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初中化学教学实施STS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流程方法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昌吉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机林TEL:2321171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概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大体可以归纳为九个步骤:•1选题→2论证→3申报→4制定方案→5实施→6形成成果→7申请结题→8接受鉴定→9应用成果。二、课题的实施•所谓实施是指按照课题方案确定的研究目标、内容,选定的研究方法,确定的步骤进行研究或实验。这里主要讲两个问题:•(一)课题实施的常规性工作•(二)课题实施中的技术问题(一)课题实施的常规性工作这里主要讲两个问题:•1、界定课题•2、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界定课题课题界定是指:明确课题及课题中的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确切的含义。明确内涵是为了避免岐义,目的在于使课题组成员能够在理解同一概念的前提下不发生偏差地把握课题研究的重点;外延是指概念的范围界限。“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概念界定•①活动•②教学法•③活动教学法•④内化•⑤品德内化①活动•本义是动弹、运动。引申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在本课题中是指教师有意识的在教学设计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让受教育者去主动地实践、体验、感悟。②教学法教学法原本指教学的理论。包括普通教学法和分科教学法。普通教学法研究的是各门课程的共同的教学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分科教学法研究第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本课题中的教学法是指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方式方法。1•本课题中的“教学法”并不是要求我们重建《思想品德》这门课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而是重点改善《思想品德》这门课传统的重“灌输”轻“内化”,重“讲解内容”轻“活动设计”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如辨证地处理“灌输”与“内化”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便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实践活动。探寻活动的途径、载体、形式。③活动教学法•在本课题中是指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利于学生反思、感悟、体验直至内化为自觉行为的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有效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④内化•“内化”与“灌输”是相对的一组词。我国清初学者刘智“纳有形于无形”,就是内化。凡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与主体合一,谓之内化。•“灌输”——(?)——“内化”•“接受”——“探究”(内化的过程)⑤品德内化•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谓之品德内化。即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或者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变成自己的行为。•品德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人们对它们有了某种认识之后就能“据为己有”,只有当这种外部的客体的社会道德通过心理活动转变为个体品德之后,才会使它们成为与己一体的“同化物”,即成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它是知、情、意、信、行综合作用的过程,道德内化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是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统一体。2、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课题组内部培训—制订执行计划(或阶段性计划)—分工操作—阶段性总结。之后就是第二个周期开始,其步骤与第一个周期相同,直到既定的周期完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认真积累六方面的材料•一是计划性材料:总体实验设想、方案、阶段性计划、执行计划;二是基础性材料: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实验教师的基本情况;三是专题性材料:专题讲座、报告、专题研究资料;四是效果性材料:群体变化资料,如成绩统计资料、分析、有价值的学生作业、制作、作品;五是过程性资料: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记实,课后分析,研究记录,研究观察记录,家长、学生、社会反映;六是总结性资料:阶段性总结、实验小结、测试小结、分析小结。②做好自我评价•从时间上来说,评价有周期性评价或者学期性评价,评价时要找出缺陷,进行反思,提出弥补措施;与研究或实验的目标、假设、界定的内容对照,找出不足,及时弥补。③分析阶段性研究或实验成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理论解释现象,由现象上升到理论,为后期形成研究或实验报告奠定基础。(二)课题实施中的技术问题•1、本课题“三量”问题的分析•2、本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1、“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中“三量”问题的分析•在课题表述时应该尽可能反映出最基本的三种变量,即①自变量;②因变量;③无关变量。①自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通常称为实验因素,是由研究者掌握的、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惩罚方式、学习次数、活动方式等等。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中,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自变量。“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的自变量•本课题的自变量有多重性:确定《思想品德》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恰当程度,设计具体实践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技巧、活动方案设计适切性,活动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教师讲授的适度性,教师评价的合理性等都属于教师可以掌握的量。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内化的重要因素。②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变化引起的被试行为反应相关联的变量。如分数、及格率等。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课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因变量。在教育实验中一是通常要将因变量分解成可以测量的指标;二是要定义这些指标测量的方法。本课题的因变量为: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确定因变量的4个条件:•确定因变量要尽可能满足以下4个件:•一是客观性。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测量、记录;•二是可靠性。测量的结果有较高的度;•三是有效性。其测量的指标能反映实验目标,并可以预期它会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四是可量化。便于数据处理和统计验。③无关变量•又称干扰变量。是指自变量以外的会对因变量造成影响的非研究变量。它与自变量无关,但与因变量有关。要提高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必须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控制方法有随机控制法、排除控制法、平衡控制法等等。“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的无关变量•一是教师方面:教师自身的水平、能力、研究热情、投入程度、持续时间久暂、悟性;教师对课题研究目标、方向的把握,对课题中出现概念理解的准确程度;教师操作变量的时机、选择性、有序性,营造课堂氛围的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评价等。二是学生方面:学生学习水平的整齐程度、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参与程度、接受自变量刺激的轻重程度、时间久暂、对待思想品德学习和重视程度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因变量,所以要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必须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控制方法有随机控制法、排除控制法、平衡控制法等等。2、本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目前课题研究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即定量研究和质的研究。定量研究•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强调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通过收集事物数量属性的资料将其“量化”,然后以数字描述和统计的方法来解释探讨研究的问题。这类研究常见的有: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测量研究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统计法等等大都有采用统计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固然很重要,但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讲,它是一道高门槛:研究周期长、理论要求高、专业术语多、数据计算繁杂。质的研究•(又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研究上强调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通过收集说明事物性质的资料来探讨解释研究的问题。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类研究方法的通称,它包括: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案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人种志研究法等等。从外部表现来看,一般不用数字描述和统计分析的原则。这些方法适合教师研究特点,便于掌握,易于实施,见效快,周期短。“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应选择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2)案例研究法(1)行动研究法•研究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或教学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行动研究法的程序•计划评价实施•图意大致为:计划解决某个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实施,记录计划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评价,发现新的情况,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研究过程。计划实施评价(2)案例研究法•教育案例是指对一个实际教育、教学情境的具体详细的描述,包含有典型的矛盾、冲突,也可能包含解决的办法,描述展示了各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表明了一定的教育理论。案例研究法的特点•①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②典型的矛盾、冲突;•③寻求解决办法;•④当事人(教师)内心世界;•⑤暗含的教育理论;4、本课题资料的收集•主要有三种方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③观察法。①访谈•与一个或多个学生有目的的谈话。访谈有三种方法:•一为封闭式,课题组成员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结构的提纲进行提问,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所提问的内容和顺序以及记录方式都标准化了,而且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二为开放式访谈,事先没有拟定好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形式灵活,研究者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鼓励和激发访谈对象谈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是半开放访谈,有事先设计好的提纲,但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②问卷:•以卷子的形式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回答。设计试卷时可以采取问题式、是否式、排序式、表格式等。③观察•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感知观察对象的方法。要求有观察记录或观察笔记。三、研究的成果形成•1、教育研究报告;•2、学术论文。1、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的目的,是科学地总结经验自己的研究工作,用容易理解的写作形式反映研究结果,向同仁提供教育科研信息,丰富教育理论宝库,达到推动教育实际工作的目的。写研究报告通常要体现“三严”(即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五性”(正确性、公正性、客观性、确证性、可读性)。内容论点正确无误、数据精确可靠、结果有再现性;概念必须明确、不夸张、不虚饰、不写抽象的体会、更不能搞子虚乌有的伪科研。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①题目;②署名;•③前言;④正文;•⑤结论;⑥讨论;•⑦参考文献。①题目•研究报告的题目必须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使人一看题目,就能知道要讲什么问题。对于报告团命题的基本要求是:确切、中肯、鲜明、简练、醒目,并能引人注目。题目不能太笼统,太长、太夸大的字眼,题目大小并不能说明报告的轻重。题目字数一般不要超过12个字。必要时可以在署名之下定摘要(概括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300字为宜;为了引人注目,可在报告中选择3—8个关键词)②署名•研究报告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研究报告负责。一项课题有许多人参加,是否都有要署名?如何署名?这要以他们是否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工作,能否对研究工作负责,是否做出较大贡献为衡量标准,凡是只参加者了部分工作,提供了基本些材料,对全面工作不大了解,不必署名。但可以在附注中说明为此做出的贡献。至于署名的先后问题,则以贡献的大小为先后顺序,以谁提出了设想,谁承担了主要的研究工作,谁解决了关键问题为序进行排名。③前言•主要写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前人或同时代人已进展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自己是在什么基础上开始研究的,自己已经走到了哪一步(不要妄加指责别人,抬高自己)。④正文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绝大部分,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整个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实施的主要内容、时间、观察、分析的材料,以及由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切忌只有观点,没有材料或只有材料没有观点。⑤结论•通过研究获得了什么样的结论。如在本课题中对学生实施的不同自变量产生的结果,教育科研的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可重复性,否则就失去了信度。⑥讨论•对结论进行讨论。一是想获得相同结论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二是对结论有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改进;三是对学生施加自变量时有哪些经验教训。⑦参考文献•教育科研成果是前人工作的继续和发展,是教育界共同努力的结晶。所以撰写研究报告引用别人的材料、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教学实施STS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流程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