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届最新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层理解教材夯实基础突破疑难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2.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商朝设相、卿士。(2)地方:封侯和伯。(3)特色: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前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室强大。(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维护周天子的统治。(3)内容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4)影响①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②消极: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5)瓦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周王室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实质: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血缘和政治相结合。(3)特点: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内容①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③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早期政治制度解读: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礼乐制度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在思想领域,这种社会的大变革则促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序列。(2)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宗可以命令与约束小宗,小宗必须绝对服从大宗。(3)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重点理解]1.“封建”的含义有两种含义:一是国家结构,指的是西欧的中世纪和中国夏商周时期分封制的国家结构。夏商时期以中央王朝和万千方国结合的方式出现,周朝则以天子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二是社会形态,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2.贵族政治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实行“世卿世禄制”,所有的官员都是贵族,有封地而无薪俸,将政权固定在贵族的家族范围内,用族权维护王权。3.“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古代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跟进题组]1.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丧服之大纲四:曰‘亲亲’,曰‘尊尊’,曰‘长长’,曰‘男女有别’。”这表明周朝()A.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及推行B.通过强化等级秩序维护中央集权C.通过规范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D.宗法制下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并由此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用以规范亲疏等级关系,这表明周朝通过规范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及推行,故A项错误;周朝并未实行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周人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无法体现出家族凝聚力的情况,故D项错误。2.历史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何尊: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何姓贵族所制。尊内底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中国”等信息可知,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故D项符合题意。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国家大一统局面实现,故A、B两项错误;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诞生于约公元前2070年,故C项错误。多维探重难研习史料拓展升华主题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地图探史——西周分封诸侯的战略意图西周分封示意图史料解读史料中的地图主要反映了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解读地图时注意图例中哪些是同姓封国,哪些是异姓封国。探究该示意图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哪些特点?(从分封的对象、布局、目的等方面分析)答案:该图反映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及先代贵族。从布局上看,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2.历史遗存——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主题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史料探史——父系血缘的胜出史料(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史料解读史料以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表明了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探究为什么会出现“三思立,庙不祔姑”的现象?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答案:原因:中国古代宗法观念浓厚,武则天与武三思是姑侄关系,并非母子关系,因而按宗法制度,武三思即便成为皇帝也是“庙不祔姑”。历史因素: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观念;礼乐制度等。2.图示解史——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3)史料中凡是涉及“家法、宗制、族规”“血缘亲情”“嫡庶之别”“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信息时,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3.历史遗存——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2)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3)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研习高考真题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A对: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B错: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C错: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D错:题干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2.[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B项符合题意。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项与史实不符;青铜器主要用于制造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从商代到西周,其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故D项错误。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答案:C解析:A项是商朝的政治中心,不可能形成“周礼”中的“雅言”;B、D两项在当时属于偏远诸侯国管理之地,错误;据材料中的“周礼”可知,“统一的‘雅言’”应指周的官方语言,而周兴起于陕西,因此这种“雅言”最早应产生于陕西,C项正确。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的秦国率先打破了分封制对墓葬等级的规定,形成君王墓葬独大的局面,说明秦国率先由分封体制向集权统治演变,故C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D项错误。5.[2016·江苏卷]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宗法制,意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长兄如父”及“长孙”的地位超过小儿子可知,中国传统家族中嫡长子与嫡长孙的地位很高,这反映了古代宗法观念,所以D项正确。题干未反映家族团结和睦,也未体现出贵族世袭等信息,可排除A、C两项;等级秩序从属于宗法观念,排除B项。6.[2015·江苏卷]《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获取材料有效信息。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序列,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7.[2015·浙江卷]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解析:本题解题角度是“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也就是选择与宗法制无关的。A项“封建亲
本文标题:2019届最新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5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