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童的发展阶段陈秀芬演讲何明珠、陈睿倩整理我们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谈幼儿教育,也就是孩子的长远发展过程,以了解幼儿时期的特色与重要性。究竟孩子从小到大会经过哪些阶段,我们在这个大的格局之下,来认识幼儿时期的特殊之处。儿童至成人的发展阶段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过程,蒙特梭利把它分为四个阶段:年龄阶段名称特色独立性0-6岁婴幼儿期(Infancy)吸收性心智(AbsorbentMind)0-3岁无意识阶段3-6岁有意识阶段身体上的独立PhysicallyIndependence6-12岁儿童期(Childhood)冷静时期CalmPhase心智上的独立MentallyIndependence12-18岁青少年期(Adolescence)动态时期DynamicChange道德上的独立MorallyIndependence18-24岁成年期(Maturity)一生的使命MissionLife个人生命中的使命PersonalMissioninLife经济上的独立EconomicIndependence精神上的独立SpiritualIndependence一、婴幼儿期(零至六岁)这个阶段的婴幼儿,有一种特殊的心智,蒙特梭利称之为「吸收性心智」(absorbentmind)。孩子就像海绵一样,吸收外界给它的讯息。这个时期的学习非常快速、吸收能力非常的强。蒙特梭利甚至指出,这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因为人的智力、人格、以及心智潜能,都是在这个阶段发展出来的。近代的研究报告,已经证实了蒙特梭利的理论。芝加哥大学的布鲁博士(Dr.BenjaminS.Bloom)在《人类特质的稳定和改变》书中写到:「从受孕到四岁,个人发展了其智能的百分之五十;从四岁到八岁,则发展另外的百分之三十。…这说明智能的成长,在幼年早期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早期环境对这方面的发展,也可能有很大的影响。」幼儿早期的吸收性心智可以用照相机来比喻,孩子的头脑像照相机一样,按快门就照下整个环境画面,吸收所有细节,照十个人和照一个人,并没有造成心智上的不同负担。照片要经过冲洗、显影的过程,而儿童吸收进去的东西,或沉潜很久或很快地,会在往后的生命经验中展现出来。其中,蒙特梭利又把零到三岁称为「无意识阶段」,婴幼儿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但却有天然的强烈学习欲望,把环境融入他的生命里。至于三到六岁则称为「有意识阶段」,他知道自己在学习,且很会发问,常会问「为什么?」婴幼儿时期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身体的独立:孩子要学会运用他的身体运动器官,去走路、跑跳、说话等等。二、儿童时期(六至十二岁)这个时期是一个平静的时期,儿童情绪很平和,有稳定的学习风格,可以坐着和大家一起上课。同时,孩子继续发展自我的概念,逐渐迈向心智上的独立。所谓心智上的独立(MentallyIndependence)包括以下几方面:●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和父母是不同的个体。这时孩子要建立自我概念,知道自己是谁。●有群集现象,孩子间会出现小团体,有我和你同一国的认知出现。●推理能力出现,各样心智发展都更进步。三、青少年期(十二岁至十八岁)青春期是一个非常动态、变化非常大的时期。已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虽然他的判断可能和社会的不一样。有时候可能有反社会、反权威的情形。这个时期的任务是道德上的独立(MorallyIndependence),也就是要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此时孩子会有以下的现象:●较会反对权威,因为他想自己判断对错。●对社会生活敏感,如当时的流行语、流行的衣着、打扮。●对自己敏感,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喜欢照镜子,甚至挤青春痘。也很在意别人的批评,若有人说他怎样,常会激烈反弹。四、成年期(十八至二十四岁)成年期的课题是要发展个人一生的使命。要为个人的职业、一生的志业作准备。也开始要在经济、精神上独立,能够远离从前照顾他的人,尤其是切断与父母的精神脐带,可以没有父母独立生活。以上是各时期的特征,及必须达成的任务。若在各时期的任务未能达成,也就是不能达到这些独立的指标,就会产生问题。例如青少年期若仍唯唯诺诺,无自我的判断,则成年以后很难择善固执。另外,在成年期若未能达到精神上的独立,经常会有一些特殊的问题。一个较为极端的真实例子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虽早已成年,但与母亲之间的联系仍是很紧。他在结婚之后,仍与母亲同住,且即使晚上睡觉,房间门也不关,因为妈妈还会进来帮他盖被子。像这样就是未能达到精神独立,对往后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会有相当负面的影响。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06121824391521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TheFourPlanesofDevelopment:蒙特梭利曾把人生这四个阶段比喻成像坐飞机一样,在刚开始进入每个时期时,都会先经历一番变动的不稳定期,有如飞机遇到乱流往下;后来经过一番适应后,又如飞机遇到平顺气流般,会渐渐上升而达到较稳定的状态。其中在婴幼儿期和青少年期因生理变化剧烈,在往下的时期,会觉得孩子特别难带或特别难以相处。如两三岁的孩子常有「麻烦的两岁」、「可怕的三岁」等恶名,但三岁过后,孩子会愈趋稳定,至六岁左右达到较为平静的儿童期;可是到十二岁左右,又要开始经历青春期的风暴,经过十五岁慢慢发展,到十八岁之后才趋于稳定,至另一相对冷静的成人期。所以知道了发展阶段特性,对于处在不稳定期、难带的孩子应给予他们多一点体谅。OrganicChange:讲的是各时期生理、外观上的变化,同样在0-6岁、12-18岁各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在0-6岁婴幼儿期,孩子的身高、体重增加快速,试想,由出生时约三公斤的体重,至六岁时,已长到将近二十公斤,有多达六倍的变化!难怪孩子这时期会那么不稳定。尤其0-2岁左右,刚会走路,什么都不怕,也是最「拗」的时候,因为他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另外,在12-18岁这一时期,虽然外表上并无幼年时的巨大变化,但在内心里却是波涛汹涌,性贺尔蒙分泌旺盛,逐渐转变为成人,男生开始变声、长胡子与体毛等;女生则开始有月经、发育乳房等。所以蒙特梭利以一个医生的角度,来看0-6岁和12-18岁的孩子,就会有特别的关注与体贴。脑部与动作发展接下来,我们来看脑力与动作发展。我们所有的学习是透过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吸收环境讯息,经过大脑处理后,再透过运动器官展现出来,所以随着大脑的发育愈趋成熟,运动器官的控制也会愈来愈好。由出生到两岁,身体大动作的发展可分为抬头、撑起头、坐、站、走、拿物品走、上下楼梯并四处跑等阶段;手部的小肌肉发展依序则为反射抓握、自主性抓握、以手指控制抓握、倒水、以双手自行穿、脱衣服等阶段。坊间有各种评量孩子发展状况的测量表,可供给大家一个横向的参考,让你了解孩子的平均状况如何。不过,这只是一个参考值,孩子之间仍有很多个别差异存在。例如我生下老大后,最喜欢对孩子做这些测验、评估,因为她总是超前,让我很有成就;但生下老二后,就不做这些测验了,因为不论什么指标,他总是落后的居多。其实只要知道孩子发展的进程,在几岁大约会有怎样的发展就够了,不必去框在自己孩子身上,否则对自己和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压力。心灵世界最后,我们要来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蒙特梭利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一书第十七章爱的智慧,讲到孩子与生俱来存在于心中的爱,很感人。她说:「孩子处于敏感期,总有抵挡不住的冲动,让他对周遭的某些事物难分难舍,这种力量,其实就是他对环境的一种爱。…正由于子爱恋周遭的环境,而不是漠不关心,以致他的心智能看见大人视而不见的东西。」有人将蒙氏对儿童心灵的发现,其重要性及影响之深远,与物质世界在二十世纪重要的发现-原子相比拟。因为大人一直用自己的角度来看孩子,对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不了解。蒙特梭利用两个例子(童年的秘密第十四章)来说明成人在孩子身上的深刻影响:第一个例子是蒙特梭利的亲身经历。「一个大约两岁半的小男孩,把一双脏鞋子放在一个洁白的床罩上。我未加思索,立刻走过去拿起这双脏鞋子,把它们放到这个房间的一个角落并说到:它们很脏。然后我用手掸了掸床罩。经过此事件后,这个小家伙一看到任何一双鞋,就会跑过去指着那双鞋道:它们很脏。然后走到床前,用手掸一掸床罩,好像在清理床罩一样。事实上,刚才床罩上根本未曾放置过任何东西。」第二个例子是,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妈妈收到一个包裹。她兴高采烈地拆开包裹,发现里面有一条丝巾及一支喇叭。她把手帕送给女儿,并拿起喇叭放到嘴边吹了起来。小女孩高兴的叫道:「音乐。」之后有一段时间,每当这个小女孩摸到一块布时,她都会展开笑颜道:「音乐。」孩子们的行为不仅显示其顺从的本性,更说明暗示的强大力量。成人告诉小孩的话,就像在大理石上面刻字一样,深植于儿童的心中。大人是孩子心目中热烈爱恋的对象,孩子一心想顺服大人,但如果大人压抑孩子的本能,就会造成孩子的冲突。有一次一位妈妈来找蒙特梭利,说她一个未满二岁的小孩,每次看到楼梯都会哭闹、乱发脾气,令她很惘然,问蒙特梭利该怎么办?蒙特梭利想观察孩子的反应,就请那位母亲在楼梯前把孩子放下,结果孩子马上手脚并用地爬上楼梯,而且爬得不亦乐乎。可见得孩子的发展本能如果受到压抑,他就会发脾气。接下来,请读蒙特梭利所著作的「童年的秘密」书中的第十七章爱的智慧。爱的智慧蒙特梭利着何明珠译凡事只要按照自然法则而作,又能在生灵之间缔造和谐的,在人感觉起来,就是一种爱,而且让人可以看出,这个受造物是健康、健全的。爱其实不是因,而是果。就像行星,本身不会发光,它的光是从太阳领受而来。就爱而言,它的动力源头是一种本能,就是生命的创造力。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了爱。孩子的心里充满了这种爱,左右着他的自我实现。孩子处于敏感期,总有抵挡不住的冲动,让他对周遭的某些事物难分难舍,这种力量,其实就是他对环境的一种爱。那不只是一种情绪反应,而是一种心智的欲求,或者说「爱」,这种爱,让孩子去看、去听、从而成长。孩子天生必须遵循的这种天然的欲求,可以借用但丁的话,称之为「爱的智慧」。是爱,使得孩子敏锐而热切的去观察环境的种种样貌,对大人来说,孩子的发现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缺乏孩子那种活力。岂不是爱的特殊功效,使我们能敏锐察觉别人毫不注意的东西?爱岂不是能令「情人眼里出西施」,向我们揭露旁人不懂欣赏的细微末节和与众不同的特质?正由于孩子爱恋周遭的环境,而不是漠不关心,以致他的心智能看见大人视而不见的东西。小孩子对环境的爱,在大人眼里看来,似乎是自然的喜乐与年轻的活力,却不知道这是一种随着创造而来的精神力量与美德。孩子的爱天性单纯。他爱慕周遭的事物,让周遭的事物在他内心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滋养他的心灵。孩子情之所系,一个独特的对象就是大人。他从大人身上得到他需要的实际帮助,而且恳切索求,盼望大人供应他成长发展所需要的一切事物。对孩子而言,大人是一种可敬的生物。大人的口好像泉源,他要从中汲取话语,学习仿效。大人的言语行动,在孩子的眼里就是示范,告诉他,人的行为举止当如何。小孩子自己的生活,一开始就是模仿所接触到的大人。大人的言行动作在小孩子看来是如此令人着迷,几乎足以令他失魂落魄、心醉神迷。孩子可以对大人敏感到一个地步,彷佛那个大人附在孩子身上,在那里说话、行动。读者应该还记得那个把鞋子放在干净床罩上的小孩吧!他以后的行为不仅显示其顺从的本性,更说明暗示的强大力量。大人告诉孩子的话,往往铭刻在他心坎,如同铭刻金石之上一般,难以磨灭。另外不是还有一个小女孩的例子吗?她的母亲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有一条丝巾及一支喇叭。小孩子是如此殷切的想学习,如此热切的爱慕大人,大人实在应该审慎的衡量自己在他们面前所说的话。小孩子一心想顺服大人。可是如果大人要求他,不顾自己成长发展之所需,而摒弃某些本能,他就无法顺从了。大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要求孩子作这种牺牲,就好像是在他长牙的时候,企图叫牙齿停止生长一样。孩子发脾气、反抗,只不过展现出他内心严重的冲突:一方面想顺从内心那种不可抗拒的创造性力量;一方面又爱照顾他、关心他,但不了解他的成人。小孩子不顺服或是发脾气的时候,大人一定要记得,是这种冲突在作祟,请试着另眼看待:孩子正在奋斗、挣扎,想要保卫内心某种难以名状的澎湃活动,这活动是他成长发展所必
本文标题:蒙台梭利居家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6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