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各种语言现象的出现,正是适应人们在实践中的各种需求。可以说,语言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的现象,各种语言现象就是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以下是对生活学习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调查研究。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它的附带品——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用语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近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语言”的含义,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么搞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里、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长得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二、现在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最近又看到一位语文专家的旧作,说“据新华社电,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里面接连出现的是:‘热死了’、‘烦死了’、‘紧张死了’、‘开心死了’……有人统计了一下,总共有72个‘死了’”。这篇文章还说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布置学生作文,“一共有30篇文章,平均用词量竟不超过200个。这些作文通篇是大白话,很少见到成语俗语,更不用说别出心裁的个性化的语言了。学生语言患上了贫血症。”我不由感到这种现象是应该得到社会关注的。三、词义在它产生的开始总是单一的,但在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由于词音形式有限,而要表达的词义却具有相对的无限性,这就要求一个词音形式固定和表达若干相互关联的意义。因而词往往在原义的基础上派生出转义来,即由概括反映A类事物,发展到反映和A类事物有联系的B类事物或C类事物。现代汉语量词不仅存在着这种转义现象,而且某些量词的形成就是从其他词类转义而来。这实在是量词独有的特点。量词一般也不单独使用,它总是和数词构成数量结构再和其他词组合。量词词义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一定词义的聚合,而且也依赖于和一定词语的搭配、组合进入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因而现代汉语量词的转义现象,无论表现在它的词汇形态上,还是它的言语形态上,都具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四、在语言错乱现象中也有繁简字方面的问题。有一次我与几个朋友在一家饭馆用餐,那里的包间都有漂亮的名字,如红梅、绿荷、翠竹等。我们所在的包间叫“青鬆”。朋友们都想不出“青鬆”二字的意思。我把这名字与“红梅”等等相联系才恍然有悟,说这包间必定叫“青松”。饭馆老板以为“松”是简化字,笔画多才是繁体,所以写成“青鬆”了。朋友们都笑说肯定是这样。还有一次在外地一餐厅聚宴,门外的招牌大书“××门大餐厅”。可是餐厅内部所有的玻璃窗和重花门都印着紧密排列的“××鬥”字样。与会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三个字的意思。我根据辨认“青松”的经验说“××鬥”就是“××门”,餐厅老板以为“鬥”是“门”的繁体字,所以这样写。于是好事者便去把老总请来,向他指出“鬥”是斗争之斗,不是“门”字。老总却说:“我们这餐厅是面向海外的,海外人士不认识简体字;这个‘鬥’就是‘门’的繁体。你们不认识,可以回家查字典。”说罢扬长而去。当时在座的人都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谁能为了较真而特意回家拿本字典来呢?五、近来,反常理的“被什么什么”,近来成了一种特定贬义词的模式,颇为流行。这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个语言现象。由于“被字词”和“被字句”具有修辞意义,加上“被”字本身是一个非常“能产”的“粘着语素”,老百姓于是因时因事,而造出无数以该字为固定前缀的新词来。这些新词,又多是反常规、反常理的,即不能和不该“被”的,也“被”——为的是在有理与无理的强烈对照之下,极力突出被动的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不愉快和不幸结果,并意在言外地对可笑的施动者加以辛辣的或善意的讽刺。如大学生“被就业”,作为社会谋职者的大学生,明明待业,却被热衷于“政绩”的施动者凌空蹈虚,仅从名单上“就业”了,可不是强行被“被”吗!六、在汉语表达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它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如:“好”和“好不”。一般都表示肯定的意思,如“好热闹”和“好不热闹”都是很热闹的意思,“好快活”和“好不快活”都是很快活的意思,“好伤心”和“好不伤心”都是很伤心的意思。但是,“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却是很不容易的意思,是否定的,如“我好容易才把这作业做完”与“我好不容易才把这作业做完”都是“不容易”。这样,有时表示肯定的意思,有时表示否定的意思,需要认真区别。七、正词反用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正词反用,往往包含强烈的语气,能抒发浓烈的感情,阐发深层的意蕴,例如“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表面意思是“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愤怒地面对(敌人)丛集的刀剑(指当时的白色恐怖)……”,其实它的意思是“怎么忍心(哪里忍心)看着……”,在这儿,鲁迅先生通过一个“忍”字将自己的忍无可忍的心态细腻地描绘出来,将自己的愤怒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了。正词反用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达无尽的意思,抒发强烈的感慨,巧妙运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八、在现代汉语的传统语法规范中,副词一般不用来修饰名词,但近几年来,“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现象时常出现在口语、广告、影视剧、报刊杂志和文学作品当中,例如“特戏剧”“很农民”“非常中国”,成了比较流行的一种现象。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副词与名词之问有所省略,有人认为这时的名词已形容词化;这些解释的基点都是认为副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不是汉语句法的一般规律,而是带有修辞性的。九、词语错用也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有两个较为引人注目的实例:一个是把“明日黄花”错成“昨日黄花”;另一个是把“差强人意”错解为“使人不满意”。这两个成语都是有典故的:“明日黄花”出于苏轼词《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题中标明“重九”,可见“黄花”是指重阳节专赏的菊花。到了“明日”九月初十,那花便成为过了节令之物,因此连蝴蝶也为之惆怅了。“差强人意”出于《后汉书·吴汉传》,说吴汉在一场大战中“意气自若,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故而刘秀称赞他“差强人意”,意思是较能振奋人的意气;后来便演化为大体使人满意的意思。错用这两个成语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它们的出典而望文生义。这就犹如拾到了信用卡到银行取钱,却不知道原来设有密码,结果钱取不出来,反而为人所笑。十、古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频频出现。首先,经过历代沿袭和语言实践早就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直到现在,仍有名词作状语的语言现象。如:“风餐露宿”中的“风”和“露”就分别作了“餐”、“宿”的状语。这个成语包含了两个动词短语,即“风餐”和“露宿”。“风餐”就是在风里吃饭;“露宿”就是在露天睡觉。又如“左顾右盼”、“虎踞龙盘”、“南征北战”、“日新月异”、“风驰电掣”、“龙腾虎跃”、“豕奔狼突”、“大江东去”、“风流云散”、“土崩瓦解”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都属于这种名作状的语言现象。其次,有的名词作了状语,逐步跟它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凝结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笼罩”中的“笼”,本是名词,这里是“用笼子”,作了“罩”的状语,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诸如此类的还有:“卷席”、“响应”、“雀跃”、“瓜分”、“鲸吞”、“瓦解”、“洞察”、“猩红”、“雪白”、“漆黑”等。再次,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像古汉语一样,可以直接用来作状语。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生活既要规范,又要繁荣,只有科学地规范,才能健康地繁荣,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对语言生活科学地进行规范,有利于国民教育的有效实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准确快捷,往更大处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以及汉语向世界传播。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
本文标题: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4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