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战争的扩大与转折-同步测试学习专用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战争的扩大与转折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是指()A.西班牙、埃塞俄比亚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C.奥地利、埃塞俄比亚D.波兰、捷克斯洛伐克2.西班牙内战时,英国与法国实行的“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纵容侵略政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A.客观上限制了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进行援助B.直接支持佛朗哥叛军C.直接支持德意公开干涉西班牙D.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取得武器援助3.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都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这两次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①受绥靖政策的影响②法西斯军队发动突然袭击③直接决定了法西斯同盟失败的命运④都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④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③④5.下列二战中的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①中途岛战役②莫斯科战役③不列颠之战④阿拉曼战役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教育资源教育资源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7.英国首相丘吉尔把二战期间的某次战役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这次战役使德军“腰斩”大英帝国的战略企图破产。以下四张局部地图中,最有可能发生该战役的是A.B.C.D.8.1937年初,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来到被围困中的马德里,借了钱买救护车支援共和国政府。1940年他写成《战地钟声》一书。指出“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这里他所说的“为你而鸣”指()A.西班牙内战B.波兰战败C.法国投降D.奥地利遭德国吞并9.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0.在近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的是A.反法同盟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1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述五次战役的顺序是()①莫斯科战役②诺曼底登陆③不列颠之战④中途岛海战⑤斯大林格勒战役A.③④①⑤②B.①④③②⑤C.③①④⑤②D.③①⑤②④教育资源教育资源12.“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13.下图是一幅讽刺1938年慕尼黑会议中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的漫画。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抬着空担架问狼:“打扰,请问你们是否听见一声尖叫?”狼前面的地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字样。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C.大国推行强权政治D.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14.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类似的总战略”是指()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B.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D.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15.德国陆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A.进攻英国B.莫斯科战役C.进攻基辅D.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孙中山全集》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教育资源教育资源(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5年2月4日的一次会议将决定大部分欧洲和亚洲战场的命运。会议选址在黑海边的雅尔塔,位于苏联的克里米亚地区。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的战后格局,比如如何瓜分欧洲大陆。但亚洲战场也是一大主题。同盟国联合参谋部坚信,直到1947年中旬胜利才会到来。他们告知罗斯福和丘吉尔,给二者施压以确保斯大林会出兵亚洲。然而,斯大林参与是有条件的。他要求控制千岛,还要求控制苏联海岸边的库页岛南部。另外,苏联还希望获得在中国东北的各项军事和交通特许权,以及对外蒙古的实际控制权,而当时国民党仍宣称对整个蒙古拥有主权。斯大林希望同盟国其他领导人不要事先同中国有任何磋商,直接同意这一要求,作为交换,他承诺在欧洲战场结束90天内将出兵参与打击日本。——(英)拉娜·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雅尔塔会议。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0年春,法国和荷兰的陷落,使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群岛成为孤立无援的殖民地。英国的地位被严重削弱,只好屈从日本的要求,关闭了中国同海外联系的最后通道——滇缅公路。从来不赞成陆军在大陆冒险的日本帝国海军如今也看准了一个向东印度群岛扩张的机会,以夺取石油、锡、橡胶和奎宁。日军侵略者早已沿着中国的海岸向南推进。1939年初,日军就占领了海南岛。法国失陷后不久,维希政府控制的印度支那当局就同意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北部。1940年9月,日本和轴心国结成同盟,显而易见,这是警告美国不要干涉欧洲和亚洲的事务。在美国看来,日军进驻印度支那是个严重问题。1941年7月,当日本宣布维希政府已经同意整个印度支那为其“共同保护领地”时,美国、英国和流亡的荷兰政府予以反对,它们冻结了日本的资产,还禁止从美国、波斯湾和东印度群岛向日本提供石油。这一步骤加速了最后的危机,日本必须作出抉择:要么获得石油,要么看着它的军事机器停转。10月,近卫内阁总辞职,代之而起的是以东条英机为首相的军事政权。11月,日本特使到达华盛顿,协助野村大使进行恢复石油输出的谈判。这些谈判的破裂直接导致了珍珠港事件。——【美】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材料二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武装部队已遭到外敌造成的美国历史上最屈辱的失败,也不知道那种迫使日本人从事自杀战争的危急情况。美国人民只以为他们受到背信弃义的袭击。愤怒之中,他们忘掉一切党派之争,而辩论起如何长期分裂他们的外交政策来,并决心坚定不移地打赢这场日本人发动的战争。疑虑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之苦过去了,现在的问题是全心全意参加战斗。——【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德意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换取片刻的安宁,先后牺牲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但二战还是爆发了,英法最终自食恶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应选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答案】D【解析】【分析】该政策是指不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而当时力量对比上法西斯力量占上风,且法西斯力量可以从德意获得武器援助,故实际上起到了纵容侵略的作用,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从英法美获得武器援助。【点评】本题考查“不干涉”和“中立”的含义。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3.【答案】D【解析】【分析】1940年夏,德军发动西线进攻,就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故①错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都是法西斯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故②正确;战争的非正义性决定了法西斯同盟失败的命运,故③错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的直接原因,故②④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理解两大战役对整个二战形势造成的影响。4.【答案】A【解析】【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时,法西斯德国、意大利、日本在世界各地点燃战火,故②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反映其企图建立世界霸权,故④错误,可用排除法,A项正确。【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教育资源教育资源5.【答案】C【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所以题干中要求的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战役也必须是有转折意义的战役;在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海战是转折点;在北非战场上,阿拉曼战役是转折点。故此题应选C项。【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前后德国相关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个计划是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点评】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7.【答案】D【解析】【分析】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是英国本土同海外殖民地联系的枢纽。德军如果获胜,大英帝国会遭“腰斩”,德军更可东进对苏联构成南翼包围,并可能在印度洋地区同日本会师。这将严重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阿拉曼战役属于北非战场。故本题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地图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阿拉曼战役规模和战果不大,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8.【答案】C【解析】【分析】这里海明威主要针对西班牙内战有感而发,是对英法“不干涉”政策即绥靖政策的谴责,所以“你”指的是英法,故选C。A、B、D都是绥靖政策的受害者。【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的,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9.【答案】B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解析】【分析】随着法西斯侵略的不断扩大,美国的利益逐渐受到损害,这也使其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1939年修改《中立法》,1941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对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援助,逐渐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所以应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租借法案》。美国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
本文标题:【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战争的扩大与转折-同步测试学习专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19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