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1]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广西师范大学黄世香2011年8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新课程目标分析感受课程标准新课程与教师初中英语教学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一)国际背景1、教育改革的竞争2、冷战时代的军事竞争3、冷战后时代的经济角逐4、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力较量1、教育改革的竞争20世纪全球基础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发生在20世纪初:以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批判了传统的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提出活动中心、儿童中心、儿童兴趣中心的主张。第二次教育改革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提出加强数学、科学、现代外语三门基本课程,于是出现了新数学、新物理等一系列新教材。第三次教育改革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改革的动力来自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的因素。教育的外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教育的内部——1、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2、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2、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述在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已开展浩大的教学改革,主张把培养以死记硬背为中心的模式化人才转变为培养有创造能力和有主见的个性化人才,指出,“今后孩子们必须做到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做出判断和行动,具有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日本2002年所实施的新课程突出四个方面: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2、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3、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个性发展创造环境;4、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校本)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四项发展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自我成长,发展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道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社会方面的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了解社会的共同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文化方面的发展: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英国是典型校本开发模式的国家)英国英国的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六项基本技能:交流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以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韩国同时,引入“区别性课程”,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韩国“教育改革方案”指出,信息化、世界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从产业文明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在新的时代,国民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决定性因素,而开发这些能力的还是教育。“教育改革方案”还指出,韩国教育的主要弊端是学生负担过重,“以背诵为主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个性被扼杀,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低下。因而提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力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5、8、12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美国1956年已从工业社会转变到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高科技的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和知识是社会的驱动力,信息和知识的背后是智力、创新素质,信息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学校的教学中心任务已由知识传授转移到学生智能开发上,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摒弃学校授课内容越来越多的偏向,要求学生把过去在记忆词汇等上面耗费的精力转移到学习概念和思维技能上,着重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与科学探索精神,强调技术创新能力是未来世界竞争的核心和焦点,学生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思考的价值两个美国青年一块开山,杰克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汤姆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加洲的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三年后,他成为镇上第一个买上小汽车的人。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在小镇的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日子欢呼雀跃时,曾卖过石头的果农汤姆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只愁买不到盛梨子的筐。5年后,他成为镇里第一个购买自己别墅的人。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徕八方客商,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纽约和华盛顿,然后再发往欧洲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纯正无比。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这儿的人上车后,可以北到纽约,南抵佛罗里达。小镇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水果开始谈论果品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汤姆在他的地头砌了一垛3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垛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园。坐车经过这儿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突然看到四个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五百里山川中唯一一个广告,那垛墙的主人汤姆凭这垛墙,第一个走出了小镇,因为他每年有4万美元的额外收入。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美洲区代表威尔逊来美国考察,当他坐火车路过这个小镇时,听到了这个故事,他被汤姆罕见的商业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汤姆。当威尔逊找到汤姆时,汤姆正在自己的店门前与对门的店主吵架,因为他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美元时,同样的西装对门标价750美元,他标价750美元时,对门就标出700美元,一月下来,他仅批发了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了800套。威尔逊看到这种情形,非常失望,以为被讲故事的人欺骗了。但后来,当他弄清楚了真相之后,立即决定以百万美元的年薪聘请他,因为对门的那个店也是汤姆的。缺乏想像力不仅是一个人的愚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因为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只有依靠我们的想像力才能创造奇迹。物质和知识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贫穷。必须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生活总是奖励那些善于创造,善于动脑,善于发现的人。3、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基本趋势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学习方式。课程内容进一步联系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生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结论:课程改革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维持发展、进行国力竞争、摆脱危机之依靠。(美国人戏称:法国人有危机就罢工,美国人有危机就制订新课程)(二)国内背景1、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特别是WTO对我国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2、素质教育遭遇的难题3、国人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期望与失望3、国人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期望与失望朱慕菊对我国基础教育弊端的批评:——现行基础教育是一种“精英主义”,大部分学生遭到淘汰,成为教育的失败者;——现行教材存在“文化歧视”;——教学过程以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学校成了文化的孤岛,尤其是“封闭式管理”更与与社会隔绝;——教育过程简化成考试,人格培养被忽视;——劳动技能教育滞后;——学校教育垄断了学生的全部生活。教育最大的悲哀在于培养的人:•有智商没有智慧•有前途没有壮志•有文化没有教养•有知识没有思想•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0102030405060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价值判断自主获取知识基础知识技能交流合作科学素养搜集利用信息生活生存人生规划批判性思考校长教师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9.825.21913.513.2010203040506070基础知识技能自主获取知识实践能力责任感和道德科学素养价值判断身心健康创新精神交流合作批判性思考搜集利用信息生活生存人生规划对中学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中学课程内容难度过大。1.314.320.547.278.237.101020304050607080不足适当偏多校长教师对中学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66.236.731.252.91.38.31.32010203040506070过难适当偏易不清楚校长教师教师、校长对中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只有9.3%的教师和5.4%的校长认为中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中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7.735.546.547.840.19.35.405101520253035404550严重脱节较大脱节有一定联系联系较紧教师校长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50.830.5125.40.80.60102030405060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其他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老师讲授为主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84.341.117.96.44.63.73.50102030405060708090练习记忆为主读书与思考搜集整理信息小组学习讨论实践性作业撰写论文报告其他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课程规定性、统一性强,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难以满足学校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对我国中学课程主要问题的分析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难以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教学过程应试倾向严重;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过于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管理权高度集中、统一,学校自主权不足。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二、新课程目标分析(一)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体现时代精神)(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教育目标的演进精英公民高素质劳动者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公民v国家意识v社会责任感v健全人格v民主与法治精神v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v与自然界和谐相处v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v信息素养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本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课程目标的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社会发展目标当前需要学科知识目标未来需求身认社身心发展目标体知会发发性展展发展课程目标的结构分析1、课程目标的构成成分:社会发展目标、学科知识目标和身心发展目标社会要求从宏观上控制着课程目标的走向,是社会期望在课程目标中的具体体现--“社会发展目标”;文化知识或学科知识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内容,是课程目标实现的载体--“学科知识目标”;而身心发展则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着课程目标的独特功能,是课程目标的核心--“身心发展目标”。2、课程目标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目标决定着学科知识目标的选择;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学科知识目标来加以实现。身心发展目标是学科知识目标的基础;而学科知识目标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目标的完成是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标志和归宿。学科知识目标应当是社会发展目标和身心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价值定位,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来规定课程目标的内容。如何看待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包含那些不同的内容?身心发展目标的制定,则为我们具体揭示出了身心发展的不同侧面。我们以前主要关注的是最低层次的认知发展,以记忆为核心,导致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使教学变得呆板、封闭,忽视了理解、分类、应用等思维
本文标题: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2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