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贵州省卫生厅童亦滨2007年9月提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信息报告SARS29个国家,发病8099例、死亡916例。中国27省(含港、澳、台),发病7748例、死亡829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个类型,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公共卫生事件。而随着事件的发展,其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突发事件可能演变成为危机。社会安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相关事件相互影响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事件相互交织以人为本生命为先次生、衍生事件,或几个突发事件(耦合)同时发生任何突发事件的应对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卫生部门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应该成为重要的角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其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其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机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表现形式)•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当病例数累计达到规定预警值时所形成的事件。例如: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反应等,以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当环境危害因素达到规定预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发生,也可能无病例。例如:生物、化学、核和辐射事件(发生事件时尚未出现病例),包括:传染病菌种、毒株丢失;病媒、生物、宿主相关事件;化学物泄漏事件、放射源丢失、核污染辐射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尚未出现病例或病例事后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成因和性质)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食物中毒。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急性职业中毒。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肺鼠疫、肺炭疽在城市发生并有蔓延趋势,或疫情波及2各以上省份,并有扩散趋势;•发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周边国家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在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相关联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发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我过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10例以上死亡病例;•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5例以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连续发生10例以上;•霍乱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一周内一个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超过5年同期发病水平1倍以上;•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次食物中毒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预防接种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事件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2006年概况•共监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83起。•其中88起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分析•283起事件中传染病事件238起,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不明原因疾病事件12起,其他事件3起。0.0020.0040.0060.0080.00100.00起数伤病数死亡数贵州省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伤病数,死亡数百分构成其它公共卫生事件0.711.971.67群体不明原因疾病4.243.1515.00药品不良反应0.351.220.00食物中毒10.607.7641.67传染病84.1085.9041.67起数伤病数死亡数传染病事件2006年贵州省传染病事件构成图水痘24%流行性腮腺炎39%流感5%感染性腹泻2%风疹2%细菌性痢疾6%伤寒5%皮肤炭疽5%甲肝6%其他6%•2006年全省发生238起传染病事件,共报告病例7770人,死亡25人(流脑7例,皮肤炭疽8例,菌痢4例,乙脑2例,伤寒2,其它感染性腹泻2例)贵州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份发病率(/10万)25027029031033035037039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分类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份发病数(例)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1990-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情况0%20%40%60%80%1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新破2006年报告前十位传染病及构成位次2005年2006年病名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病例数的比例病名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病例数的比例1肺结核5826349.16%肺结核5453846.82%2痢疾2368919.99%乙肝2444520.99%3乙肝1850815.61%痢疾1895916.28%4伤寒+副伤寒56324.75%甲肝47154.05%5甲肝38453.24%伤寒+副伤寒37113.19%6淋病23832.01%淋病22511.93%7肝炎(未分型)11520.97%乙脑15191.30%8梅毒10810.91%肝炎(未分型)14011.20%9乙脑10370.87%梅毒13771.18%10丙肝5270.44%丙肝8870.76%合计11611797.97%合计11380397.70%2006年常见传染病发病数较2005年升降比肺结核乙肝痢疾甲肝伤寒、副伤寒乙脑丙肝狂犬病疟疾麻疹-40-20020406080食物中毒事件•30起食物中毒事件共致702人中毒发病,死亡25人,受威胁人数6279人。•2007年至今,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4起–家庭聚餐17起(71%)–学校、厂矿食堂5起(21%)–餐馆2起(8%)•我省食物中毒主要由农村家庭聚餐引起。不明原因事件和其他事件•12起不明原因事件共导致285人发病(中毒),死亡9人。•其中不明原因疾病3起,不明原因腹泻4起,不明原因死亡2起,不明原因中毒3起。•其他事件包括一起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心因性反应事件,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一起虫咬性皮炎引起的事件。学校事件2006年贵州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成图食物中毒事件6%其他公共卫生事件2%传染病事件92%2006年,我省发生在各类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共197起,占所有事件的69.61%,共报告发病(中毒)人数7415人,死亡12人,分别占事件总病例的82.06%,20.00%。全省学校所占比例(%)事件数(起)28319769.61发病人数(人)9036741582.06死亡人数(人)601220.002006年贵州省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成图食物中毒3%不明原因疾病3%流脑1%细菌性痢疾1%风疹1%伤寒、副伤1%其他事件2%群体性癔病1%流行性腮腺炎45%水痘30%甲肝5%流感7%事件报告情况地区起数发病数死亡数事件波及人数罹患率(%)病死率(%)未报告事件数报告率(%)贵州省2839045602362543.830.6619531.10贵阳市3107046872.28-166.67六盘水市13274287323.140.73130遵义市379493242903.910.322727.03安顺市73232018514274.510.782467.12铜仁地区3912358388853.180.65375.13黔西南州29132412151018.770.911837.93毕节地区166245454801.370.80160黔东南州3810529239414.390.863021.05黔南州3511603237114.890.262917.14事件特点•传染病事件仍然是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地。•食物中毒事件导致死亡病例较多。2006年我省报告的事件中,15起食物中毒事件导致25人死亡,死亡病例数占事件总死亡病例数的41.67%。•鼠疫的威胁依然存在。法定管理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种、乙类25种和丙类10种,共37种。•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的现状•多种传染病居全国前列–第一位:狂犬病、乙脑、炭疽–第二位:伤寒副伤寒、流脑–第三位:甲肝•疾病爆发流行的标准低了,社会对传染病正常波动敏感了。•政府、领导对卫生工作的要求更高。•当前社会、自然环境中很多传染病发生爆发的危险因素没有消除或减少,疾病发生、反弹不
本文标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16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