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对组工干部的十二个忠告
1对组工干部的十二个忠告马正清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站在党校的讲坛上给受过高等教育、多次参与竞争并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的年轻才俊讲课,既兴奋又有些忑忐不安。既不知道该讲些什么,也不知道讲到什么程度才叫好。在接培训班通知时,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讲理论吧,水平有限,不如党校教师讲的好。讲实践吧,不够全面,拘泥于一孔之间,对全局没有多大指导意义,不想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讲经验、谈体会吧,我又算不上什么成功人士,哪有什么经验可谈,讲起来连自己都感觉有些苍白无力,不足以使人信服。思来想去,还是站在一名老组工干部的视角,对年轻组工干部成长过程中应该把握的一些要素、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归纳了一下,讲十二个忠告,平均每个观点讲10分钟,整个讲座两个多小时就会结束。这些观点里面,既会包含多年来自己在组织部门和组织工作中学悟的事理、体尝的感慨、括结的经验,以及始终占据心灵空间的那些光明的、向上的、健康的、善良的、美好的、有益的、宽容的抑或至少是平实的、无害的、中性的、庸常的记忆与认识,也夹带了个人对在组织系统乃至人生中一些经验教训的总结与透析,希望大家在接受的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选择性听取,原则性记忆,灵活性运用。如果这些散碎的言语对你们既往的困惑、当下的心情、日后的工作、未来的发展能有丝启醒、有些裨益、有所帮助,使大家2信念更坚定、身心更健康、事业更顺遂、人生更充盈,如果通过此次沟通交流,能加深大家对我的印象,那就算我与你们共同意外的收获吧。第一个忠告:不知过往者,无以图将来。组织部门也有其历史由来和职能定位。组织系统年轻同志要了解历史,明晰职能。从职能上看,今天的中组部与古时的吏部十分相似。吏部属中国古代官署,这一称号起于魏晋,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时,吏部位于各部之首。吏部的职能就是现在组织部的大部职能和人事部门的部分职能,首长为吏部尚书,副职称吏部侍郎,各司司长都叫郎中。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它最大的权力集中在文选司和考功司,也就是擢拔官吏和官员绩效考核。文选司是储备干部和选拔干部的,考功司是干部考核评价的,这两个司的官员向来无人敢惹,升官还是免职,发达还是破产,那就是一句话的事。有鉴于此,明代的吏部尚书和侍郎,大都由文选司和考功司的郎中接任。文选司掌管文官品级与其选补升调之事,以及后备干部(举人)的培养,而科举则有礼部负责。一般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就可以做官,当然是候补。这支储备干部队伍很庞大,人口基数众多,梯队优势明显。考功司顾名思义掌管官吏考核。考功司相当于现在的考评办。组织部是党委重要工作部门之一,是党委在党的组织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参谋。1924年5月中央正式决定分设宣传、组织、工农等部,毛泽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各级党委也设有组织部等部。主要职能是:根3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宗旨,研究和解决党的组织工作方面的问题,提出实施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措施;考察、配备和调整领导机构,挑选和提拔党的干部;按照干部的“四化”要求,积极培养、选拔优秀的中青年干部;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指导各级组织部门,搞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发展与巩固党的队伍;总结和传播党的组织工作的经验;检查下级党委组织生活情况,负责干部审查、监督工作,组织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帮助中央做好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掌管干部和党员统计以及中央管理干部档案。(摘自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辞典)。省、市和县委组织部类似。通俗地讲,组织部是这样一个部门:这个部门主要面对两类三种人。两类即:上级领导和同级部门或同级领导;三种人即:公务员、事业单位领导人或专业领导人才、企业领导人。建设三种组织机构。即领导班子、党的各级组织、社团组织。管理两种人。即党员和党群公务员(吸收和招录)。经营一笔钱。即党费。巨额财富-党产。用一句话来讲,组织部门的职能就是“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所有的科处都是围绕上述方面发挥职能、开展工作的。我们可以看出来,组织部的职能要远远大于古代吏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但有一点必须强调,组织部的职能在实质上已经超越了政党职能,承担着重要的行政职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比如调配处、监督处、考评处和干部处等。《公务员法》颁布前,党委部门工作人员比照公务员管理,而颁布后党政机关均按公务员4管理,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因而在组织部门工作人员也就是俗称的组工干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工干部或党务干部,严格地讲,是国家公务员,同时也是党务干部或是政工干部。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部职能的加强和增加,客观上需要组工干部能力的加强和增加,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第二个忠告组织部地位重要作用突出,但并不特殊、并不优越,也不神秘,组工干部更多地是奉献、责任和压力。甚至是风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实践,组织部和组工干部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改革开放前,那时以阶级斗争为纲,机构部门多,党政分设而且党内职务是一把手,注重政治素质;从组织部调任到党政群企校等担任领导职务,渠道多,职数充足,许多同志甚至可以对职务挑挑拣拣,相当一部分组工干部没有十分理想的岗位不离开组织部,从离开组织部发展前景看,严进高出,发展势头看好,市优于县区,以党组织职务居多,成功者多集中在县区,从县区走上更高领导岗位的比较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尤其党的中心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后,组织部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政府机构改革,垂直和三权在上部门增多,企业转制,社会转型和事业单位改革等等。市县组织部管理干部的范围和数量减少和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革新,组织部干部的出口渠道逐渐变窄,对市委组织部5而言,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有一个时期,严进而不能高出,甚至不如原单位进步快。县区委组织部情况要好一些,县优于区。这一时期,大多数组工干部适应了新形势和新任务,许多优秀的组工干部发扬了优良传统,展示了良好形象,作出了骄人业绩,闪烁着人性光芒,留下了值得称道的故事。老一代组工干部最大的优点就是政治坚定,性格坚韧,作风朴实,工作勤勉。许多人文化程度不高,非常敬业,岗位成才,几十年如一日,长期付出无私奉献。典型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个别组工干部也表现了某种不适应,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在先,政治体制改革在后,工作方式与客观环境不协调,思维模式与改革开放的巨变形成明显反差,理想和现实发生碰撞,在考核中发现,一些同志的岗位不适应性比较突出。特别是从组织部走上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老组工干部尤为突出。组织部内部也有躁动,某些同志因对升迁不满,矛盾激化而又无处释放,采用小字报和匿名信等方式宣泄不满,有一次省委组织部所有处室均接到举报匿名,市直部门领导也人人接到匿名举报,匿名信充斥辱骂不雅语言。如此举动一定是事出有因,不平则鸣,但方式和手段使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蒙羞,也相当于自杀式炸弹袭击,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同归于尽,袭击者损失更惨。胡部长主政以来政通人和,人心思善,部内开创了从未有过的和谐共事局面。还有一个典型案例,原科委副主任(原组织部干部),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由于某种原因自杀,也给市委组织部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省委组织部也6出过两次重大人身和责任事故,一次是大庆联谊股票案,涉及多名组工干部;一次是田韩案件,涉及多名组工干部。我认为在组工部门工作,除非个人原因和政治因素,只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都有善终,虽做不了大官,但相对其他部门一般都有一个好的归宿,要比同期其他部门的同事进步快,成就感强。比如男性组工干部,几乎没有正科退休的。女性也很少正科退休的。但是市委组织部干部鲜见走上重要岗位,县委组织部走出了很多政治家,从县委书记到省委书记乃至国家领导人。究其原因,一是环境因素,二是部门特点,三是个人条件。市委组织部干部长期做单一严谨的工作,形成了一贯的工作作风,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唱着“同一首歌”。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组工干部如同一台程式化机器,依靠一种惯性在重复,重复的次数多了,因而也难免固执偏见,缺乏灵活性。从科员到正科基本上是“一元化”通道,即在部内逐级发展。等到有机会外出发展时,年龄也不占优势了。县区略有不通,县区干部职数少,但成长路径短,直面现实,副科正科就是领导岗位,锻炼提高的机会多于市直,所以县区委组织部尤其是县委组织部成才率高,果实丰硕。另一个原因是不谙熟“潜规则”,或是知道但不屑一顾。第三个忠告:组工干部需要与时俱进,严谨而不僵化,守规矩而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如果我在这儿正襟危坐,一般正经地讲大道理,那是对大家的不负责任,你们也不听,更不信。关于组工干部成长的显规则和“潜规则”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网上7流传着这样几个怪论,大家一起欣赏欣赏。仅举三个例子:1,不要追求真理-认死理,不要探询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探索真理这这类事情让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去做吧,上级领导提倡的就是正确的。2、要有文凭,但不要偏科太有知识,太有知识你就会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是从政的大忌。别看现在的领导都是硕士博士,那都是假的。有的人博士毕业就去应招公务员走向仕途,那是他从读书的那天起就没想研究学问,肯定不学无术。记住,真博士是永远做不了官的。3、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确切地说,执行起来都是可以变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制订者从没想到要用这些来约束自己,而是想约束他人。但你要知道,这些不是人人都可以违反的。什么时候坚决遵守,什么时候偷偷违反,让谁违反,要审势而定,否则宽严皆误。以上这些都是做官的原则。现在要仔细想想,如果你真能逐条做到,你就能一帆风顺,如果感觉力不从心,就马上另外选择职业吧。”以上网上的说法正确与否,想必大家自有公论,但同一件事,政治上失意者的说法和政治上得意者说法就大相径庭,应当独立思考,冷静分析,中而致庸,过犹不及。一定要遵守规则,首先是遵守党规党法,党规党法相对于潜规则就是显规则,其次部门工作规则和要求,还要遵守游戏规则。不守显规则的人,也许一时走的快,但他走不远。成功的人都是守规矩的人。“潜规矩”自有存在的道理,不可以一概排斥,如果你想当一个英雄,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制度的纯洁性,去反潮流。结果不言而喻,你8一定牺牲了,但未必是英雄。一般来说,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圈子,圈子里围绕着核心人物又有个小圈子。而且经过长期的训练,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还有与角色相适应的心态,在扭曲中失去了被扭曲的感觉,而在内心的那种坚挺,就像黄瓜敲锣,丢了一截又一截。角色通过人际关系来体现,人际关系通过潜规则来维持,三者之间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人际关系的上端是与领导的关系,即被领导器重的程度;下端是与同事和下级的关系,即被大家如认可的程度,重要程度一般是领导大于群众,被大家认可是基础而被领导所器重是高度。根据人际关系的好坏淘汰不适应的人,即逆向淘汰。随着政治民主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方法已经成为评价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手段,想为大家所认可在较大范围内尤其是超出职务覆盖范围是不可能的。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每个人的个人影响力又是不对称的。因而民主了又很难公平。按显规则显然不允许,而按潜规则就可能屡试不爽,尝尽甜头。另外,不论如何改革,如何民主,领导对一个公务员的成长的作用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西方也是如此。前一段畅销的一本书《骨干是折腾出来的》中有一个介绍了一个观点,意思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理自己的上司。人性中有善也有恶,领导也不例外,如果与领导为善,则领导人性中的善起作用;如果与领导交恶,反之亦然。只懂潜规则而不守显规则的人注定失败,只守显规则而不懂潜规则的人最终也能成功,或许会慢点或者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孙子兵法有“凡战者,以9正合,以奇胜。”,哲学里也有原则和灵活性的对立统一问题。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要有坚定的作战目标,然后才有“以正合,以奇胜”。当按照常规无法取胜时,只有出奇才能实现作战意图和达到作战目标。当一个人的目标非常坚定时,他从才有可能尝试潜规则。在这里我并没有鼓吹“潜规则”的意思,相反,我
本文标题:对组工干部的十二个忠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