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TCT物理教案模版
1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YYY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XX授课类型T压力和压强C固体压强变化分析专题T物理运算能力星级★★★★★★★★★教学目标1、理解压力与压强的概念,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2、掌握固体压强变化分析的方法,能够熟练解题;3、提高学生对常见物理数据的计算能力,物理单位的换算能力。授课日期及时段××年××月××日××:××——××:××教学内容<建议用时5分钟!>批注:(课堂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节奏,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该部分可以是生活场景、笑话、小实验等,老师们也可提出一些疑问,让学生们思考)【课堂设计】老师:看,下图是学生们在一起体验钉床的场景。中间的学生可是躺在许许多多的钉子上哦。【课堂设计】老师:如果一个钉子扎到身上,会不会痛?那么为什么这位同学看起来并不痛呢?如果他不是躺在钉床上,而是站在钉床上,还会安全吗?Ⅰ.课堂导入2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建议用时20分钟!>一、要点提纲:压力【课堂设计】老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心里有压力?(学生回答,可能是面对考试,参加演讲比赛之前等各种情况。)可是,这个压力与我们今天课堂上所讲的压力完全不相同哦。板书:1.产生原因:接触的物体由于相互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垂直并指向接触面的力。注:这里要和学生强调压力的方向,一定是垂直并指向接触面,而不是竖直向下。2.注意: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如下图所示。(F压表示压力)GF压FF压FGGFF压FGGF压GGGG注:由图分析在不同情况下的压力应该如何计算,并且和学生强调,在作压力的图示时,要标明垂直符号。压强1.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公式:SFp,注意:这是原始公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S是受力面积,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存在的那个面。单位:帕斯卡(pa)。1pa=1N/m2。3.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一般方法:(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2)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建议】这里,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实例亦可,要注意鼓励和赞扬的语句。【课堂设计】老师:你来思考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用上面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学生回答)恩,果然Ⅱ.同步讲解3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是很注意观察的孩子啊,你讲的很好。下面我再来说几个现象,你来分析好不好?(这时老师自己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学法指导】(1)记忆压强的概念时,可以用比值记忆法,对比速度、功率、密度等概念。(2)改变压强的方法,用到控制变量法。二.题型分类:【课堂设计】老师:复习完了知识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节有哪些题型。题型一:压强的概念、估值例1.(★★★)用300牛的压力作用在2米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为帕,它的意思是。突破口:考查压强的定义,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多少。答案:150;每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50N。例2.(★★★)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一本初三物理课本平放在课桌桌面上时,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为()A.5帕B.50帕C.500帕D.5000帕突破口:一张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那么一本物理课本有多少张呢?答案:B【学法指导】平时要注意积累,对于压强的估值问题,如果不能很准确的记忆,也可以通过公式P=F/S来计算。变式训练:一名中学生躺在床面上时,床面的受力面积约为()A.0.015米2B.0.03米2C.0.15米2D.0.3米2突破口:人躺在地面上的压强约为103Pa。答案:D题型二:压强公式的应用例3.(★★★)一块砖的长、宽、厚分别为20厘米、10厘米、5厘米,质量为1.5千克,将它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帕;如果将它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并把截下的半块砖叠在剩下的半块砖上,这时砖对地面的压强为帕。突破口:竖直切割后又叠加,因为F不变,S减小,所以P增大;答案:735,14704(★★★)仓库的长方体围墙对地面有压力和压强。现因该围墙太薄太低,故把它加厚加高为原来的2倍。这样围墙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原来比较,则()A.压力为原来的2倍,压强为原来的2倍B.压力为原来的4倍,压强为原来的2倍C.压力不变,压强不变D.压力为原来的4倍,压强不变答案:B<建议用时10分钟!>(时间10分钟,共5道题,满分30分,填空每格3分、选择每题6分)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比较实验的甲、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答案: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质量相等。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将两个正方体都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底面均不超过桌面),它们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等于;大于3.一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正方体的密度为2.7×103千克/米3,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帕;如果在正方体的上表面竖直向下打穿一个底面积为100厘米2的圆柱形的孔,则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帕。答案:5292;5292温馨提示:第4、5、6题中有陷阱!4.重为100牛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1米2。现用一个大小为20牛的力竖直作用在物体中央,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A.一定为1200帕B.一定为1000帕C.可能为800帕D.可能为200帕答案:C解析:用一个大小为20N的力作用在物体中央,方向可能有两种情况,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故答案有两种情况。Ⅲ.达标检测5、重10牛的正方体放在某一正方形水平面中央,水平面的面积为0.1米2,则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A.一定为100帕B.可能为200帕C.一定为50帕D.可能为30帕答案:A提示:由于水平面的面积小于正方体的面积,故受力面积为0.1米2。本次测试得分______________喔………达标啦!【习题讲解操作建议】1.对学生完成的习题一定要用红笔批改并给出分数。2.对程度好的学生标出错误的题目,而对程度较差错误较多的学生只标出正确的题目,避免满篇红叉,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对于错题,了解学生的做错的原因,并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变式练习,避免就题论题。4.讲解之后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相关知识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5.让学生准备一个习题本,标明日期,收集错题,并自己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注意事项,定时翻看错题本。老师:下面让我们对前面的知识做一个总结。你能通过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框架图的形式,写出本节知识点吗?【教学建议】若学生程度较好,此处可以留空白,引导学生做出本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若学生基础一般,则可以直接让学生填写下面的填空。一边引导,一边鼓励和表扬。1.压力:接触的物体由于相互挤压产生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2.压强: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计算公式:P=F/S,单位pa。3.改变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Ⅳ.物理巴士6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建议用时5分钟!>批注:部分知识点由学生填空完成,5分钟左右完成。:压力压强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一、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密度、压力、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体积等。1.压强:SFPghP2.密度ρ=m/V3.重力G=mgⅠ.知识结构我们来做两个简单的小实验第一幅图:老师提问:通过对铅笔的受力分析,可以得到两只手指对铅笔的力的大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两个力一样大。)再问:可是,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觉不一样呢?哪一个手指更痛?(学生回答,左手更痛。)(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果学生说,因为两侧的接触面积不同,则要及时的对学生提出表扬;若学生未答出,则要告知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本次课)同理,请学生分析第二幅图的特点,并运用压强的知识点进行解释。7=Sh【学法指导】对本节常见公式及其变形必须熟记,这样才能够在压强变化题中灵活运用。二、常见题目类型:1、切割问题;2、叠放问题;3、施加外力问题。<建议用时20分钟!>题型一:切割问题例1.(嘉定区)(★★★)如图两个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其上部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他们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不能确定突破口:相同高度,想到了什么?S?V?由此想到了什么?用哪个公式?答案:C题型二:叠放问题例2:(南汇地区)(★★★)如图5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若把乙叠放到甲上面,则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下列关于压强p1、p2和p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p=2p1Bp=2p2Cp=p1+p2Dp=(p1+p2)/2甲乙答案:A小试牛刀:(浦东新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Ⅱ.典例精讲图3甲乙8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ρ甲<ρ乙。分别在这两个正方体上放物体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放上等质量的两块铁块后,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还是相等B.分别放上等质量的铁块和木块后,甲正方体对地面增加的压强大C.分别放上等体积的两块铁块后,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D.分别放上等体积的铁块和木块后,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答案:D题型三:施加外力问题例3.(黄浦区)(★★★★)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小于它们重力的竖直向上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力F甲、F乙、F丙的小于大小关系是()A.一定是F甲F乙F丙。B.一定是F甲=F乙=F丙。C.可能是F甲F乙F丙。D.可能是F甲=F乙=F丙。答案:A<建议用时5分钟!>【学法指导】在初期做题时,不能过于追求量,而是每做一道题,都要把一题理解透,尤其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常见分析方法:1.弄清题目的三个状态:①初始状态。②变化过程:③末状态:2.分析判断方法:①根据初始状态判断出密度、压强(或压力)的大小。可根据P=F/SP=ρghρ=m/V判断。②根据末状态找出未知物理量,从而确定变化量(ΔP、ΔF、Δm或ΔV等)。③结合题目所给选项找出改变(增大或减小)ΔP、ΔF、Δm或ΔV等的方法。变化的压强可以用ΔP=ρgΔhΔP=ΔF/S等分析;变化的压力可以用ΔF=ΔmgΔF=ΔPS等分析。Ⅲ.方法回顾9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才可以做到熟能生巧。<建议用时10分钟!>(10分钟小测试,共8题,每题4分,满分32分)【教学建议】做题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引导,切忌帮助学生做题。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步骤,找出其中的漏洞。1.(2012崇明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沿水平方向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答案:D2.(2012虹口一模)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
本文标题:初三TCT物理教案模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3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