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1一、资源及分布....................................................................1二、发展成效........................................................................2三、形势与要求....................................................................7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主要目标.............................9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9二、主要目标......................................................................11第三章高端示范提升利用水平.........................................15一、推进十百千万新能源项目建设..................................15二、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工程......................................20三、实现高端功能区新能源综合应用..............................21第四章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23一、巩固新能源技术创新优势..........................................23二、加快新能源研发中心建设..........................................25三、做大新能源产业基地规模..........................................26第五章探索开放优化发展环境.........................................29一、部门联动,合力推进..................................................29二、扶持创新,促进转化..................................................30三、搭建平台,增进服务..................................................30第六章完善机制保障规划实施.........................................32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分工..............................................32二、拓宽新能源发展资金渠道..........................................32三、培养引进各类人才......................................................32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33前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各发达国家竞相抢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先机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是优化首都能源结构、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培育未来经济战略支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是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建设规划》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编制的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在认真分析我市发展新能源的区位优势、科技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北京,着眼全国,面向世界,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是指导今后五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本规划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范围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小水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1第一章发展基础一、资源及分布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比较齐全,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小水电等,但相对于资源大省,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较少。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北京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域二类地区,分布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型态,东北部上甸子、汤河口一带及延庆盆地辐射条件较好。地热、余热潜力较大。据初步勘测,地热资源年可利用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再生水和工业余热资源年可开发利用约60万吨标准煤。主要分布在延庆、海淀、大兴、昌平、顺义等区县。生物质能资源种类多样。本市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污泥等。其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生物质能资源约占全市生物质能资源总量的80%以上。风能资源相对不足。北京风能资源储量约为460万千瓦,目前已探明的风资源可利用量合计约为45万千瓦,主要分布于延庆、密云、门头沟等北部及西北部山区。水电资源储量较少。根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分析,北京市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58.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约为41.42万千瓦,主要分布于潮白河、拒马河、京密引水渠等河流。二、发展成效“十一五”期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的重点示范项目,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极大地促进了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10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为223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2.7倍,年均增速达30.1%,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值达到400亿元。图1“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情况(一)建成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太阳能推广利用跨越发展。以“阳光双百”和“金色阳光”工程等一批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为突破口,本市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3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太阳能利用总量约为98万吨标准煤,其中,太阳能热水器面积累计达到600万平方米以上,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采暖面积累计约3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约2.3兆瓦,太阳能灯累计13万盏以上。“十一五”期间太阳能利用年均增长15.7%,利用总量翻番。地热及热泵利用规模成倍增长。在奥运村、北苑、用友软件园等一批热泵供暖重点示范工程的带动下,本市地热及热泵利用规模迅速增加,利用方式和领域不断拓宽。2010年,本市地热及热泵利用总量为78.5万吨标准煤,其中热泵供暖服务面积累计达到259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二。“十一五”期间地热及热泵利用年均增长63.1%。生物质利用快速发展。以留民营七村沼气联供工程、德青源大专栏1:“阳光双百”工程阳光浴室工程:截止到2010年底,本市建成阳光浴室840余座。通过推广建设以村为单位的村级太阳能浴室,有效地解决了本市农村地区村民洗浴,特别是冬季洗浴难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了农民洗澡费用,促进了农村家庭和谐和生态环境建设。阳光校园工程:截止到2010年底,本市建成阳光校园100余座。通过开展阳光校园工程,在本市有条件的中小学建设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灯、小型并网光伏发电、太阳能科普教室等,在少年儿童中树立了使用和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识。同时,通过学生、家长、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实现了“小手拉大手”,提高了全社会对发展太阳能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新能源、利用新能源的良好社会氛围。4型沼气发电工程和阿苏卫垃圾填埋气发电工程等高端生物质能示范项目为带动,本市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快速发展,有效改善郊区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条件。2010年,本市生物质利用总量为36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27万千瓦,沼气利用量约1800万立方米,生物质燃料产量约合20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生物质利用年均增长66.7%。风能开发利用实现零的突破。官厅风电场一期、低风速示范、二期及二期加密工程相继建成,除二期加密工程外均已并网发电,北京风能利用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累计发电量达4.8亿千瓦时。小水电得到一定利用。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现有各种类型水电站50座,总装机容量约25万千瓦,其中大于0.5MW的水电站有27座。近年来,受水资源短缺和机组老化等因素影响,目前北京市尚能运行的水电站有22座,总装机容量约22.4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为4000万度,仅为设计发电能力的1/10。5图22010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及结构图专栏2:“十一五”期间建成的亮点工程国内首座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项目。2009年5月,延庆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获核准,成为全国首座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标志着本市在太阳能利用领域取得新突破。我市首座风电场—官厅风电场工程。北京官厅鹿鸣山风电场位于延庆西北端官厅水库两岸,分为一期工、低风速示范、二期及二期加密四期工程。2009年,随着官厅风电场二期及二期加密工程的全部建成,我市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15万千瓦,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1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目前,除风电场二期加密工程外,其余三期工程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截止到2010年底,风电场已累计向首都电网输送4.8亿度绿色电力。奥运村污水源热泵工程。该项目将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在排入清河前引至换热站,在换热站内利用再生水作为热泵的冷热源,并在奥运村内通过热泵系统实现制冷供热,为奥运村内约41万平方米的建筑供热制冷,再生水经换热器换热后退回清河,实现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用煤15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600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约60吨。延庆德青源鸡粪沼气发电厂。2009年5月,德青源鸡粪沼气发电厂正式竣工并网发电,每年可为首都提供1400万度绿色电力。2009年4月,被列为联合国“全球大型沼气发电技术示范工程”。本市第一个多村沼气联供工程。2009年12月,全市首个大型沼气多村联供工程—大兴留民营沼气站七村联供工程正式竣工。该工程改变了传统沼气以村或户为单位的建设方式,为我市生物质能规模化示范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留民营沼气七村联供工程是我市“绿色燃气”进入规模化实施阶段的重要标志性工程。6(二)研发服务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科技创新全国领先。依托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雄厚的研发实力,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太阳能光伏、光热、风能、生物质能等6个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初步形成了企业、研发机构、产业联盟相互促进的创新格局。在光热发电技术、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成套装备技术、大型风电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等领域创新优势明显。高端制造业初具规模。在太阳能领域,已具备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成套设备交钥匙工程的能力;在风电领域,已形成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风机整机系统集成能力优势显著,风电整机和叶片、风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居国内前列;在新
本文标题: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2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