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
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导学案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开耀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死于狱中。二、课文赏析: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三、问题探究: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四、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望岳》导学案一、预习、自学(独立完成)(一)阅读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2)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给下列字词注音(1)岱.宗()(2)未了.()(3)决眦.()2、掌握系列加点词的意义,帮助自己理解句意。(1)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3)阴阳..割昏晓()()(4)阴阳割昏晓..()(5)荡胸生曾.云()(6)会当..凌绝顶()(7)会当凌绝顶..()3、熟读全诗,借助翻译书理解句意,划分节奏,把你理解的句意写在诗句的右面,掌握诗歌大意。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课堂研讨,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1、本诗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征?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提示:抓住各联的关键词)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归纳诗歌的主题。(提示:运用“这首诗歌通过写……(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表达。)三、品味语言。(1)“造化钟神秀”中“钟”字使用精当,请作简要赏析。(2)“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作简要赏析。四、拓展思考:《望岳》这首诗以哪个字为线索?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五、当堂检测。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的特点,3、理解性默写。(1)《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3)《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登飞来峰》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学习过程:一、预习、自学(独立完成)1.文学常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朗读,注意划分朗读节奏。二、预习测评:1.重点字词:⑴千寻:(2)闻:(3)不畏:(4)浮云:(5)眼:(6)缘:(7)最高层:2.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3.《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本诗作者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三、巩固测评:1.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答:四、对应精炼:(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游山西村》导学案【知识链接】1、关于写作背景: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的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2、文学常识: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在这些诗中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3、朗读,注意划分朗读节奏。二、预习测评:1、解释词语:腊酒:足鸡豚(tún):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箫鼓:追随:春社:古风存:若许:闲乘月:无时:叩(kòu)门:2、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3、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诗句:。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三、合作学习1.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说说《游山西村》的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四、当堂检测。1、,衣冠简朴古风存。2、从今若许闲乘月,。3、《游山西村》是一首言律诗,诗中颔联是,。发展题:1、《游山西村》中写山西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2、《游山西村》中蕴涵豁然开朗、绝处逢生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提高题: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句,不少于50字。《己亥杂诗》导学案一、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龚自珍,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由于作者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他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诗是其中的第五首。请同学们带着和作者同样的愤然辞官但又坚定爱国的心情去朗诵这首诗歌。2、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二、精读诗歌,分析研讨。1、再读诗歌,说说诗中写了哪几种心境。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诗中写“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4、学完全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一说,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三、当堂检测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2、诗歌中写诗人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链接(2019·湖南永州)古代诗歌阅读。【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山行[唐]项斯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①青枥:一种落叶乔木;②茗:茶。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3分)
本文标题: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05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