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精选重点习题与答案
公共基础精选重点习题与答案“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20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C)。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14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CD)。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10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D)。物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1.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C)。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30.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A.贫富分化的出现B.个体劳动的盛行C.金属工具的使用D.生产力的发展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机械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8.认为物质是所谓“终极的宇宙之砖”的观点是(A)。A.古代唯物主义的观点B.近代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现代唯物主义的观点17.财政部就国家财政收支实施的监督是(A)。A.职能监督B.主管监督C.专门监督D.一般监督14.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ABCD)。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为“国法”。因为它(ABC)。A.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具有普遍约束力C.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函在文种上属于(),在公务活动领域上属于()。A.规范性文件;通用文件B.商洽性文件;通用公文C.陈述呈请性文件;专用文件D.领导性指导文件;专用公文11.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19.古代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是()。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C.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出现D.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1.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阶级和阶级斗争7.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条件是()。A.自公布之日起生效B.报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C.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D.报国务院批准后生效29.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A.法的遵守B.法的适用C.法的解释D.法的宣传30.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A.国有企业职工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职工C.国有、集体和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D.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2.“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的一种观点。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社会学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2.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A.体力劳动B.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C.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D.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中有()A.经济法B.刑法C.民法D.行政法规2.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A.一般法和特殊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国际法和国内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13.在我国的执法机关中包括有()A.审判机关B.检察机关C.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0.()是一种绝对权利。A.财产权B.债权C.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D.继承权21.()是一种相对权利。A.身份权B.债权C.肖像权D.名誉权23.特殊义务包括有()A.债务B.不得损害他人健康C.维护公共秩序D.遵守纪律5.法系是按照()划分的。A.法律的历史传统B.法律的阶级本质C.法律的某种传统或者共性D.法律调整的对象E.法律的表达方式14.法律的社会作用包括有()[其他的是规范作用]A.指引作用B.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C.强制起用D.预测作用E.执行社会公共事务12.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作用。A.指引和教育B.评价和预测C.统计D.强制E.借鉴16.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主要在子()不同。A.形成过程B.表现形式C.要求内容D.社会目的E.实施保障19.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A.法律整理B.法律汇编C.法律制定D.法律修改E.法律编纂2O.社会主义法律实施可以划分的方式有()A.执法B.司法C.守法D.立法E.法律监督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14.法的主要内容是()。A.国家意志B.国家强制力C.权利与义务D.社会关系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B.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现实状况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D.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9.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体现在()。A.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机关都处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B.党管干部C.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党代行国家机关的某些职能18.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分为()。A.简易程序B.一般程序C.听证程序D.执行程序22.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A.命令B.通知C.通告D.决定23.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这种特殊性表现在()。A.采用白话文形式B.具有真实性、合法性C.具有规范性、相对确定性D.用议论、说明、叙述多种方式表达17.防止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F15.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F3.国家的实质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F20.我国行政体系的外部监督,是“自律”或“本体”监督。F21.公文具有的其他任何文献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是权威还是凭证?7.《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AB)。A.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B.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C.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D.公安人员对公民施以暴力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结论是()。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11.市场的基本功能是()。A.配置资源功能B.激励功能C.调节功能D.评估功能14.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的手段。A.强制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引导性调整D.制约性调整15.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A.相互渗透B.相辅相成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16.法律的指引功能的对象主要是指()。A.自己的行为B.他人的行为C.一般人的行为D.人们相互间的行为17.我国行政诉讼的标的是()。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行政立法行为D.行政处理决定22.当前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是()。A.人大及其常委会B.人大常委会、政协C.政协、审计机关D.人大常委会及各级国家行政机关3.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A.所有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B.广大劳动人民和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先进阶级、集团和个人C.居民中的先进分子D.体力劳动者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B.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D.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C.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D.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质量互变规律]8.个体生产经营的收人,按其性质来说是()。A.按劳分配收入B.劳动所得C.包含有一定的经营收入D.包含有一定的资产收益4.只要存在同等条件,规律就会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T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突破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开拓新的局面F9.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政治灵魂。T10.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所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F[价格是由价值所决定]14.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强制方法。F[是必要的强制方法]15.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对触犯刑法者依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F17.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T20.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协调,是通过授予有关职能部门在某一方面的综合协调权,就该事项对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F21.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国家机关,其本质上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受人民委托行使行政权力。F[行政机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辩A、相互对立的B、相互包含的C、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1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辩唯物论所要说明的是世界本质“是什么”的问题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19、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认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29、概念、判断、推理是()。认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39、或然率是指()。辩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41、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历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49、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物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1、国家的消亡是指()。历A、封建主义国家的消亡B、资本主义国家的消亡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D、所有国家的消亡110、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辩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111、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认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历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生产工具的状况C、劳动对象的利用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64、
本文标题: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精选重点习题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9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