來看,教育部已在幼兒教育、國民教育、高中教育、技職教育、大學教育、社會教育、師資培育、體育衛生、訓育輔導、文教交流以及資源系統各方面,整體規劃了未來五、六年間的發展方向與策略。若依教育部的構想與規畫,在新世紀來臨時,我國教育將呈現:(1)升學競爭趨於緩和,彈性學制次第建立;(2)城鄉差距逐漸縮短,教育機會更為均等;(3)課程教材全面更新,教學科技普遍應用;(4)師資培育多元開展,教學實習完全落實;(5)大學自主充分實現,公私院校各具特色;(6)終身教育體制完成,學習社會應運而生;(7)全民體育積極開展,國民體能顯著增進;(8)國際合作益臻密切,兩岸交流穩步拓展;(9)教師權益更多保障,教育資源多面開發;(10)人文精神宏揚校園,師生倫理有效重整。這樣的教育遠景,實在令人興奮與期待。若以教育部這一年來陸續規劃實施各種教育方案和措施的情形來看,美好的教育遠景應是指日可待的目標,而非遙不可及的夢想。其次,就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分別於八十四年四月及十一月提出的「諮議報告書」來看,該委員會在成立後短短一年期間,透過廣泛的意見蒐集,敏銳而且深入的問題分析,以及縝密周延的規畫構想,已經提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具體建議。在改革理念方面,「鬆綁」與「自由化」的策略原則已逐漸獲得社會認同,而照顧弱勢學生、改革入學制度、提昇師資水準、推動課程改革、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等方面的建議,則已廣被接受和支持。預期今後數年間的教育發展與改革,將以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的諮議報告為重要參考依據。再者,從民間教育改革團體的表現來看,無論是致力於學校教育改革者、或是致力於教師權益提昇者,其所展現的教育改革熱忱與活力,確實令人敬佩;而有關「人本教育」、「小校小班」、以及「教師專業自主」的主張,也已經得到廣泛的支持與積極的回應。目前,教師專業自主的精神和方向,已在新頒「教師法」中明訂;而部分縣市教育主管機關積極推動「開放教育」、「田園教學」、「教學與評量改進」等教育改革措施,已為學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擴大影響,蔚為風氣,預期學校教育將呈現多樣且生動的面貌。由上述簡短的回顧可以看出,政府及民間已在過去一年建立了「教育必須改革」的強烈共識,而且也為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了初步的構想與規畫。但是,我們必須了解,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是一項持續而且艱鉅的工程。因此,展望新的一年,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我們仍須繼續凝聚共識與力量,以「追求卓越」與「實現公義」為教育改革的一致目標,更應以「追求卓越」與「實現公義」為不可旁貸的共同責任。二、追求卓越的教育「卓越」一詞相當於英文的excellence,意指好的品質或優異的表現。因此,所謂「卓越的教育」,也就是「優質教育」(qualityeducation)的意思。換句話說,追求卓越的教育,就是要提昇教育的品質,達到較高的水準。「品質」的重要性乃是大家已有的共識,而追求卓越的教育品質則是大家共同的目標和願望。不過,有關「品質」這一個概念的意涵,以及提昇教育品質的行動,大家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構想。有的人會從教育的過程來了解教育品質,因此強調教育過程中有關環境、設備,以及教學活動本身的改善。有的人則從教育的結果來了解教育品質,因此強調教學之後學生的學習成就,以及更廣闊層面之教育效果的提昇。其實教育是一種兼重「歷程」與「結果」的活動,兩者不可偏廢。因此,當我們以追求卓越為教育改革的目標時,必須從教育的過程與教育的結果兩方面努力提昇教育的品質。在過程方面,必須強調「精緻教育」;而在結果方面,則應重視教育的目標、以及實現教育目標的程度。以下分別從這兩方面來討論具體的做法。(一)加強精緻教育「精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與「粗糙」相對的一種連續程度。因此,所謂「精緻教育」,事實上並不是一種獨特的教育類型,而是展現較高精緻性的教育。換言之,遠離「粗糙」的教育就是精緻的教育。一般而言,精緻的事物或活動常具有某種形式的「華麗」。但是我們都了解,華麗不等於精緻。精緻與粗糙的分野,並不在於有無華麗的外表,而是在於華麗(或不華麗)之中所透露出來的「用心」與「巧思」。凡是用心構思與安排所成就的事物或活動,即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緻性。反之,徒靠金錢和物質堆砌而不用心者,亦屬粗糙。這樣說來,推動精緻教育並不一定需要大量的教育經費與資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精緻教育必須表現在教育的各方面,包括教育的制度與法令,但特別要在學校教育中落實。因此,舉凡學校的環境與設施、課程與教學,以及校園中的各種教育活動,都要用心去構思和設計。譬如校園環境,必須用心規劃與美化;譬如教學活動,必須充分使用教具,也必須有充分的師生對話與互動。這樣的教育才是精緻教育。我們必須充分體認,唯有精緻的校園環境,才能涵養學生的優雅氣質;唯有精緻的課程與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豐沛知能;也唯有精緻的校園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總之,只有精緻化的教育才是卓越的教育。因此,追求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動,必須以精緻教育為目標,在教育過程的相關層面和因素,提昇教育的品質。(二)昇教育效果在邏輯上,教育過程與教育結果之間,應有密切的「因果」關聯。因此,精緻的教育過程理應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揆諸現實,由於影響教育結果的因素既多而且複雜,故教育過程中的部分措施,未必全能發揮預期的效果。譬如,提供學生較多自由思考的「開放式教學」,雖預期可以激發學生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因而獲得較高的學習成就,但事實能否如願,如非經由實證評量,實在不易確定。因此,教育改革的目標與行動,不僅要力求教育過程的精緻性,也要確定教育的結果,更要提高教育的效果,以免教育改革的努力落空。教育的效果係基於教育目標的評量而得,因此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必須確定並抓緊教育目標。一般說來,各階段的教育重點雖有不同,但也有共同的目標。以中小學而言,盱衡當前社會情勢與未來發展需求,學校的教育目標應強調(一)基本學力的培養、(二)有效學習態度與方法的培養、(三)民主素養的培養、(四)體貼情感的培養、(五)文化關懷的培養、以及(六)國際視野的培養。這些目標的實現,就是卓越的教育。具體地說,教育改革要追求卓越的教育,就是要讓全部學生都具有基本的學力、有效的學習態度與方法、民主的素養、體貼的情感、文化的關懷,以及國際的視野。三、實現教育的公義生存與發展是基本人權,故應受到尊重與保護。但由於人的遺傳與社會條件並非全同,以致生存與發展的能力並不一致。基於這種現實,社會應以集體的力量,支援並協助能力和條件較差者,獲得適當的發展機會,以彌補其先天及後天的不利,此即「社會公義」。這種精神與理念,若具體地在教育活動中實踐,就是教育的公義。「公義」一詞相當於英文的equity,意含「公平」與「正義」。然則何謂正義?公平的標準何在?論者卻有不同見解。在教育上,有人強調給予學生相同「待遇」;有人重視相同的學習「結果」;有人則主張學生應有相同的「教育機會」。這些觀點都有道理,也都在教育制度和活動中部分實踐。但是,目前社會普遍接受的「公義」理念,則是以「機會均等」為基礎,並強調「積極性差別待遇」(positivediscrimination)。換言之,在上述公義理念之下,每一名兒童都有相同的機會入學接受基本教育,但學校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則可以因應兒童個性與能力之差異而不同,使兒童獲得最適切、也最充分的學習和發展。本質上,教育公義是一種「規範」,也是一種「理想」,故須作為教育發展的準據,而努力加以實踐。因此,教育改革的行動必須以教育公義為最高原則,而以實現教育公義為神聖的責任。具體的做法則要繼續加強特殊兒童教育,並充分照顧「學習不利」學生的學習。以下略作說明:(一)加強特殊教育身心障礙兒童不僅需要關愛,更需要教育。由於學習上的限制,身心障礙兒童必須接受特殊教育,才能得到適性發展。因此,政府與社會有責任辦理特殊教育,提供身心障礙兒童充分就學的機會。整體而言,教育部推動特殊教育是相當積極的,而且近幾年來也有顯著的成果。但是,我們也都了解,迄至目前,並非所有的身心障礙學齡兒童都已接受教育,而已安置入學者也未獲得最適性發展的教育。關於此種現象,教育部在「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中曾具體指出特殊教育面臨的困境有:(1)事權不統一,缺乏專職人員;(2)政府財政困難,民間投入有限;(3)專業人力欠缺,服務效果待加強;(4)師資數量短缺,素質有待提昇;(5)評量工具缺乏,發展尚需時日;以及(6)特教設施不足,安置過程僵化。因此,未來的教育改革,應在制度、行政,以及教育過程方面力求突破困境,使特殊教育的發展達到「零拒絕」、「無障礙」,與「適性化」的理想。(二)照顧學習不利學生在多元化的社會結構中,學生的家庭結構、社經地位,以及文化背景難免會有差異,因而影響學習表現與教育成就。一般說來,父母離異、社經地位較低、文化刺激較少的學生,因學習的條件較為不利,故學習的成就自然較為低落,以致未來的發展也受到限制。基本上,這些學生是居於學習的劣勢,也是學校教育中的弱勢團體,故需要額外的協助和照顧,否則即不符教育公義。因此,未來的教育改革,如欲實現教育的公義,除應提昇一般學生的教育品質,更應在行政及教學上照顧各類劣勢學生的學習。四、效率與熱忱是成敗關鍵學校教育係以教學活動為主,故教師的專業熱忱直接影響教學的品質;再者,教學活動有賴行政支援,故學校行政的效率亦為影響教學成敗的因素。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若教師缺乏熱忱,行政又無效率,即難追求卓越的教育,更惶論實現教育的公義。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工程中,必須深入了解影響學校行政效率與教師熱忱的不利因素,並進一步規劃具體的改進措施。「效率」與「熱忱」都是相當複雜的概念,因此影響學校行政效率與教師專業熱忱的因素也頗為多元。就行政效率來說,學校行政的組織型態、權力結構、人力素質、作業程序等,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都要列入教育改革的項目。就教師熱忱而言,教師內在的專業素養,以及外在的工作條件、成長機會,與報酬體系等,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也要在教育改革的規畫中加以重視。展望今後的教育改革,雖然樂觀,但仍須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深盼能夠致力於提高學校行政效率、激發教師專業熱忱,以追求卓越的教育,並實現教育的公義。
本文标题:卓越与公义教育改革的目标与责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