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1.0目的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依据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2.0适用范围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储存、出入库、使用及废弃化学品的处理。3.0职责3.1采购部负责危险化学品购买的安全管理和建立公司进厂危险化学品台帐。3.2人事行政部部负责易燃易爆库房危险化学品储存保管、出入库及过程的安全管理,使用及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监督、检查考核。3.3各生产部门负责各自的专属库房和使用化学品全过程的安全管理。4.0术语4.1危险化学品:使之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潮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危险化学品的判定依据为《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和《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5.0制度5.1危险化学品的购买5.1.1危险化学品的购销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1.2不得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采购危险化学品;购买危险化学品时应索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不得购买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5.2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保管5.2.1储存方式和设施的安全要求a)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罐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储罐内单独存放。b)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库房内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等安全设施,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要求。储存场地应当设置通风、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使用状态。c)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的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施应定期监测。d)相互禁忌与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不能混存,必须分间、分库储存,并在醒目处标明储存物质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f)储存有火灾、爆炸性之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内,其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要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g)储存氧化剂、易燃液体、剧毒物品的库房,应为易冲洗的、不易燃烧材料的地面,有防止产生火花要求的库房地面,需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5.2.2仓库周边防护距离的要求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设施与周边环境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5.2.3储存部门人员的安全要求a)储存危险化学品仓库的保管员应经过岗前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做到一日两检,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中发现危险化学品存在变质、包装破损、渗漏等问题应及时通知部门管理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处置。5.2.4易燃液体储存a)易燃液体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及氧化酸类。闪点低于23℃的易燃液体,其仓库温度一般不超过30℃,低沸点的品种必须采取降温式冷藏措施。储存(如苯、汽油、煤油、润滑油等)用储罐存放,必须防爆,并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b)专库转储,不得与其他危险化学品混放。5.2.5剧毒品储存a)剧毒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不得露天存放,应远离明火、热源,库房通风应良好。b)严禁将剧毒品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混储混运。c)储存剧毒品,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凡包装破损的不予储存。d)应注意根据剧毒品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应急方法。5.2.6腐蚀品储存a)腐蚀品的品种比较复杂,应根据其不同性质,储存于不同库房。b)储存容器必须按不同的腐蚀性合理使用。5.3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5.3.1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严格进行危险化学品得出入库登记和安全检查。5.3.2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均应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验收内容包括数量、包装和危险标志,经核对后方可出入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5.3.3进入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5.3.4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5.3.5搬运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5.5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5.5.1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应接受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培训并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5.5.2生产部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危险物品的存放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5.5.3凡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必须随用随领,所领取的数量不得超过当班用量,剩余的要及时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退回。5.5.4使用剧毒物品的部门及其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及相关作业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方可进入作业场所作业。5.5.5作业场所应配置保护装置和报警系统,并定期定人进行维护检查,以确保其完好。5.6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5.6.1管理部负责把公司产生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上报市环保局。5.6.2公司的危险废弃物,必须指定专人集中收集,由物资同一处置,不得随意抛弃。5.6.3禁止在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内堆积可燃危险废弃物。5.6.4贮存、处置危险废弃物,必须按危险废弃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贮存、处置性质不兼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5.6.6对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包装物、贮存、处置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场所、设施,必须设置危险废弃物标志。5.6.7危险废弃物的包装应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降解的包装物。凡金属容器、设备管道含有危险物质,必须进行检修清洗、置换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处理。5.6.8剧毒品用完后,留下的包装物必须严加管理,使用部门应登记造册,指定专人负责管理。5.6.9贮存、处置危险废弃品的场所、设施、设备、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及消毒处理,方可使用。5.6.10转移危险废弃物,由管理部按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办理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弃物移出地和接收地的县级以上环保局报告。5.6.11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在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弃物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5.6.12因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主管领导和当地环保局以及有关部门报告,若引起重、特大事故,启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7安全技术与个人防护5.7.1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5.7.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乙炔、液化石油气等)使用时,气瓶内应留有余压,且不低于0.05兆帕(MPa),以防止其他物质窜入。5.7.3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5.7.4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持完好。5.7.5严禁直接接触剧毒物品,不准在生产、使用场所饮食。5.7.6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5.7.7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5.8中毒人员的抢救。5.8.1安全进入毒物污染区对于高浓度的腐蚀性等毒物污染区以及严重缺氧环境,必须先予通风,参加救护人员需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其他毒物也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可入内救护。同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氧气分析报警仪和可燃气体报警仪。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5.8.2迅速抢救生命中毒者脱离染毒区后,应在现场立即着手急救。心脏停止跳动的,立即按压心脏部位的胸壁或作胸外心脏按压;直接对心脏内注射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抬高下肢使头部低位后仰。呼吸停止者赶快做人工呼吸,做好用口对口吹气法。剧毒品不适宜用口对口法时,可使用史式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可同时交替进行,直至恢复自主心搏和呼吸。急救操作不可动作粗暴,造成新的损伤。眼部溅入毒物,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将脸部浸入满盆清水中,张眼并不断摆动头部,稀释洗去毒物。5.8.3彻底清除毒物污染,防止继续吸收脱离污染区后,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对于皮肤、毛发甚至指甲缝中的污染,都要全部清除对能由皮肤吸收的毒物及化学灼伤,应在现场用大量清水或其他备用的解毒、中和液冲洗。毒物经口侵入体内,应及时彻底洗胃或催吐,除去胃内毒物,并及时以中和、解毒药物减少毒物的吸收。5.8.4送医院治疗经过初步急救,速送医院继续治疗。5.8.5具体的急救方法参照各种不同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5.9监督检查5.9.1管理部应建立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台账,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性质、危险特性、最高储量、责任人等,按台账进行监督检查。5.9.2生产作业工人,每天(班)进行多次班前、班中安全巡检查活动。5.9.3车间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安全巡检活动。5.9.4管理部每天至少一次抽检,每周一次综合性检查。5.9.5夜间工作人员和值班人员必须定时做巡回检查。5.9.6节假日前后作安全检查,节假日值班,必须按时进行安全检查。5.9.7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应立即上报,并采取防范措施。5.9.8各种监督检查活动可交叉进行,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场所定时检查。6.0相关文件6.0《车间危化品使用规定》6.1《剧毒品仓库管理办法》6.2《易制毒仓库管理办法》7.0相关记录7.1《危险化学品台账》7.2《危化品仓库安全检查记录》
本文标题:危化品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68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