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完整版)高等教育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试题库1、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1.1(C)是实施科教兴国的主力军。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成人教育2、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3、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4、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志)、(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7、国家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7.1、国家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7.2下列各项中,属于《高等教育法》的最突出特点是(A)。A、立足教育改革B、突出高校地位C、注重人才培养D、关注高校教师8、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8.1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9、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收)。10、国家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11、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12、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3、(国务院)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国务院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13.1国务院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国务院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13.2(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管理由国务院确定的主要为全国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14、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14.1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14.2高等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14.3高等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14.4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14.5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15、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16、专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至五)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当适当延长。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17、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高等教育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17.1(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专科教育。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科学研究机构)可以承担研究生教育的任务。(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非学历高等教育。17.2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专科教育)。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科学研究机构可以承担(研究生教育)的任务。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非学历)高等教育。18、(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录取,取得(专科生)或者(本科生)入学资格。18.1(本科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18.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18.3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19、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习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接受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结业证书应当载明修业年限和学业内容。19.1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20、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20.1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20.2(B)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学术性称号,表明其获得者达到了一定的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A、学历B、学位C、学业D、职称20.3《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我国高等教育学位不包括(D)。A、学士B、硕士C、博士D、博士后21、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承担实施(继续教育)的工作。22、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为目的。22.1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大学或者独立设置的学院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大学还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22.2设立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其(层次)、(类型)、所设学科(类别)、(规模)、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使用相应的名称。23、申请设立高等学校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申办报告)、(可行性论证材料)、(章程)、(审批机关依照本法规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24、设立高等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其中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授权,也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区人民政府)审批;设立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区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对不符合规定条件审批设立的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有权予以(撤销)。25、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分立)、(合并)、(终止),(变更)名称、类别和其他重要事项,由原审批机关审批;章程的(修改),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核准。25.1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分立、合并、终止,变更名称、类别和其他重要事项,由原审批机关(审批);章程的修改,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核准)。26、审批高等学校的设立,(应当)聘请由专家组成的(评议机构)评议。27、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28、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29、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30、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30.1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30.2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材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31、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国家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基地)。31.1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31.2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32、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32.1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33、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赠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高等学校不得将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财产(挪作他用)。33.1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资助)、(受捐赠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高等学校不得将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财产挪作他用。34、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34.1校长领导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34.2校长领导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34.3高等学校的校长,由符合教育法规定的(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任免。34.4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高等学校的(校长)主持校长办公会议或者校务会议。34.5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高等学校的校长主持(校长办公)会议或者(校务)会议。35、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35.1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36、高等学校通过
本文标题:(完整版)高等教育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7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