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从十九大报告看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课件
从十九大报告看生态文明建设前言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论述,再次表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战略下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三、如何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中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四、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绿色发展。一、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烦恼,甚至是巨大的灾难。六大污染八大公害十大事件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墨西哥湾井喷事件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导致许许多多正常人及动物非正常死亡,残废,或患病,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人类从这些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自我反思,于是生态文明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破解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2015年5月5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作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一样,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十八大以来,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我们的历史欠账太大,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系统问题不是立竿见影就有成效的,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从目前来看,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三分之二的陆地领土是山地,山区水土流失严重。要想治理水土流失,使山地完全变成青山绿水,完全改变过去的状态,这肯定还有一个过程。而且,我国人均资源尤其是可利用资源非常有限。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从京津冀地区来看,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而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为人均1000立方米。可见,资源约束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约束是多么明显。另外就是环境污染。因为环境污染有持续性,它的影响是深入的。从2016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来看,在监测的城市中(注: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只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了总数的24.9%,比例不算高。拿水资源污染来说,因为水资源的自我更新需要一定的过程,过去企业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带来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是很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地表水的治理效果相对显著,但地下水治理就比较缓慢一些。另外,将近20%的城市还属于酸雨城市。所以,环境治理形势还非常严峻,还是要打攻坚战的。2、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尤其像“摊大饼”式的发展,快速地把耕地、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这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是非常大的。生态系统的退化问题形势严峻。我们在2015年做了一些县域生态环境调查,在调查的2500多个县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县域生态环境是较差或差。我们看到的直接表现有: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林地覆盖率不高,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3、法律制度体系的问题尽管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加强了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但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比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等。4、行政分割问题行政分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区域分割,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各自为政。然而,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生态系统和行政地域之间不一定契合。另一个是各个部门之间的行政分割。部门之间要打破壁垒。这也就是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的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5、生态文明理念还不够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融入到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目前生态文明理念还不够强。比如,传统的依赖于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式发展惯性,想把它截住还有难度。另外,企业和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环境治理尤其是参与环境污染防治,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如何提升以及如何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的生活方式,这些方面都亟待解决。三、如何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中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严密法治观共赢全球观1、必须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思维束缚。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必须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必须坚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本民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4、必须遵循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必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发挥制度和法治的引导、规制等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5、必须胸怀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共赢全球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效实践,也是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主要措施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化010203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1、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应突破经济与环境相对立的惯性思维,在发展中既做好减法,更做好加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要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3R”和“3E”原则?“3R”:?Reduc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use:修旧利废,重复使用;?Recycle:使用再生原料的产品。?“3E”:?Economic:讲究经济实惠;?Ecological:讲究生态效益;?Equitable:符合平等、人性的原则。3、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四、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必须认识到,跨过这个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我们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仸,更需要舍我其谁的担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打赢这场攻坚战,才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5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标题:从十九大报告看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2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