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它与其它分科课程并列、独立,它有实施指南,而没有教材。这又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①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具有严肃性和正统性。②它是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所以充分体现生成性和适应性,是一个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领域。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综合课程。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例,它不是从属或依附于某一学科的“研究性的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在价值、地位、组织与实施方式上都独立的一门课程。它具有的独特性表现在:①如果说各学术性课程是“专家或教师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课程;②如果说各门学科是“分科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综合的”课程;③如果说各门学科是“知识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生活的”课程;④如果说各门学科课程的目标是“预设的”,那么,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生成的”;⑤如果说各门学科是“关注过去的”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关注现在的”的课程;(6)如果说各门学科的学习是“基于个人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合作的”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高中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变被动的继承性学习为主动的实践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面对自然、社会和自己的发展实际,选择问题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研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获得科学结论必须遵循的一般方法,以及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深刻感受。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高远的视野,创新的思维,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学习开拓智慧而丰富的人生。3、综合实践活动着意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以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促进深造的全面发展为追求。人们认识的形成和情意的发展,都是在主体对客体的操作和感知的无限循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主体和客体的结合称为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主体部分即人的内在素质。正是人们的内在素质,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行为方式。使学生从小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打破了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学生提供了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等客观事物主动结合的机会,优化了教育环境,学生们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以及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必将有利于形成自己和谐、健康、积极、主动、创新的素质结构,并最终会促进实现他们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的进程。4、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校本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按照学段,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分层实施,依照学生认识发展水平进行课程开发。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学段,学生的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具有了一定水平,其生活的空间和视野逐渐扩大,自主意识和组织能力普遍提高。在这样的条件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调整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这为课程开发充分体现校本特色创造了条件。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的资源、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和人力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引导学生重组学科知识,在各种现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深入进行课程开发,通过活动张扬个性,实现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以下五方面特性:①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是个人、社会、自然等领域的综合。一方面需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另一方面,也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去解决以综合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各种问题。②实践性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③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④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⑤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活动开始之前的周密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实施的基础1、学校发展状况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支持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学仪器,学生微机机房,电脑,投影仪,录音机,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图书室;阅览室;报刊陈列架,书架;报纸,杂志。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广播系统覆盖所有教室,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办公楼等建筑布局合理;广场、宣传栏、休闲花园等设施,还有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2、学校教育资源状况学校师资配备齐全。教师年龄结构、职称,优秀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3、鲜明的办学理念三、课程结构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各项内容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要求又各有侧重。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内容。具体实施时,又可以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种主要类型。课题研究多属于科学探索性质,即要求学生采用类似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科学实验等方式,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项目设计则多要求学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比较复杂的,以应用性和操作性为特点的问题,类似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科技项目设计或组织工作者进行的社会主题活动的策划。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研究性学习共同组成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结构,总体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具体目标、内容和组织方式等又有不同特点,因而不能互相替代。四、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获得亲身参加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激发学习的热情,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个科目的具体目标如下表:科目活动目标研○经历研究探索的实践过程,获得切身体验和经验,形成善于质究性学习活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学会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获得直接感受,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社区服务○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形成基本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具有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五、课程内容(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1.知识探究型。指学生就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乃至形成学习报告。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2.学术研究。学生在文理各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写出学术论文。3.社会调查型。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对某种现象进行研究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4.创造发明型。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认真的科技发明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最高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合作确立研究课题,学校建立课题资源库,不断充实课题以供参考。1.苏州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调查2.中学生品牌意识3.超市对苏州经济的影响4.现代人的消费观念调查5.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6.学生主页的制作7.盗版软件调查8.“苏州小吃”对苏州传统饮食行业的影响9.我校学生怎样看待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10.修正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预防11.中学生休闲方式调查12.上海小吃与苏州小吃13.现代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教育投资观念14.中小学生精神消费情况调查15.对我校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16.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培养17.话说法律18.学生学习方式心理调查19.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与研究20.心理健康互助活动研究21.关于盗版现象的调查研究与探讨22.
本文标题: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3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