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四教席给教育部领导的报告
四.教席给教育部领导的报告1.充分利用海外华侨力量,加强中国语言和文化传播的建议——给汉办许琳主任转周济部长(2006.10.27)…………………………………………..222.关于在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实行单独管理机制,促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给周济部长、吴启迪副部长(2007.1.1)………………………………………………..253.关于派遣国内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国际一流企业实习,以提高教师素质的建议——给周济部长、章新胜部长、吴启迪副部长(2007.5.28)……………………………….274.关于在全国工程教育中实验并推广CDIO教学模式的建议——给周济部长、吴启迪副部长、高教司领导(2007.12.30)………………………….315.关于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议——给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2009.1.3)………………………..351国家汉办许琳主任并转周济部长:我利用九月份到欧洲参加两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空当时间,专程到德国汉堡对汉华中文学校进行了两天的考察。由此产生了一些关于我国对外进行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战略思考,提请领导参考。1.汉华中文学校由德籍华侨周开芬女士创办,至今13年。周女士曾在国内是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她和一批热衷华侨子弟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人士共同努力,不为名利,投入大量精力、财力、物力,把学校办得非常有声色和具成果。目前有38个班级近300个学生。教学效果非常好。例如,周女士的女儿,5岁到德国,现在的中文程度获HSK八级证书,表现出非常好的中国文化和道德传统修养。我弟弟的女儿也是5岁到美国,中文和中国文化知识几乎是零,与周的女儿天壤之别。又如该校副校长李红女士(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孙女),丈夫是德国人,两个女儿是混血儿,但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我初次见面都主动说中文。这与我在北美的中国人家里看到的情况大不相同。那里的孩子即使在中国出生在北美长大,多数不大讲中文,更不用说在美国出生的ABC了,不大会讲中文,也不大愿意讲,和大陆来的客人较少交流。令我非常感动的是,当我随意进入一个小班听课,老师让6-7岁的同学们唱“王二小放牛郎”,全班的孩子们看着歌纸齐声清晰地唱完六段,我已几十年没有听过此歌,不记得歌词了,但从他们的歌声里可以把歌词听得清清楚楚。这些孩子都在德国出生,是德国公民,但能把一首中国民间革命歌曲唱得这样好,真是要归功于汉华学校的教育。该校竟有五分之二的学生使用国内九年制义务教学统编教材,教师再根据学生情况编写作业和补充教材,效果很好,高年级学生均获HSK八级证书,这在业余非学历汉语教学中是非常难得的。该校不仅开设中文班,还开设了中国历史、地理、绘画、书法、武术、民间舞蹈等课程,广泛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2.汉华学校与当地最大的德国国际学校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由德国学校提供所有的校舍和物质条件,作为交换,汉华学校为该德国学校开授中文和中国文化课。我在汉堡时参加了汉华学校主要领导和该德国学校校长的会谈。双方非常融洽,对合作充满热情。我认为这是使中国语言和文化进入外国主流社会的22重要途径,即由中国人为主的教育机构和外国人为主的教育机构的密切合作。汉华中文学校与汉堡教育局、文化部及广大的德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有广泛的联系和合作,使他们的事业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也扩大了中国语言和文化在当地的影响。3.基于以上调查研究和我长期与国外交流的经验,我认为真正实质性地办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应把工作重点之一放在几千万海外华侨身上,把他们作为依靠的骨干。理由如下:(1)绝大部分华侨已取得国外公民权或永久居留权,特别是他们的子女,在国外出生,已当然是主流社会的一部分,与当地国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学好中文和中国文化,可成为传播的种子,极大影响当地居民,也继续影响他们自己的后代,使中国文化和语言代代相传。(2)华侨及其子女在外国人中最有积极性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特别是第一代移民,很多迫切希望他们的子女继承中国的传统,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子女能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这是很多华侨在精神和文化层次的需要,有的甚至是生存的需要,这种动力与外国人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和欣赏而学习的动力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为什么周开芬校长和她的同事们可以十几年坚持办学,没有报酬,在精力物力财力方面不懈地投入,取得如此教学成绩。(3)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对于外国人而言是相当困难的。华侨子弟有最好的条件实质性地学好和掌握好中国语言和文化,因为他们在家中和华侨社会中有最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使用环境,而不仅仅是课堂的有限学习。他们都能融入当地社会,很好地掌握当地语言和文化,他们掌握了中国语言和文化,即是真正的双语和双重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和外国文化交流最好媒介和桥梁,并可世代相传。(4)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像汉华中文学校这样的一大批华侨自办学校,大力支持他们在以往的基础上办得更加规范、系统、上档次,真正成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骨干力量。在发展一批高档次的以大学为主的面向成年人学位学历教育的孔子学院同时,也应大力发展一大批以华侨中文学校为主面向儿童和青年的孔子课堂,这两种中文教育是互补的,都是必要的。孔子课堂可为孔子学院打基础,没有这样的广泛基础,孔子学院是很难大规模办出成效的。23基于以上观察和分析,我建议国家汉办支持像汉华中文学校这样的华侨自办学校成立孔子课堂。如果汉华中文学校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被批准成为海外孔子课堂,他们的中文教育完全可以被汉堡德国主流教育系统承认,学生的中文成绩可在主流学校计为学分,这样学校生源将大大增加,不仅吸引华侨子弟,还可吸引外国人的子弟。我深信这样的孔子课堂对当地主流社会在中文和中国文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将大大加强,可为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2006年10月27日24关于示范性软件学院“两院院长”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周济部长并吴启迪副部长: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研究工作方面,在本科层次上选择了软件工程专业为重点,因为该专业历史短,在技术和标准方面产业领先大学,产业国际化特点突出并朝气蓬勃,符合国家重点发展目标,容易实现改革,有望成为工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2006年多次参加了36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关于软件学院如何建设和发展的各种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产学合作及国际化的主题报告。目前,以产学合作和国际化为特色的各项工作在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开展得比较好,从培养目标、理念、机制、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及评价体系、就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不仅为办好全国软件学院起到示范作用,也为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改革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我在与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们进行交流和调研时,认识到目前严重制约着示范性软件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部分高校计算机学院院长兼任软件学院院长(两院院长)的体制问题。在这种体制下,多数“两院院长”们利用兼任软件学院院长的权力,将来自软件学院学生缴纳的高学费并经由学校划拨给软件学院用于聘请国外教师、企业教师、引进国外课程和实训的教学业务费,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用于弥补计算机学院教学经费的不足,例如:哈工大软件学院每年无偿支付给计算机学院的业务费就高达350万元(不包括计算机学院教师给软件学院上课的课时费)。由于经费挪用,软件学院无力聘请企业教师和国外教师授课,只得让大量的计算机学院教师到软件学院授课,并另付课时费,这样就势必使软件学院成为学校中的第二个计算机学院(系)。这种情况在“两院院长”的软件学院中非常普遍,软件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意见非常大。例如:某高校软件学院的学生因为师资、课程与计算机学院的师资、课程基本一致,学院办学没有特色,就曾拒交学费并索要以前交给学校的高学费。这种抗议活动势必成为社会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体制,两种办学思想,人才培25养目标也不同。在这种“两院院长”的体制下,事实上就是计算机学院在办软件学院,是无法跳出原有的传统IT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目的和目标完全不同。这种体制严重地制约了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使示范性软件学院已取得的成果遭到破坏,并可能造成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夭折。教育经费不足是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计算机学院(系)也是如此。正是由于“两院院长”这种体制的存在。目前有一些高校应计算机学院(系)领导的请求,将原来独立的软件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合并,让计算机学院院长兼任软件学院院长,用软件学院的教学经费补贴计算机学院的经费。由于教育部没有明确地制止这种“两院院长”制,所以这种合并的现象发展很快,由初期的8所高校已经发展到目前16所高校,并且还在扩展。鉴于以上情况,我建议教育部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制约示范性软件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两院院长”体制问题,应明确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示范性软件学院为具有独立完整建制的学院,而不是计算机学院下设的软件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领导应由软件学院专职人员担任,软件学院的经费要专款专用,要保证高质量教学、师资和实训的需要,不可挪作他用。这样,将有利于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学生稳定,将有利于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特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妥否,请批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工程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2007年1月1日26周济部长、章新胜副部长、吴启迪副部长:我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近两年对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在人才培养和工业创新两方面做了较多国内外调查分析和研究。我感到在我国产业升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人才和创新的迫切巨大需求形势下,应大力加强工科教育的产学合作及国际化,在工科教育的理念、定位、机制、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体系方面都应强调产学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以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工科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原因之一是师资。我国大部分工科大学教师缺乏产业实践背景,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进入大学工作的中青年教师,一般具有高学位高学历,但缺乏甚至完全没有产业实践,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很少与产业接触合作,因此,在这些教师已成为教学骨干的形势下,加强他们的实践环节训练,通过必要的产业实践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对产业发展需求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与产业在培养人才及创新方面的合作,最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于本科生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1.教育部提出每年派遣5000名年轻教师到国外,“三个一流”(一流学生、一流大学、一流学者)建议增加“一流公司”即为“四个一流”。据了解,1942至194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先后几批派出近千名年轻学者和工程师到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大公司实习两年,这些人回国后成为大学和产业界的骨干,其中包括雷天觉、张光斗、郑林庆、王瑞骧等工业、高教的领军人物,他们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有用人才,并在科技产业创新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如果我们每年派出公费生有10%在一流大公司学习,回来一定会成为工科大学和产业的骨干,大大改变工科师资的素质。2.在大学中推广“双师制”,即提倡大学教师取得产业工程师的职称,在产业界兼职。国家应制订政策,鼓励大学教师到产业界实习、学习、兼职(如访问工程师制度)。我国工科已加入国际高教工程师资格认证公约,应逐步过渡到高等工科教育的老师也具有工程师资质。273.提倡和鼓励产业界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工程师在工科大学兼课,使大学师资有一定比例的来自产业第一线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的工程师成分,这有利于整体师资实践素质的改善,也有利于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工作。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2007年5月28日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选派人员赴美实习简介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资委会)是民国时期政府属下的一个专门负责工业建设的机构,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1932年创办,翁文灏、钱昌照任正、副秘书长。“
本文标题:四教席给教育部领导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