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B、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3、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4、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5、选择可燃物的原则是: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二、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小,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3、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烟尘。课题2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略,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红光,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使瓶内的氧气充分反应)。2、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在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红磷(暗红色固体)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4P+5O2点燃2P2O54、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淡蓝色火焰)5、镁带(银白色固空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2Mg+O2点燃2MgO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7、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3Fe+2O2点燃Fe3O4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三、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6、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E(简称“多合一”)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多”)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如:氢气+氧化铜→水+铜,氧化铜是氧化剂。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课题3制取氧气一、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蒸馏)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实验原理:2H2O2MnO22H2O+O2↑B、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刚露出橡胶塞③、气密性检查: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浸没末端,若长颈漏斗下端能形成一段稳定4,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C、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A、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B、原理: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E、易错事项: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口冷凝水回流至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d)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气管,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F、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G、检验、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满。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只改变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事实,不改变产物的质量)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分子1、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特征: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③:分子间有间隙(温度升高微粒间隔变大,温度降低间隔变小)(水银温度计示数上升微观原因: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间隔变大)3、原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①: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②: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注: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由原子构成,其它物质都可认为由分子构成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三、用微观知识解释1、纯净物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若分子不发生改变则为物理变化,若分子发生改变则为物理变化(水蒸发: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而分子本身不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电解: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发生改变,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课题2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核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叫核电荷数,对于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原子序数)因此: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的种类。7、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核不一定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核内无中子)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会画前十八号元素原子结构图)1、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氦为2),由于它们均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应,称为“相对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从而形成阳离子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从而形成阴离子总结: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决定三、离子1、概念: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表示:金属→阳离子,如:Na+,Mg2+,Al3+非金属→阴离子,如:Cl-,S2-注:①符号的意义:(以Al3+为例)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②当要表示某元素的几个离子时——就在离子符号前加系数。如:3Mg2+——表示3个镁离子;2S2-——表示2个硫离子;5Na+——表示5个钠离子四、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并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课题3元素一、元素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地壳中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碳、氢、氮。4、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5、元素与分子、原子、及物质之间的关系二、元素符号1、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宏观)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③还可表示某种物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单质)注:当要表示某元素的几个原子时——就在元素符号前加系数(这时只具有微观意义)如:2N——表示2个氮原子;3Fe——表示3个铁原子;5S——表示5个硫原子。三、元素周期表结构: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共有16个族。(对于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规律:周期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族数。每一周期,电子层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每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电子层数依次递增。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0.77%),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护水、保护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不多,且分布不平衡。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喷灌、滴灌;工业:重复利用)2、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农业、生活污染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渣、废液、废气②农村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③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三、最轻的气体——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2H2+O2点燃2H2O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爆炸极限)——(所有的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C、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a)产生的热量多——作高能燃料。b)来源广泛——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c)产物不污染环境。②还原性:冶炼金属。(例:H2+CuO==Cu+H2O)课题2水的净化一、净水的常用方法1、吸附:明矾吸附悬浮性固体杂质,使杂质沉降;活性炭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也可以吸附颜色和异味(物理性质)2、沉淀: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的过程3、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①过滤的装置(见P55,图3-17)②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B、“二低”:a)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b)滤液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C、“三靠”:a)烧杯嘴紧靠玻璃棒,b)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c)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发生物理变化)二、硬水和软水1、概念: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区分:A、加肥皂水利用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多为软水)B、加热蒸发——根据具有固体残渣的多少来区分3、硬水的软化:实验室中蒸馏和生活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课题3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实验1、现象:①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②正负极相连接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正极(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氢气):燃着的木条检验(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八个字简单记: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2、原理:2H2O通电2H2↑+O2↑3、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依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而生成物氢气和氧气分别含有氢氧元素,所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二、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
本文标题: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6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