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家校合作-共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家校合作,共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摘要】学生时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拥有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因此,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家校联手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词】家校合作学生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校合作,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一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学生时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加上其好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这时期的良好习惯很容易培养。而且此时培养良好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学生时期养成的,所以在学生时期,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同时,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学生时期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二家校合作,共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1.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重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校不能单独搞良好习惯培养的活动。学校只有与家长合作才能使这一活动得到最大最优的效果。那么学校在与家长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1)宣传。学校在实施计划和活动时,一定要向家长宣传其活动的理念和目标,使家长对其计划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比如活动板报、宣传册、家长会等等。如果学校不向家长宣传,家长就不可能清楚学校的计划安排,那么学校实施的任何活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的效果。(2)沟通。沟通是真正架起家学校合作的桥梁,如果说宣传是迈向合作的第一步的话,那么沟通就是向合作的延伸。如果学校只是停留在宣传的层面,那么是失败的。一个良好发展的学校,一定是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的学校。同时,沟通能进一步走进家长的心理,进一步听取家长的主张,进一步反馈家长的建议。学校在家校合作中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一定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3)指导。学校的指导作用是实施家校合作的最直接的方式。有些家长在观念上存在误区,比如过分娇惯孩子、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等,对这些家长,学校要在理论和思想上对其点拨和指导;而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存在困惑,不知道合理的培养孩子的方法,这时学校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帮助家长共同培养学生。(4)组织。学校应该多组织活动,增加与家长见面交流的机会。家长参加的学校的活动是家校合作最面对面的方式。学校组织的活动可以有多种类型,比如学生汇报表演、公开课、亲子活动,还可以以最直接的家长见面会的形式。2.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陈鹤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家里,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比如:家长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孩子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父母的行为习惯不好,那么儿童在未进学校之前,无形中早已养成不良的习惯,学校教育就算很好,也收效甚微了。”可见,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方面,家长只有与学校合作才能产生1+12的现象。孩子在家中是最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没有约束的状态下,各种不良习惯很容易形成。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家长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了。(1)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活动。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在学校生活的怎么样、表现的怎么样,对学校其他的事情则一概不关心。其实,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会持续关注和了解学校的计划与各种活动目标、内容安排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学校的活动计划贯彻进家庭中,才不会使孩子在学校学的好习惯在家中被抵消了。(2)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其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家长要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相一致。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学校已经把好了学生在校那道关。那么,要与学校教育活动一致,家长就应该把好学生在家的这道关。让学生在校和在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按良好的习惯去做事。①弥补学生在校表现的不足。在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可能有欠妥的地方。那么家长在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后,就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耐心地教育孩子,从细微处培养孩子,从而使孩子向着良好的习惯发展。②按学校的标准要求孩子。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在家和在校的要求是一致的,任何霸道无理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任何有害的习惯都是不允许的,任何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都是不被接受的。家长只有对孩子的行为严格要求,才能真正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③利用家庭特有的资源。既然家庭中的状态是最自然的,那么学生的各种习惯表现也是最本质、最发自内心的想法。所以,父母就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习惯的表现,对孩子暴露的恶习要严格要求,坚决将其扼杀在摇篮中。父母也可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总之,家长只要细心和耐心,就会发掘家庭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艰难,只要家长和学校通力合作、家校联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释[1]叶圣陶教育文集.开封:河南出版社,1990[2]陈卫东.良好习惯是健全人格的巩固基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2(02)参考文献[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戈柔.浅谈如何进行家园合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3]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2014.3.28
本文标题:家校合作-共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6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