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包括室内设计和艺术涂料领域。电影中的蒙太奇主要是指前苏联早期电影中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创建和发展的“蒙太奇”理论。1、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写作时采用这种方法写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2、蒙太奇广义的来说是指剪接,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3、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4、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库里肖夫实验婴儿食物一个女人躺在棺材里莫兹尤辛镜头一,一个人在笑。镜头二,一把手枪直指着。镜头三,同一个人的脸上露出惊惧的样子通过上述顺序组接起来镜头,使观众感到的是主人公的怯懦和惶恐。镜头一,一个人的脸上露出惊惧的样子。镜头二,一把手枪直指着。镜头三,同一个人在笑。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了主人公是一个勇敢的人。*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一是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如从作者的客观叙述到人物内心的主观表现,或者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种事态。没有这种交替使用,影片的叙述就会单调笨拙。二是通过镜头更迭运动的节奏影响观众的心理。叙事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杂耍蒙太奇、反射蒙太奇、思想蒙太奇)叙事表意叙事蒙太奇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这种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的或事件的当前状态,再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它常借助叠印、划变、画外音、旁白等转入倒叙。运用颠倒式蒙太奇,打乱的是事件顺序,但时空关系仍需交代清楚,叙事仍应符合逻辑关系,事件的回顾和推理都以这种方式结构。这种蒙太奇不像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但由于缺乏时空与场面的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概括,易有拖沓冗长,平铺直叙之感。因此,在一部影片中绝少单独使用,多与平行、交叉蒙太奇手交混使用,相辅相成。例如:(1)一对青年伴侣走进长城饭店餐厅。(2)服务员热情迎上,请客人坐下。(3)另一位服务员送上茶水和菜单。(4)客人满有兴趣地点菜,服务员仔细记录。(5)服务员将客人点的菜陆续送上。(6)客人吃菜、饮酒、神情满意。(7)服务员递上账单,客人过目、付款。(8)客人起身离开,服务员热情送客。表现蒙太奇是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其目的在于激发现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表现性蒙太奇是以镜头的并列为基础的,目的在于通过两个画面的冲击来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它不是为了叙事,而是为了某种艺术表现需要,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内容的画面组接在一起,产生新的含义。指同类的相加,即把不断的积累、叠加,产生一个总体印象,共有一个主题,而单独一个镜头时又不足以表达这种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十个镜头叠在一起,营造了孤清冷寂的气氛,烘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悲凉无助的心情。又如连用许多种体育比赛的镜头:踢球、跨栏、游泳、射击、登山、跳水、摔跤等等,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如某届运动会即将开幕,或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指相同的相加,即让某一内容重复出现,予以强调,突出它的重要性。通过重复的形象,多次刺激观众的感觉,加深观众的印象。有时它还产生某些联想,意味深长。他有四种形式。一是连续出现又完全相同的,即同一镜头连播几遍。二是连续出现但不完全相同的。三是不连续出现又完全相同的。四是不连续出现又不完全相同的。是一种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它的本意既是叙述故事,亦是绘声绘色的渲染,并且更偏重于后者。意义重大的事件被分解成一系列近景或特写,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质含义,渲染事物的特征。最常见,最易被观众感受到的抒情蒙太奇,往往在一段叙事场面之后,恰当地切入象征情绪情感的空镜头。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这种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法,其特点是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断性、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隐喻蒙太奇将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不过,运用这种手法应当谨慎,隐喻与叙述应有机结合,避免生硬牵强。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即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如景别大小、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静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指相反的相加,即故意把两个内容对立、性质相反的镜头连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反差,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它常能深刻揭示矛盾。对比式蒙太奇中,可以这样组合画面:1.一个大腹便便的富翁饱餐一顿以后,坐在安乐椅上休息2.一个犯人——这个富翁开设的工厂里的工人,正在监狱里坐电椅。3.富翁一按电钮,美丽的吊灯大放光明。4.监狱里也在按电钮,电流通过工人的身体。5.富翁打个哈欠躺在椅子上。6.犯人直挺挺地死去。让·米特里给理性蒙太奇下的定义是:它是通过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坏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理性蒙太奇与连贯性叙事的区别在于,即使它的画面属于实际经历过的事实,按这种蒙太奇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视像。这类蒙本奇是苏联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爱森斯坦创立,主要包含:“杂耍蒙太奇”、“反射蒙太奇”、“思想蒙太奇”。爱森斯坦给杂耍蒙太奇的定义是:杂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其间一切元素都是为了促使把导演打算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以造成情感的冲击。这种手法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所描述的事物和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同处一个空间,它们互为依存:或是为了与该事件形成对照,或是为了确定组接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反应,或是为了通过反射联想揭示剧情中包含的类似事件,以此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和意识。这是维尔托夫创造的,方法是利用新闻影片中的文献资料重加编排表达一个思想。这种蒙太奇形式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因为它只表现一系列思想和被理智所激发的情感。观众冷眼旁观,在银幕和他们之间造成一定的“间离效果”,其参与完全是理性的。罗姆所导演的《普通法西斯》是典型之作。1、比喻蒙太奇指相喻的相加,它相当于修辞学中的“比喻”,即在某一镜头之中或之后出现另一个画面,特别是空镜头。二者看似无关,没有逻辑联系,却有比喻意义。2、象征蒙太奇与比喻蒙太奇很相似,但意义较虚,一般只出现喻体,而本义让观众自己去联想和悟出。一般说来,象征多指一种精神、意念,而比喻多指具体实在的事物。如同是长城的镜头,指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时,是象征。而指解放军是钢铁长城时,则是比喻。有时二者难以分别,也不必钻牛角尖,只要泛称为蒙太奇就可以了。另外要说明一点,一组镜头常常可以兼类。如“最后一秒钟营救”,既是平行蒙太奇,又是对比蒙太奇,其中几个镜头还是呼应蒙太奇,没有必要强行分开。在电影镜头的转换、剪接中常用不同的光学技巧和手法,以达到剪辑影片的目的。现介绍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辑技巧。这是电影中最常用的一种镜头转换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从上一镜头结束直接转化到下一个镜头开始,中间毫无间隙。称为“切”。也称电影画面的渐隐、渐显。画面逐渐变暗,最后完全隐没,这种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渐隐。相反,画面逐渐由暗变亮,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叫做淡入,也叫做渐显。也是电影中镜头转换的一种技巧。有时用一条明晰的直线,有时用一条波浪型的线等从画面边缘开始直、横、斜地将画面抹去,叫划出。代之以下一个画面,叫划入。又称“溶出溶入”,也是电影中镜头转换的一种手法。在一个画面逐渐隐去(化出)的同时,另一个画面逐渐显露(化入)。这常常用在前后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场景,造成慢慢过渡的感觉。指两个画面甚至三个画面叠合印成一个画面。常表现剧中人物的回忆、梦境、虚幻想象、神奇世界等。闪回:影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与一般回忆及倒叙不同,闪回不需要中断原来场景中的动作和节奏,而撷取最富于特征、最具有鲜明形象性的动作或细节,用极其简洁明快的手法加以强调和表现,给观众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如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其表现为银幕上映出的活动影像骤然停止而成为静止画面(呆照)。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具体制作方法是,选取所摄镜头中的某一格画面,通过印片机重复印片,使这一停止画面延伸到所需长度。根据镜头剪辑的需要,定格处理可由动(活动画面)到静(定格画面),也可由静(定格画面)到动(活动画面);也有的在影片结尾时,用定格表明故事结束,或借此点题,以便给观众留有回味。焦点变虚:画面的若干画格焦点变虚,影像逐渐模糊。“虚”的速度和长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现剧中人视线模糊、昏迷等情景。分割画面:利用遮片把一个画面分割成两个、三个或更多的画面。
本文标题:蒙太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5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