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ppt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一、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也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二、中国传统文化特征1、世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3、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高深莫测。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和谐以和为贵,强调个人的伦理义务,要求个人服从整体。中国传统文化不主张个人本性的高扬,而是强调个体与整体的融合,个体利益服从家庭、宗族及国家利益,并以此为仁义道德之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和谐在价值观方面,以“中庸”为最高的价值原则。中庸即标准的掌握要适中。中庸并非折衷和妥协,而是注重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和谐与平衡,有其自身的原则与标准。强调自身的道德修养,视“修身”为立命之根本。四、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中息息相关,融入了我们生活,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1、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思想;2、中国传统习俗;3、中国书法;4、中国戏剧;5、中国传统节日。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4.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李斯;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儒家思想精髓: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五常:“仁”、“义”、“礼”、“智”、“信”仁—行仁者王义—君子本义礼—无礼不立智—智者达德信—信者诚也忠、孝、悌、节、恕、勇、让忠—忠者尽心孝—孝者尊亲悌—入孝出悌节—君子敬节恕—己不欲勿施人勇—勇者不惧让—辞让行礼仁—行仁者王“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其积极意义在于肯定人的价值,不仅要求个体自立,而且要求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成人之美,这都有利于克服利己主义,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表现美德最高境界“爱人”为原则仁义—君子本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正派作风。礼—无礼不立中国古代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日常生活中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礼,这“礼”既指周礼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其积极意义在于以礼规范行为,使得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等级秩序。肯定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引导人们以礼待人限制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格独立礼的两大要义智—智者达德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明辨是非。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求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信—信者诚也意为诚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社会而言诚信是保证和谐有序的基石。就企业而言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个人而言诚信是良好的个人形象。《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孔颖达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上古婴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名,在夏朝之前已经有,而取字则始于商朝,另外,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常自称己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另姓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古人之名、字,比现代讲究的多,这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沉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累。而现代人之姓名礼仪不再遵循古人之风。2、传统习俗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行冠礼(二十岁),女子行笄礼(十五岁)。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之后另起一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汉族成年礼自西周开始已延续数千年,但近代已完全消失,以致现代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成年。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精粹。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马褂的纯中式婚礼,一是强调了夫妇对彼此的责任。要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要做到“结发同心,生死不离”。二是强调了夫妇对宗族的责任。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但如今西式婚礼充斥着现代社会,中式婚礼已不再经常见到了。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书写文字依赖于毛笔的产生。研究表明:毛笔产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国人使用毛笔写字作画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彩陶上的图画和纹样应当是由毛笔描绘在初胚上的。甲骨文也应该是先用毛笔写出,然后再用利器刻出的。只有毛笔才能表达汉字的神韵,也只有汉字用毛笔书写才回味无穷。当今最流行钢笔,铅笔,圆珠笔,会用毛笔的人越来越少了。更甚,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经常写字的人都越来越少了。3、书法“女书”又叫做“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靠母亲传给女儿,老人传给孙女的自然方式,一代代传下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独有而神奇的文化现象。女书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中国过去的旧思想使女性不可以读书识字,“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与宿命抗争的女性发明了女书,以作为姊妹妯娌之间的秘密通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搜集整理集到的字就已将近2000个。随着封建社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待到文化大革命之后,由于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女性之间不需要使用女书亦可交流,很少有妇女学习女书,女书开始消失。女书严禁男子学习,而一般男子亦会把女书当成是普通的花纹。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4、中国戏曲戏曲种类有: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越剧《红楼梦》评剧《刘巧儿》昆曲《牡丹亭》粤剧《帝女花》角色主要类型:生、旦、净、丑万人空巷看梅郎梅兰芳戏路广阔,青衣之外,还擅长刀马旦,昆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影响深广的“梅派”。代表作《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为新中国戏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社区学校免费开放昆曲暑期班储兰兰发起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金”人民大会堂揭牌新中国成立后对戏曲文化的保护: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途径,我们必须坚持正确引导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落实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形成的,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些优秀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中国传统节日我国有56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主要活动内容都与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有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的活动有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五、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应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实体,当代中国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传统文化一经形成,其形式和内容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传统文化既有流动性的一面,也有恒常性的一面,即它的合理内核不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解,而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被融入当代文化中,生生不息,不断自我更新。我们应合理地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既注意展示中国文化的渊远流长,更注意展现当代中国文化的鲜活面貌,以体现时代特色。我们总是在说,这些年我们进步了多少,取得了多少成绩,可是我们却忘了问我们花了多少,我们的代价是什么?因为我们已经在这经济蓬勃发展的尘世中模糊了双眼,以至于没有半点诗意感觉。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品味生活,欣赏沉淀的历史,寻找先人的足迹。一杯茶,一场戏,一栋古典建筑,一幅中国画,一首古典诗,这些曾经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渐渐消逝。我们不敢说我们要留存多少传统文化,至少我们应该了解这些曾经辉煌的过去。走的太快,不要忘了欣赏身后的风景。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作业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7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