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光疗法2定义光疗法是利用各种光辐射能,包括天然的日光和人工光线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光疗基础光的本质:波粒二重性光的发生: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光的传播:各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公里/秒自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受激辐射:激光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吸收光的透过光的反射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的介面上时,一部分从介面上反射回来,称为光的反射。入射线、反射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入射角、反射角分别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入射线、折射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入射线和折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的吸收光线照射物质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穿入物质深部,其中一部分被该物质吸收,光能被吸收后可转变为热能及化学能。光的透过光被吸收的多少与穿透能力成反比,吸收愈多,穿透愈浅。人体皮肤对光的透过(1)短波紫外线穿透深度为0.01~0.1mm(2)中长波紫外线穿透深度为0.1~1.0mm(3)可见光、短波红外线穿透深度为1.0cm(4)长波红外线穿透深度为0.05~1.0mm光照定律照度:被照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接收的光的能量。平方反比定律:照度随光源投射到物体的距离变化而改变。当光源为点状时,垂直照射于物体表面的照度与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I=I0/d2d=距离照度的余弦定律:在平行光线下,照度与入射角的余弦成正比.I=I0cos红外线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是指可见光谱红光以外的一段波长较长的不可见的光辐射短波红外线(近红外):760nm~1.5um,穿入组织较深,约1~10mm长波红外线(远红外):1.5um~15um,易被浅层皮肤组织和水吸收,穿透深度约为0.05~1mm红外线的发生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的生理学效应热红外线的生理学作用血液循环局部热作用全身热作用浅小动脉扩张扩张浅毛细血管扩张扩张浅静脉扩张扩张循环速度增加增加脉率无变化增加动脉血压无变化降低免疫能力增加增加肌张力降低降低红外线特征人体对红外线的吸收:远红外比近红外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热效应更明显。人体对红外线的耐受:45℃是人体皮肤痛阈的平均值,也是组织开始被热损伤的温度。长期治疗后,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红外线的治疗作用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消肿缓解痉挛镇痛:神经痛、肿胀痛、肌痉挛性痛、缺血性痛、炎症性痛表面干燥: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消散其他作用:促进肉芽和上皮组织生长、软化瘢痕、松解粘连。设备与用具红外线治疗仪短波红外线灯长波红外线灯护目镜纱布或生理盐水棉球灯95%红外线5%可见光功率:300~500W适用病灶较深局部治疗短波(近)红外线灯长波(远)红外线灯100%红外线适用局部较浅病灶治疗光浴箱由多个红外线灯组成SIR或LIR适用于躯干部位、下肢或全身治疗照射方法选择合适的辐射器:病灶深度、面积大小等。检查灯泡、辐射板有无碎裂,灯头安装是否牢固,支架是否稳妥。远红外需预热5~10min,近红外可直接使用。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局部皮肤,去除饰品。垂直照射于治疗部位,距离一般为30~60cm,20~30min,1~2次/d。–注意:若治疗中出汗,应及时拭去汗水,防止烫伤。注意事项首次治疗前必须询问并检查局部感觉是否正常。新鲜的植皮、疤痕处照射拉开距离;增生的疤痕不宜用红外线。急性创伤后不应立即用红外线治疗。眼睛部位不应照射,注意保护。肢体的动脉阻塞性疾病,不宜在局部或远端照射。肿瘤部位不宜使用,因局部温度升高,易促使其生长和转移皮炎时应用要审慎心血管功能不全者慎用过敏性皮炎丹毒输液后浅静脉炎急性期适应症:亚急性及慢性肌肉扭挫伤、滑囊炎、肌纤维织炎、浅静脉炎、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胃肠炎、肠粘连、缓解肌痉挛、皮肤溃疡、孪缩瘢痕禁忌症:恶性肿瘤、出血倾向、高热、严重动脉硬化、代偿不全心脏病、活动性结核等。急性损伤、局部皮肤感觉障碍、化脓性炎症、循环障碍、血栓性深静脉炎、认知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水肿及出血倾向、老弱年幼患者等。适应证与禁忌证紫外线紫外线的生物物理学特征紫外线是紫色可见光谱以外的看不见的光线,频率高波长短,光量子能量高,有明显的光化学效应波长的划分A段(长波):400~320nm,生物学作用弱,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作用,并可引起一些物质和某些微生物产生荧光反应。B段(中波):320~280nm,最活跃,可使维生素D原转化为维生素D,抗佝偻病,加速再生,促进上皮生长,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新的黑色素。C段(短波):280~180nm,对细菌和病毒有显著的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作用。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与波长和肤色有关。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穿透和吸收:波长越短透入越浅。光能的吸收大小与穿透深度成反比。光化学效应:1、光分解2、光合成3、光聚合4、光致敏5、荧光反应皮肤各层对紫外线的吸收(%)红斑反应定义:以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经过一定时间,照射野皮肤上呈现的边界清楚、均匀的充血反应。皮肤红斑反应是紫外线作用后引起的重要反应之一,剂量的测量以之为基础。红斑反应机制组胺学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学说溶酶体学说前列腺素学说紫外线和红外线红斑反应比较紫外线红外线出现慢(潜伏期2~6小时)快(潜伏期1~2小时)境界清楚,分布均匀不清楚,分布也不均匀消失慢(持续24h至数日)快(30min即可消失)红斑反应与波长的关系引起红斑反应最强(254nm)、(297nm、302nm)次之,A段最差。C段红斑出现的快,消失的亦较快,AB段红斑出现稍慢,消退的亦较慢。影响红斑反应的因素物理因素:季节、地区生理因素:月经期、妊娠期、年龄、性别、照射部位病理因素:恶病质、营养不良、甲减、伤寒、气性坏疽、丹毒等时减弱;高血压、甲亢、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等时增强。药物因素:磺胺类、四环素类增加;类固醇、消炎痛类增强。其他影响:光敏性植物(芹菜、莴笋等)黏膜红斑反应特点黏膜组织结构特点:血管丰富,血液、淋巴循环旺盛,含水量高,除个别部位外,均无角化层。对紫外线透过高于皮肤。黏膜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低于皮肤,约低2倍。黏膜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低于皮肤,从生物剂量到产生烧伤的剂量范围很小。黏膜对紫外线的习惯性:黏膜反复接受紫外线照射,不易形成习惯性,黏膜红斑照射量一般按照每次增加10~20%比较合适。黏膜红斑的特点:出现快,消失也快。色素沉着反应色素沉着反应是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另一个重要反应。直接色素沉着:照射后立即发生甚至在照射时就已发生,照射停止逐渐消失,6~8小时恢复正常。波长300~700nm的光线皆可引起这种反应。延迟色素沉着:在照射后数日发生。以254nm和297nm的紫外线作用为著。色素沉着最有效波段:254nm的短波297nm的中波340nm的长波皮肤色素沉着可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色素沉着不明显疗效较差,色素沉着明显,效果较好其他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以使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使酵母或植物油中的麦角固醇转化为人体吸收的维生素D2。用亚红斑量多次照射来预防或治疗佝偻病、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沁系统:神经系统:红斑量照射有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可加强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增强机体防卫、代偿和适应等功能状态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增强免疫功能:紫外线照射可加强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加速抗体的蓄积,血中各种体液免疫成分的产量增多,活性加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还可加强补体的活性,加强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提高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皮肤及淋巴结的障壁功能抗过敏:抗组织胺作用增强交感神经及肾上腺的功能维生素D合成增多紫外线的治疗作用刺激再生消炎、杀菌:253.7nm作用最强改善血液循环止痛:使痛阈升高,感觉时值延长脱敏提高免疫力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机能有调节作用抗佝偻作用色素沉着作用紫外线治疗技术和方法紫外线光源自然光源—太阳光人工光源高压水银石英灯—波长以中波为主低压水银石英灯—波长以短波为主低压汞荧光灯—波长以长波为主照射剂量生物剂量:在“四定”(光源、距离、个体、部位)的条件下,用一定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经过6~8小时后,照射局部皮肤出现红斑,能引起肉眼所见的最弱红斑反应所需要的照射时间,单位以秒计算。又称最小红斑量(MED)生物剂量测定方法生物剂量测定方法25″10″20″5″15″平均生物剂量:以同等条件测得20名以上不同年龄、性别的正常成年人的生物剂量,求出平均值,即为该灯的平均生物剂量。每隔3~6个月重复测定1次,更换灯管时亦须重测。人体不同部位敏感性比例腹、腰背部:1颈面部:1.2上臂内侧:1.5上臂外侧;2.5前臂屈侧:2前臂伸侧:2.5手背:8骶尾部:1.8大腿内侧:1.5大腿外侧:2小腿内侧:4小腿外侧:6踝:12-14治疗剂量的分级(首次量)亚红斑0级<1无明显红斑VD形成,提高防御免疫机能弱红斑1级1~2微红,24h内消退,无脱屑刺激再生,提高防御免疫机能中红斑2级3~5明显红斑,2~3d消退,有脱屑和色素沉着消炎,止痛,脱敏,改善血循强红斑3级6~10暗红,2~3w消退,大量脱皮和色素沉着同上,杀菌,清除坏死组织超强红斑4级>10暗红,水肿并发生水泡,有重度刺痛和灼热感,坏死组织脱落,有全身反应破坏作用,用于炎症、感染的创面上述剂量均指躯干部分的首次红斑量,不同的部位,按不同部位的敏感性来加以计算。再次照射时应根据上次照射的反应酌情增加或减少紫外线加量原则第一次未出现红斑者加一倍。隐约可见弱红斑者加50~75%。能看见明显红斑者加30~50%。出现强红斑者停照。白瘢风、斑秃等第一次红斑量照射后增加1/2~2个MED/次,不按百分比增加。伤口有坏死组织时,用超红斑量,待坏死组织脱落后改用弱红斑量。操作方法一般照射方法:全身照射法:分四区,灯距80~100cm,亚红斑量局部照射法:灯距30-50cm,照射面积<600cm2,红斑量特殊照射法:病灶外照射法节段照射多孔照射(用于躯干)穴位照射中心重叠照射封闭照射(套式照射)腔道、窦道照射(用石英导子)光敏照射法(光化学疗法)操作技术集中病人,避免反复开灯,开灯前用95%酒精擦拭灯管,预热,治疗前交待注意事项和治疗反应。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创面清洗干净。将光源垂直于照射中心,非照射区用治疗巾遮盖。照射面积应包括病灶周围正常组织1~2cm。对某些需要用大剂量照射的边缘不整的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可用凡士林保护。按照治疗要求的红斑等级计算照射时间。治疗完毕将灯迅速移开,从患者身上取下治疗巾。下一次照射时应按前次照射范围进行,不得超过原照射野边缘。一部位连续进行紫外线照射3次后应增加剂量。一般增加前次剂量的30%~40%。严重表浅炎症或坏死组织多的伤口可采用中心重叠照射法,中心部位用强红斑量或超红斑量照射,病灶周围5~10cm范围内用红斑量或弱红斑量照射。操作技术体腔照射操作方法将腔内导子(石英玻璃)经75%乙醇浸泡3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无菌纱布拭干。选择适合管腔的石英导子,对准或直接接触病灶照射。治疗剂量一般以皮肤生物剂量的2~3倍计算(或在粘膜上测定之生物剂量计算)。每日或隔日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注意事项治疗前应告知患者红斑量照射后皮肤上会出现红斑,体表照射后不要擦洗局部或洗澡,也不要用冷热治疗或外用药物刺激。操作时注意灯要垂直,四定原则,时间准确。操作者应戴护目镜,保护皮肤。综合治疗时先进行热疗。每次治疗要根据前次照射反应与体症加减剂量。大面积脱皮,明显色素沉着者停照,如需继续治疗,则应减量。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感染:疖、痈、蜂窝织炎、丹毒、乳腺
本文标题:理疗课件:光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1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