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常山地质公园规划说明书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说明》1第一章地质公园概况第一节地质公园的概念和分类地球上存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其中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地质遗迹是地壳活动和史前生物演化留下来的记录和痕迹,属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列入630处各类遗产地,其中文化遗产地472处,自然遗产地126处,还有25处为混合类型。在这些遗产地中,有91处是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属自然公园的一种,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地质公园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中创立的新名称。它是向游客展示地质景观的地球科学知识和美学魅力的天然博物馆。其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珍奇或秀丽景观特征,这些特征是该地区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形成过程的典型代表。1999年4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务委员会第156次会议(巴黎)提出了在世界遗产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UNESCOGeoparks),目标是每年建立20个,全球共创建500个,并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我国作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地质公园实质上就是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其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价值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地质遗迹不仅是地质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往往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旅游景区。例如,英国北爱尔兰的巨人石堤(Giant’sCauseway)是由火山活动流出的熔岩冷却后形成的37000根正六边形的石柱,沿北部海岸绵延伸展长达8公里,蔚为大观。国际上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地质遗产工作组,专门负责全球地质遗产保护工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其中以美国、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质遗产保护工作较为领先,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国际上的地质遗迹保护的通行做法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于1990年提出地球遗产保护分类法,将地质遗迹分为《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说明》2出露性景点和完整性景点两大类。其中前者指人工开挖或自然侵蚀暴露出来的地质遗迹露头;后者指地表或近地表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对于出露性景点,如果开挖和侵蚀持续进行,可能会出现新的剖面或景观而不影响景点的价值,其保护原则是维持露头;而完整性景点一旦遭受破坏就无法再生,其保护原则是保护资源。除此之外,按用途又分研究与教育两类;按重要性又分国际性、国家性、区域性、郡级性和地方性5个级别。按以上分类法,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应属于国家级的科研与科普教育并重的出露性景点,其保护原则就是“维持露头”。第二节国内地质公园概况中国地域辽阔,地质背景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形差异显著,气候分带明显,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产。我国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多是作为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1987年由原地质矿产部颁发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我国开始建立了一批地质自然保护区。1992年以前,共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31处,县级17处。1995年,地质矿产部颁布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为了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履行国务院赋予国土资源部“保护地质遗迹”的职能,2001年8月25日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并邀请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委领导作为成员,参照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先后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提纲》等文件。2001年审定批准第一批国家级地质公园11个,2002年审定批准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33个,2004年审定批准第三批国家级地质公园41个。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为33个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中国以政府名义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举措,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极大关注,认为这是对教科文组织倡议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的重大支持和有力推动。中国计划在未来10年内建成310个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其中国家地质公园60~80处。当前,全国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都十分重视地质公园的建立工作,制定了计划,并密切与各级地方政府相结合,共同推进地质公园建设,形成了一个地质《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说明》3公园建设的高潮。第三节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以奥陶纪地层古生物化石、藻礁灰岩岩溶景观和构造地质为特色,以大量的江南地层区古生代层型剖面及这些地层中产出的古生物化石为主。尤以早中奥陶系(4.6~5亿年前)地层及笔石、牙形刺动物化石的良好发育闻名于全球。晚奥陶系(4.4~4.6亿年前)三衢山藻礁灰岩也以其岩溶地貌、生物特征和岩相变化的独特性而著称。地质公园内的黄泥塘奥陶系达瑞威尔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于1997年1月被国际地科联确认,成为中国第一枚“金钉子”是国际地质科学研究的“活教材”,其地层剖面和化石组合的典型性、稀有性、独特性和地质科学研究价值均为全球罕见。此外地质公园内三衢山园区有“中国最古老石林”、“华东第一石林”和“秀甲东南,江南一绝”之称。常山港园区有多阶段发展形成的各类微地貌单元和河流地质地貌景观,广阔的河漫滩、阶地上胡杨林以及长风一带的气象景观等均为国内罕见。青石园区发育了大量几何上配套、力学上相关的构造形迹,是构造地质科学的优秀典型,园区内有高频褶皱现象,还有驰名中外的园林观赏石——花石。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1月3日正式揭碑开园。《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说明》4第二章地质景观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第一节地质景观资源评价一、区域地质情况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扬子古板块的南东缘,出露的地层有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及少量第四系。以早古生代地层尤其是寒武系泥质碳酸盐岩、早中奥陶统泥页岩、晚奥陶统砂泥岩发育良好著称。加里东期的造陆运动结束了江南盆地的演化,使晚古生代的华南板块成为稳定的陆表海盆地。印支期的造山运动奠定该地区北东走向褶皱与断裂的区域构造样式。燕山期多次不同方式的构造活动使区域北东向断裂性质复杂化,并明显地产生了一组北北东左行扭性断裂及其各种样式的派生构造;晚期大地应力松弛,形成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及火山盆地(图2-1)。早古生代的华南大地构造被分为三部分,由北西向南东称为扬子区、珠江区和华夏古陆。从扬子区向东到珠江区在岩相与生物相上都存在一个过渡带,称为江南过渡带,该过渡带西接扬子台地东连珠江盆地。但是在华南板块的东北部,该过渡带西北、东北接扬子台地,至晚奥陶世东南尚出现浙赣台地,因《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说明》5此被称为浙皖盆地。地质公园位于浙皖盆地的东南缘。二、地质遗迹景观根据地质遗迹景观的成因特征及自然属性,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可以分为四类:典型地质剖面类、典型地质现象及岩石矿物类、古生物景观类、地质地貌景观类,其中典型地质剖面类8处,典型地质现象及岩石矿物类6处,古生物景观类2处,地质地貌景观类12处(表2-1)。1、典型地质剖面类此类包括地层剖面和构造剖面。地层剖面主要为已经被前人详细工作或专题研究过,成为区域内该类剖面中的典型,公园内主要为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事件地层剖面。包括黄泥塘“金钉子”剖面、西阳山组标准剖面、华严寺组标准剖面、三衢山组标准剖面、蒲塘口滑塌堆积岩剖面。构造剖面主要为中小尺度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构造样式、构造特征的剖面。包括池茶构造剖面、桥亭构造剖面和里方山构造剖面。2、典型地质现象及岩石矿物类指以露头形式或小尺度出露的地质遗迹点,这些点能够展示岩石的典型结构、构造,表现构造变形的典型现象,产出具有指相意义的典型或特殊矿物等。该类在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有虎山断层组、纺织厂背斜、石门坑断裂、观音洞斜卧褶皱、雁列方解石脉和小古山方解石脉等。《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说明》6表2-1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3、古生物景观类指古生物化石保存地、古人类化石产地及古人类文化遗址所形成的景观。该类遗迹又可分为古生物化石保存地和古生物遗迹化石保存地。公园内该类遗迹点有洞口古生物化石和飞碓叠层石。4、地质地貌景观类地质地貌景观类是一个最为复杂,涵盖最广的大类。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带、地质构造作用、岩性这三大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三遗迹类型遗迹小类遗迹名称数量典型地质剖面地层剖面黄泥塘金钉子剖面5西阳山组标准剖面华严寺组标准剖面三衢山组标准剖面蒲塘口滑塌堆积岩剖面构造剖面池茶构造剖面3桥亭构造剖面里方山构造剖面典型地质现象及岩石矿物典型地质现象虎山断层组4纺织厂背斜石门坑断裂观音洞斜卧褶皱岩石雁列方解石脉2小古山方解石脉古生物景观古生物化石保存地洞口古生物化石1古生物遗迹化石保存地飞碓叠层石1地质地貌景观流水地貌长风深切曲流河3常山招贤曲流河汪家淤江心洲岩溶地貌石崆山清明洞9白龙洞岩口溶洞小古山岩溶凹地天景石林岩溶凹地仙人洞城堡石林紫藤峡谷黄泥塘表生褶皱《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说明》7大因素对地貌形成的贡献有所不同并形成不同的地貌,因此也促使地貌景观成因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公园内的地质地貌景观有两类: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其遗迹点为长风深切曲流地貌、常山招贤曲流河地貌、汪家淤江心洲、石崆山清明洞、白龙洞、岩口溶洞、小古山岩溶凹地、天景石林岩溶凹地、仙人洞、城堡石林、紫藤峡谷和黄泥塘表生褶皱等。三、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根据欧洲地质遗迹保护协会(ProGEO)提出的一项鉴定原则、全球地质遗迹标准(1993)、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自然遗产评定标准,以及瑞士Fribourg州Geotopes评价程序、要求、因子和指标等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编制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试行),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按定量方法进行评价。1、地质遗迹的评价指标对地质遗迹点(群)的定量评价,一般分价值评价和条件评价2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对这两个评价因子分别选出了评价指标,价值评价中主要考虑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稀有性、自然完整性5个评价指标;条件评价主要考虑环境优美性、交通状况、安全性、环境容量、可保性5个评价指标。同时对这2个评价因子和10个评价指标分别给出了权重(表2-2)。表2-2地质遗迹评价因子及评价指标权2、地质遗迹的评价标准把地质遗迹评价因子中的每个评价指标以100分记,每15分为一个级差,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档次,并给出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内容,制定遗迹评价评价因子权重评价指标权重价值评价0.7(70分)科学价值(科研、教学、科普)0.3美学价值0.1历史文化价值0.1稀有性0.1自然完整性0.1条件评价0.3(30分)环境优美性0.1交通状况0.05安全性0.05环境容量0.05可保性0.05《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说明》8出地质遗迹的综合评价标准(表2-3)。表2-3地质遗迹定量分级评定评价因子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等级100-85(Ⅰ)85-70(Ⅱ)70-55(Ⅲ)55-40(Ⅳ)<40(Ⅴ)价值评价科学价值科研、教学、科普极高很高较高一般低美学价值艺术、造型、形态极高很高较高一般不明显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内涵、科学史极高很高较高一般不明显稀有性世界、国内、省内极特殊很特殊特殊一般很一般自然完整性自然状态、破坏情况完好较好好稍破坏破坏严重条件评价环境优美性环境自然状态、配套景观、环境质量极好很好好一般差交通状况通达性便利良好一般较差差安全性地质稳定性、灾害隐患很安全较安全安全有不安全因素有灾害隐
本文标题:常山地质公园规划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5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