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件1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晚年沈从文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沈先生在国外名声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可惜他当年五月去世,按诺贝尔文学奖规定,只颁给在世的作家。作品介绍: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一个唯美的世外桃源:s山美、水美、人亦美。那里的生命都充满了原始的活力:积极、单纯、乐观,憎恶随性,爱恨由情。沈从文故居位于凤凰县城中营街10号,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典型的四合院,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拔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沈从文故居沈从文名言沈从文墓(位于凤凰县听涛山麓,墓碑为云菇状的天然五彩石,上有沈从文名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离此不远的树荫下,有沈从文的表侄儿、画家黄永玉夫妇所立的碑,上有黄永玉手书: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黄永玉手书沈从文墓每一个已经形成自己写作风格的作家都有一个“根据地”,比如说老舍的作品便充满“京味”;王安忆的写作就经常以上海为背景;张承志的作品中总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驰骋的牧马;贾平凹的作品中经常有陕北的风味。同样,沈从文无论走多远,也走不出他的湘西世界。“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湘行散记》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边城》《边城》故事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里对主人公翠翠的描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分,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的言语太多了。”——沈从文《我与文学》生字词积累túnkānlàniǎn小豚神龛拨剌石碾zézhēnzēngchéng咋碎铁砧扳罾田塍xīàcímíxīn石罅茨棚糜碎谭鑫培“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么?小书——平时我们所读的一般意义上的用文字写成的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社会、自然。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总而言之,这样玩一次,就只一次,也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仅我检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看这本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用人事写成的大书。——沈从文导读题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要逃学?2、在逃学过程中有哪些见闻?3、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有何影响?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做好圈注。(一)整体把握内容:提示:本文对童年生活的追述是以时间为顺序展示作者成长的足迹的,试划分文章层次。一、在私塾时的读书、逃学生活。二、在新式小学时的读书、逃学生活。三、总结这段生活的收获及影响。开头两段写自己幼年时的两次件事分别是:()、()本文主要写的是作者上私塾时的()经历从第九自然段开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有趣的经历?9:到()看热闹10:藏()11: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14:看()15:看()、()、()16:下雨天的趣事17-27:抓蟋蟀和()30:偷()整理本文主要内容整理本文主要内容开头两段写自己幼年时的两次件事分别是:()、()本文主要写的是作者上私塾时的()经历从第九自然段开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有趣的经历?9:到()看热闹10:藏()11: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14:看()15:看()、()、()16:下雨天的趣事17-27:抓蟋蟀和()30:偷()生蛔虫出疹子逃学城外的庙书篮逃学失败受罚尸体杀牛织簟子打铁斗蟋蟀李子琵琶(二)探究理解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要逃学?1)简单枯燥的私塾、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2)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深吸引着“我”,3)丰富多采的人间生活吸引着“我”。“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2、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有何影响?感情上:感情流动而不凝固学识上:善观察,智慧增长性格上:多思善疑,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三)鉴赏:在逃学过程中有哪些见闻?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具体生动、趣味盎然的细节描写作用: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五光十色的大自然、鲜活有趣的人间生活细节描写鉴赏在作者逃学的经历中,你觉得哪件事或那个情景最有趣、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在这些细节中,你读到了什么?9:到城外的庙看热闹10:藏书篮11:逃学失败受罚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14:看尸体15:看杀牛、织簟子、看打铁16:下雨天的趣事17-27:抓蟋蟀和斗蟋蟀30:偷李子枇杷9:到城外的庙看热闹对于一个逃学的孩子来说,每一件小事都显得很有趣,令人流连忘返……10:藏书篮懂得逃学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找到这样一个绝妙的地方把自己逃学的证据藏起来,而且大家都默契地遵守逃学的规则……11:逃学失败受罚逃学失败了,受罚是自然的事,可是受罚却恰恰给了我在无法接近自然的时候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其实,受罚也可以是一件很值得感谢的事……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上学的路途变遥远了,却是一件幸福的事,做伞的、肚皮上有一搓毛的胖子皮匠、剃头的、染坊的、豆腐作坊的苗妇人、扎冥器的……一切都令人驻足,原来上学的路上可以如此地有趣!B同时,透过这些描绘,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文章第14段有一节对“杀人处”的描写,你阅读时是怎样一种感觉?从中可以看出幼年沈从文是怎样一种心理?当时社会是怎样一种形态?A从文作品中出现的关于杀人的描写不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在这篇文章,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小孩子的好奇15:看杀牛、织簟子、看打铁得到的不止是趣味与快乐,更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很多的知识!16:下雨天的趣事不喜欢穿鞋、不喜欢受拘束——即使是十冬腊月,因为向往便是儿童的本真“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17-27:抓蟋蟀和斗蟋蟀抓蟋蟀、斗蟋蟀,不计较结果如何,享受的是那过程,自然就不去计较到底有没有吃亏了……30:偷李子枇杷喜欢恶作剧通常是很多孩子的天性,偷到了果子,能解馋的同时,还可以活活地把那园地主人气得干瞪眼,真的比学校里的游戏有趣多了!(四)评价:你怎样评价作者儿时的这段逃学生活?(结合文本)作者对待“小书”与“大书”的关系对其性格的形成及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逃归自然,寻找本真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来说,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的,他的不学是为了更好的学。从文中的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来的。“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象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小结人物传记、尤其是自传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很生动、很细致,以使传记更加真实、动人。如何理解作者体会到的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自由、随性、无所顾忌、只要懂得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快乐便随处可得!沈从文常以“乡下人”自称,事实上他也以身为一个乡下人而自豪。他所生长的那个山城,无时无刻不呈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彷佛可用手去触摸”。他自豪的来源,就在于那种大自然的美……“我看到过野鸡妈妈领着成群的孩子,在山沟玩耍嬉闹的情景;惊叹过成群结队的孢子自山顶直冲而下的壮观场面;在村子里,我们曾经到河里摸鱼、扎猛子、过家家,甚至抓来一条蛇放在瓶罐里看它憋得难受的模样……现在想来,那时尽管没有“读”书,却阅尽一部美丽之书--用自己自由无拘的生活书写的,生命河床中最值得回味的童话书。”写作片段欣赏——沈从文所描写的童年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处处透露着童趣。分享一下我们的童年……最让人费解的“墓志铭”37,22,35——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精练的“墓志铭”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法国作家司汤达
本文标题: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2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