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1课时 秦朝的统治与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前221年秦朝建立至581年隋朝建立前的历史。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和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魏晋南北朝阶段内容概要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政治上: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巩固了下来。秦朝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至西汉汉武帝时这一制度得以巩固。经济上: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外贸易开始,通过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均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思想文化上: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政治上:此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民族融合。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在动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异彩纷呈。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的时期。最新考纲下载●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1)秦朝的统一(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末农民战争●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1)刺史制度(2)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3)察举制(4)编户齐民第一课时秦朝的统治与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从高考角度讲,该课时题型全、再现率高。◎从热点立意看,秦的统一及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措施对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迪;两汉时期的制度建设对今天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启示。地域商鞅变法嬴政越族河大海长城割据战乱套丞相焚书坑儒度量衡郡县制提示:古代农民战争的归宿大泽乡刺史诸侯王行政权“州牧”州郡县推恩令“附益之法”州郡县提示:提示:人才为官口税推选人易错点备查⊙秦国与秦朝有别:以公元前221年为界。此前是秦国,其国君称秦王,是战国七雄之一;此后是秦朝,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秦灭六国,并不标志着统一了全国。秦灭六国标志着秦朝统治中国的开始,而统一的进程还在进行。⊙秦朝的“以法为教”不是以法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以法为教”与“以吏为师”是规定以法令为教学内容,以有教师资格的官吏来做教师。秦朝只许官府办学,统一学习内容,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思考1明朝思想家李贽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对此,你有何看法?答案:(1)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开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3)秦始皇以苛政酷法治天下,是有名的暴君。思考2你怎样理解柳宗元“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的观点?答案:(1)周王朝实行分封制,造成后期诸侯割据纷争,最终导致周朝统治结束。(2)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3)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郡县制的推行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思考3读下图,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秦朝实行暴政,刑罚严酷,导致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思考4怎样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在各个方面都缺乏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思考5“汉承秦制”,但是秦朝短命而亡,汉朝却得到长治久安。怎样理解这一现象?答案:(1)秦暴政而亡,为汉兴提供历史借鉴。(2)秦制定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策措施为汉兴奠定了基础。(3)汉朝在废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秦朝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奠定了汉朝长治久安的基础。易混点解读秦朝的郡县制与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的比较不同点秦朝的郡县制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目的巩固统一分封同姓王,是从确保刘家天下考虑的结果地方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础,此后为历代王朝沿用“七国之乱”证明封国制削弱了中央集权,也不利于“家天下”。此后历代王朝吸取汉初教训,再也没有实行封国制相同点都继承了夏、商、周“天下为家”的传统重难点解读怎样评价秦始皇1.功(1)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生产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4)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过(1)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2)严刑峻法,徭役、赋税沉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及其发展趋势1.具体表现类别秦朝两汉中央官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继承皇帝制、三公九卿制。西汉:设立内外朝制度;东汉:扩大尚书台的权力地方官制郡县制西汉:形成郡国并行制;东汉:州、郡、县三级制监察制度御史大夫西汉:划区监察,设立刺史,以小察大;东汉:刺史权力扩大,并逐渐演化为地方割据势力人才选拔制度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皇帝直接任免西汉:察举、征召等,依据主要是才、德、孝、廉;东汉:门第族望逐渐成为主要依据经济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户籍制度承继秦朝的田租、徭役、兵役,发展为编户齐民制度2.趋势(1)由相权较重削弱相权、皇权集中。(2)由机构简单到组织庞大。(3)由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4)由政理中原到统治边疆。(5)由凭机遇用人到建立发展一整套的人才选举制度。从命题立意看,本课时所选高考例题应属教材阅读内容。关于阅读教材,不能因为一道高考题就把精力移到阅读教材上。往往是一些阅读教材内容既使没注意,也可作出正确判断。高考示例【例】(2009·全国Ⅰ,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答案:B思维启示:历史常识、历史典故均属于对学生素质考查的体现。从近年高考看,明显加大了该方面内容的考查。本题关于“楚歌”内容的考查,难度较大,对中学历史教学指示性较强。研究预测1.从历史情境设计角度命题。2.从高频考点角度命题。研究1从右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1.从历史情境设计角度命题。2.从社会热点角度命题。研究2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集权于皇帝D.水陆交通发达,便利统治答案:C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1)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1)负(2)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封泥”是皇帝的诏令或中央政府的政令传递给地方官员时盖在文书上的“密封印鉴”,主要作用是保障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泄密。如果启封,封泥则被破坏。表面信息反映了秦朝时期的文字形态和中央政府官职的设置(左丞相、右丞相)情况。深层信息则反映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某些内容,如中央对地方的政令传达方式,左右丞相的权力制约及秦代的保密制度等。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答案:C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由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可知当时已实行了郡县制。点击此处进入作业手册
本文标题:第1课时 秦朝的统治与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9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