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石壕吏》《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赞扬老妇自请应役,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也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战争苦难表示的深切同情。《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妇_,事件是_应役_。“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诗人对差吏进行暗写。《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本文是叙事诗也是讽喻诗,作者通过写一位老翁烧炭、运炭、卖炭未成,最终炭被抢夺的事情,深刻的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歌行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这首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品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诗人叹息的内容。①叹息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②叹息自己一生奔波,到老却一事无成;③叹息自己怀抱远大理想,却无力改变家庭和国家的命运;④叹息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北冥有鱼》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庄周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本文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本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说明鹏虽然体形巨大,表面看起来自由自在,但仍需要借助风的力量才能腾空而遨游,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以此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阐述自己无所依凭的人生观。写作技巧:①借用寓言说理。②想象丰富,意境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③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写作技巧:1.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逐步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论辩艺术。2.善用对比,形象鲜明。人物形象:文中两个人物,一个好辩,一个智辩;一个求真,一个尚美;一个刻板,一个超然。《虽有嘉肴》《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虽有佳肴》选自《礼记•学记》;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强调说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通过对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①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大道”和“大同”都是人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②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③《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出自本文的成语是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②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③矜(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本文标题: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2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