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9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恩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考点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成分考点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改革开放考点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易混: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特征——实践性、科学性。考点5:马克思主义科学的①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政治立场、③理论品质和④社会理想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性)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发展性)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最后一句最重要)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非重点选择题重点分析题重点补充考点By轰焦冻家的控控第一课总论和哲学基本问题分区马原的第1页考点6: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哲学基本问题: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第一性&同一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区分唯物/心主义的依据)1.什么是物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原子等粒子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客观存在(马哲,包含前2派)(马克思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把人类历史当做物质看待的人→唯物史观[创立])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什么是意识:主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的本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王阳明、慧能)客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理学、道学、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周敦颐])可知论:有同一性(即意识可以认识物质)→唯物主义者&唯心主义者★(易错)不可知论:没有同一性(即意识不能或不能完全认识物质)→二元论者(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正确表述:一切唯物论者和彻底的唯心论者都是可知论者)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2.哲学重要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世界是怎样存在的: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辩证法——联系、全面、发展、矛盾(物质+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是哲学史上第一次把辩证法融入唯物论中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家)马克思在哲学史上两大历史贡献(注意措辞):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形成)By轰焦冻家的控控第一课总论和哲学基本问题分区马原的第2页考点7: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定义方式: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考点8:物质和运动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考试中出现的变化等同于运动)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否定为形而上学)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在运动。(否定为唯心主义)方法论意义:脱离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脱离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A和B是不可分割的→A是B的A,B是A的B)考点9:运动和静止静止的定义: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性。相互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方法论意义: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形而上学夸大运动,否定静止→诡辩区分不可分割和对立统一:词性一致,对立统一;词性不同,不可分割)By轰焦冻家的控控第二课唯物论-物质观分区马原的第3页考点10:物质运动与时空时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空关系:不可分割时空的特点: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绝对性(绝对存在)相对性(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达到一定极限时,时空可能会变化)有限性(具体事物的时空是有限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时空是无边无际的)By轰焦冻家的控控第二课唯物论-物质观分区马原的第4页考点11: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多选三点全选,单选选最后一点)意识的起源: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语言是重要影响因素(意识是人独有的,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劳动决定性作用,语言重要影响,其他因素都是重要影响因素)(“重要”其实不重要,真正重要的会用根本、决定性、重中之重之类的词)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就是物质)(错误表述:语言的含义是物质。正确表述:语言的含义是意识)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1.意识具有创造性2.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3.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意识的作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1.物质不是意识,意识不是物质(形而上学:意识是特殊物质、人脑分泌物)2.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3.物质和意识相互区别:•物质可以转化为(变成)意识,意识可以转化为(变成)物质1.意识对物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对2、3的理解:强弱是最稳定的关系,弱依赖强,强决定弱,但弱又有一定能力去反作用)3.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By轰焦冻家的控控第三课唯物论-意识观分区马原的第5页考点12:主观能动性(意识)和客观规律性(物质)的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1.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2.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根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考点1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1.(用这句可批判二元论,但不能批判唯心主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2.(可批判唯心主义,但不能批判旧唯物主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3.(可批判旧唯物主义)(只有马哲同时承认这三句话)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y轰焦冻家的控控第三课唯物论-意识观分区马原的第6页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联系与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联系:都是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本质,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问题上坚持能动反映论,唯心主义坚持先验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坚持辩证法,唯心主义部分坚持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唯物,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唯心4.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联系:都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上坚持能动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坚持机械反映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坚持辩证法,旧唯物主义完全不认同辩证法,坚持形而上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唯物,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唯心3.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没有。(实践是马哲独有的观点)4.区别:•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原因)人类社会所依赖的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的指导,但仍然是物质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启发和道理:(关键词: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分析题中见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使用该原理进行分析)By轰焦冻家的控控第三课唯物论-意识观分区马原的第7页辩证法:两大总特征&五对范畴&三大规律辩证法:世界是怎样的?两大总特征:世界是普遍联系并且永恒发展的。(直接回答世界是怎样的)五对范畴:进一步探讨事物联系和发展环节上的逻辑问题三大规律:世界是怎样联系的为什么会发展怎样发展朝哪发展考点14: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知行合一”×王阳明观点,和辩证法不符→没有体现出区别。“知行统一”、“知行同一”都是对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主观转移•普遍性: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每个事物都通过中介与他物联系着;同时也是他物联系的中介。•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例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1.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2.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3.条件性:•联系的特点:系统的观点:系统的观点: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1.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将丧失原有的功能2.系统的整体性:•By轰焦冻家的控控第四课辩证法两大总特征分区马原的第8页By轰焦冻家的控控考点15:发展的含义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绝对的)=变化(绝对、无条件的)>发展(永恒的)不能说发展是绝对的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新事物具有新结构,适应新环境1.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改良,吸引了旧的优点,增添了新内容2.新事物符合群众利益,受到群众拥护3.新、旧事物的关系:命题角度:如何区分新、旧事物新、旧事物的区分是否与时间的先后有关?→不一定。新事物一定出现在旧事物之后×(往往√)过程的观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
本文标题:2019马原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7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