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以《唐诗宋词元散曲》为例任务群理念下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信宜中学萧素华•1.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2.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群包含两大关键词——“任务”和“群”。•任务就必须体现出“任务性”,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牵引力或驱动力,并且要形成任务集群。•群文阅读力主由议题统摄整个阅读乃至阅读教学,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任务议题化,为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操作路径;•议题任务化,则可为群文阅读教学澄清学习目标。•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的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其实,群文阅读大家并不陌生。1、主题语文教学(窦桂梅的教学主张)2、美文联读:同主题多篇文章的赏析课;3、拓展延伸积累:阅读教学后的课外延伸训练;4、写作前期指导:单元归纳或多篇范文指导;5、名著导读:从一篇课文到经典章节到整本书推荐;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设想古诗词议题设计的角度•1.“作者”•2.“意象”•3.“题材”“内容”•4.“语言”•5.“思想感情”•……衡水一中衡水一中群文阅读之(唐诗之律诗专题)课堂活动杜甫“孤月情怀”群文阅读教学设想•按时间顺序选录杜甫四首诗:•《后出塞五首(其二)》(755年)•《月夜》(756年)•《宿府》(764年)•《江汉》(768年)•组成杜甫咏月诗的群文阅读的文本•安史之乱前(755年)•安史之乱中(756年6月•安史之乱后(764年、768年)•三个阶段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同是“月”这一意象,在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的不同的情感意蕴:•《后出塞五首(其二)》是边塞诗,写边疆的凄冷月色,反映边塞士兵的孤寂凄苦;•《月夜》是望月怀远,思乡思亲之作,是对在安史之乱中离散的妻子的担忧牵挂与思念;•《宿府》写诗人违心在幕府担任小官的孤独凄凉,与自己济苍生的壮志理想相距太远;•《江汉》诗人年岁已老,体弱多病,却依旧漂泊天涯的抑郁苦楚。•这样学生可以较形象地感受到的一个鲜活立体的杜甫形象和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变迁。•解读剖析杜甫的四首咏月诗,系统梳理了杜甫的坎坷苦难的人生经历,深入探究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魅力。•1.合作探究,纵向比较,感受杜甫的“孤月情怀”。•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康震讲诗圣杜甫》•《杜甫传》•合作探究,从知人论世、诗人创作的背景处境、诗作的艺术手法、写作对象等比较四首杜诗的差异,从而深层理解杜甫不同的“孤月情怀”。•2.拓展对比,横向比较感受,杜甫“孤月情怀”的深沉凝重。•杜甫咏月诗与其他诗人的咏月诗作横向对比,学生自主合作,对比探究,找出差异。找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几个名家诗篇对比感受:王维《山居秋暝》、张九龄《望月怀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3、深究群文的溯源点•引领学生深入剖析杜甫“孤月情怀”的深层原因。•学生分小组追根溯源、合作探究,形成诗歌月意象丰富内涵的深层原因。•师生共同归结:•1、个人原因•杜甫跌宕起伏的求官之路和苦难坎坷的生活历程充满了艰辛,他经历了一般人无法想象和承受的挫折、疾病、贫穷、漂泊、逃亡。他青年时代就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崇高的人生理想,一生忠君爱国,“穷”善天下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济时肯杀身”“受冻死亦足”的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些超越常人的人生经历与悲天悯人的儒家思想情怀,造就了一篇篇超越时空的与众不同的动人诗篇。所以他的咏月诗内涵丰富饱满深厚就不难理解了。•2、家庭原因•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家族曾煊赫一时,第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著名政治家,博学多才,祖父杜审言是一位大诗人,杜甫一生对儒家理想的坚守,对国计民生的关怀,对为官之道的执着,都是深受其世祖杜预及其祖父杜审言的影响。因此无论遭受怎样的苦难,杜甫都满怀爱国之情。他深沉阔大的仁者之心、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让他的诗作情感深沉凝重,超出常人,这四首咏月诗,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谓“皎皎空中孤月轮,拳拳杜甫济世情”。•3.时代原因•杜甫生活在万方多难之际,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渐衰微,本次所选的四首咏月诗的创作背景正处于安史之乱前中后时期。年轻时代曾经拥有强烈的自信和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胸怀天下、才华横溢的杜甫,经历了困居长安十年的漂泊生涯,开始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他看到了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安史之乱”爆发后,仕途坎坷,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西南漂泊时,唐王朝每况愈下,外族势力崛起,唐王朝岌岌可危,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杜甫在他那真实而细致的咏月诗中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不幸的时代在诗人身上折射出来深沉凝重的“孤月情怀”。•总之,儒家思想的浸润是他的主要思想基础;人民的疾苦,国家的战乱,个人的坎坷遭遇、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以及思亲念家情怀,这些因素成就了杜甫沉郁的诗风,让他的咏月诗内涵意蕴超常深厚凝重。•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对杜甫四首咏月诗的探究阅读,不仅深刻感悟到杜甫凝重的“孤月情怀”,也系统地了解杜甫苦难而伟大的生平阅历,对今后阅读杜甫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此以往,以期提高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效果,对增加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粤教版苏轼诗词散文(6篇)•讲解苏轼的《定风波》时,可以将苏轼的诗词组成一个专题来讲。即将苏轼的生平经历与其每段人生经历的代表作进行联合讲解。来一个作者类群文阅读,还可以细化为“背景类”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背景类的群文阅读教学选文:《和子由渑池怀旧》《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江城子.乙卯正月二日夜记梦》《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入寺》•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篇课文,我相信,学生掌握的不仅仅只是一首词,而是了解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苏轼。能够理解在宋代,一个正直文人的坚持与旷达。“感悟‘登高’的少陵情怀”群文阅读教学•所选的文本为:•《望岳》•《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登高》•《登岳阳楼》•从这四首登高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人生际遇及思想情感的转变,具有代表性。•《望岳》展现的是杜甫青年时期胸怀天下的昂扬斗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则是杜甫中年时期从理想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杜甫忧国之思的发端之作,此后的作品都饱含忧国忧民的思想;•《登高》和《登岳阳楼》都是杜甫暮年穷困潦倒时期创作的七律和五律的巅峰之作,不同于《登高》表现的年华易逝和壮志难酬,《登岳阳楼》则是作者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自己年老多病,无亲朋关怀之悲和忧国忧民之感。通过两首优秀的登高诗,全面了解暮年时期的杜甫。•诗人登高时的经历不同,其创作后的登高诗所蕴含的情感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从登高诗的情感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登高”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议题可以设置为“领略登高诗的万种风情”,那么在选择文本时我们就要从登高诗的情感出发,选择表达不同情感的登高诗作为群文阅读的文本。从登高抒怀的情感角度,进行登高的群文阅读教学,了解登高望远寄相思的情感。议题:“李清照一一命运遭际与才女愁情”•一、预习课文李清照词3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痩。•《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二.预习李清照的以下词作:•《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四)交流分享,集体建构:•小结:•纵观李清照的前后期词作,我们可以发现,李词喜欢抒写“愁情”,但同是写“愁”,前期词多写离别相思之“轻愁”“闲愁”“情愁”,显得热烈恬静、真挚缠绵;后期则写南渡后的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故土之思,“愁”的内涵要深层、复杂、浓重得多。其词风也由前期的清新俊逸,变为后期的苍凉沉郁。这种风格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对词人及其词作的影响。知人论世,才能更好理解诗歌的丰富感情。•(五)拓展延伸,巩固提高:•1、诗缘情而作,关于唐诗宋词中的“愁”你理解多少?•2、谈谈你对李清照词中“愁”之意象的理解。•3、读一种相思,味两类情愁——李清照与李煜词中相思情愁的比较。•4、酒意翻作愁情——从李清照的作品看酒文化对文人创作的影响“咏史怀古类”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温庭筠《过陈琳墓》•李益《汴河曲》•皮曰休《汴河怀古》•(高考题)李白《金陵望汉江》篇目吟咏、议论对象表达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咏史怀古诗小结••1.吟咏、议论对象:北固亭、汴河、汉江、古秦国、孙权、•2.表达的思想情感:怀古伤今或怀人伤己。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古人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警戒或借以抒发自己的情志。具体来说,常常表现为以下情感内涵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或对历丈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功业无成的感•3.常见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对比、衬托、用典、•由此可知,咏史怀古诗常将“古”与“今”相结合,“诗”与“史”相结合,“咏史”与“言志”相结合,来表达自己特定情境下的思考与感慨。•通过合作探究、集体建构,相信学生对这类诗歌的特点、常见的情感内涵都有了较深层的理解与把握,这就为他们以后阅读鉴赏咏之怀古诗奠定了良好基•(五)结合高考真题探究咏史怀古诗的具体解读要•1.以2016年全国1卷李白的《金陵望汉江》的第2小题为例,真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群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08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