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国股市投资主体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股市投资主体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姓名:王袁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杨晓泉20090401中国股市投资主体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作者:王袁丽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董涛中国股市IPO抑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制度背景和行为金融角度的分析2009在新股发行市场中,一直存在着新股发行抑价(IPO抑价)的现象,IPO抑价是指股票上市首日的收盘价通常显著高于起发行价的现象,上市首日即可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IPO抑价这个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而我国的抑价水平要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提高社会资金配置的效率,对IPO抑价现象的研究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国内对于IPO首日超额收益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基于市场有效的一级市场抑价解释,很少有有从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以及基于市场无效的二级市场的角度进行的解释。本文从行为金融角度对我国IPO抑价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考虑我国IPO市场特定的审批制度和发行方式,创新结合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来对我国IPO抑价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原因和行为金融学角度对新股发行的超额收益率现象做出理论上的解释和实证上的分析,从新股发行的审核制度和发行制度以及行为金融学上的投资者行为,市场气氛以及从众效应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采用1996年到2008年所有在上海股票市场上市的A股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容量较大,我国股票发行制度变革的各个阶段上市的新股均包含在样本当中,这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比较少见的。在变量的选取方面,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选取能代表行为金融的各大理论的合适的变量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IPO抑价产生的原因做一个理论综述,然后对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基本现状做一个分析,接下来,对影响IPO抑价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然后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和制度背景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最后提出政策的建议。本文通过对我国新股发行抑价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行为金融理论能较好的解释我国新股抑价现象。市场气氛理论,从众效应假说以及投资者行为假说都能很好的解释我国的IPO超额收益率。在制度方面,核准制下我国IPO抑价程度仍然较高,但随着审核制度的变迁我国IPO抑价率是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的,发行方式的变化对我国IPO抑价现象解释明显,随着新股发行方式更加有效率和市场化,IPO抑价率是逐渐降低的。总体来看,在我国现阶段IPO发行效率仍然较低,仍然存在较高的IPO抑价率,其主要来自于制度方面和二级市场对新股股价拉高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本文内容的概括性介绍,主要包括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本文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为IPO抑价方面的理论。这部分内容对国内外现有的有关IPO抑价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介绍了各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及适用性。第三章为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革的介绍。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新股审核制度以及发行方式的变革历史,对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陈述,第四章为行为金融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介绍了行为金融的研究角度以及切入点,说明了投资者心理偏差是会对IPO首日回报率产出影响的,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对于IPO抑价现象的研究,包括从众效应假说,投资者情绪理论以及市场气氛假说。第五章为实证研究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这部分内容首先对IPO抑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假设以及说明了变量选取的原则,然后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回归分析,同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第六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2.学位论文戴振辉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中国股票市场非理性研究2009行为金融理论是当前在金融学术界广为关注的一个焦点。与标准金融学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更现实的指导。由于传统金融理论存在诸多缺陷,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对传统的理性分析提出质疑。人们开始转而认同行为金融学的有关理论。中国股票市场历经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一些新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出明显的非理性特征。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股票市场进一步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行为金融的主要理论、模型和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市场异常现象。以行为金融理论的视角,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的主要行为主体——政府、上市企业和投资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政府行为、上市企业行为、投资者行为的分析,揭示出各主体行为的非理性特征,进而探讨造成这些非理性行为的原因。中国政府调控股票市场时表现出政府政策不连贯,前后不一致、政府政策的预期效果取决于公众的预期、政策效果取决于政府和公众的博弈等三方面的特征。文章对中国政府非理性行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特别提出了股票市场政策制定者的思维中更多地强制国家、政府的权威和利益,而忽视个人的利益,国民也接纳了这思维,儒家思想在某个层面上仍继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在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存在两个关键的行为阻碍因素,一个来自于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一个来自于公司外部的投资者。本文从经理人非理性和市场非有效性两个相对比较极端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两个极端对融资和投资这两个公司金融政策的影响。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进行研究:(1)个人投资者如何判断股票价格波动;(2)个人投资者如何判断股票的价值;(3)个人投资者如何交易;(4)个人投资者如何管理风险与收益。从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时均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机构投资者表现出偏离传统金融理论的非理性行为,是其在利用噪声交易者(非理性的个人投资者)的“自信”认识来进行获利操作,机构投资者在与噪声交易者博弈过程中盈利。这种盈利驱使机构投资者逐渐放弃其“理性”的一面。最后,文章基于以上的研究,提出5点完善中国股票市场的建议。3.期刊论文夏冠军.张利风.XiaGuanjun.ZhangLifeng股票市场的异常现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解释-生产力研究2005,(10)本文首先阐释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五种行为模型,然后运用这五种行为模型解释股票市场中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过度反应等异常现象.行为金融理论为理解我国股票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和新的切入点.4.学位论文于奇基于行为金融的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实证研究2008股票市场自诞生以来,充当着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具有资源配置和风险定价功能。股市波动率的研究是金融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金融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被广泛的应用于风险度量、资产定价和市场效率的检验。近年来又被应用于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股市波动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为金融的发展,为研究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投资者是否理性是传统金融与行为金融的重要区别。论文从投资者非理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主要原因,并重点分析了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羊群效应以及处置效应。通过引入行为金融的核心理论—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修正用于股票市场非对称研究的EGARCH模型,并应用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非对称性,且同等程度的利好信息比利空信息影响更大。从行为金融的投资者行为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论文首先综述了股市波动性研究和行为金融中投资者心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理论上分析中国股市波动非对称的形成机制,中国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羊群效应和处置效应等心理因素是影响股市非对称性波动的重要原因。其次,在EGARCH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行为金融的价值函数,建立了基于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分析模型,并给出了参数估计方法,利用1996年12月16日到2007年8月31日的上证A股综合指数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在利好和利空信息的冲击下,投资者行为对股票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得出与国外成熟市场结论相反的实证结果。最后,论文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中国股票市场建设和投资者投资的建议。5.学位论文王旭宏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分析2009行为金融学融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研究在不确定环境下,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偏差行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行为金融学的崛起,不仅动摇了EMH的主流的地位,而且为金融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一套新的对实证检验规律的解释和新的预测方法。作为新兴的证券市场,我国股票市场参与者中,个人投资者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对于国内股票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偏差。论文首先阐述了行为金融关于投资者决策与行为偏差的理论基础,包括不确定环境下的风险决策: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直观推断法(heuristic)和不确定条件下的认知与行为偏差。然后,采用心理问卷的方式对现阶段中国个体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进行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个体投资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接着,通过对投资者个人的深入访谈及观察,也称田野式调查,研究和了解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参考点和依赖框架,以及进入股票市场后在不同阶段的决策心态和行为,对前文问卷结果进行实证分析。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规则中,参照群体、证明自己的实力,寻求锻炼的机会和特立独行主义是已有的经验研究中,很少提到的。其中自我控制对个人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笔者依据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众多且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提出规范中国证券投资行为的两条路径:外部环境因素和投资者自身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从国家,监管,信息披露,证券中介和公司治理五个方面论述。而对投资者自身主要从培养良好的心理方面给出了建议。6.期刊论文汪洋.WangYang我国股票市场行为金融的价值特征-理论月刊2005,(6)我国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特征投机--异常波动循环,引发市场参与者的群体投机效应,致使市场资本资产的投资价值为市场投机行为所淹没.波动造就了投机;投机孕育了波动.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和投机价值观明显强烈地诱导着市场参与者的投机意识和市场行为,显现出市场内在的行为金融特征.弃投资而投机是市场行为金融机制驱动的结果,亦是新生市场不可消磨的行为金融特征.7.学位论文王章红行为金融理论及股市投资者行为研究2006传统金融理论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基础之上,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有效市场假说”难以解释的“市场异象”越来越多,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其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悄然兴起并动摇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权威地位,它突破了传统的“理性”的局限,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从而形成了行为金融学基础理论:期望理论,并对市场异象如羊群效应、过度反应和价格惯性等进行了合理的解释。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发展中,长期以来,一直贯以“政策市”的称号,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分布畸形结构以及股票市场天然的制度缺陷,使得我国的股票市场与西方成熟的市场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主要运用西方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对我国的证券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在股票推荐事件下,我国的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研究证实中国股票市场与西方行为金融学者所观察到的金融市场行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过程中,仍然受到投资者个体情绪和社会情绪的影响,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人,市场也是非有效市场。而且,从整体上看,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挖掘活动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价值,反而产生了过度的波动。最后,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股市投资者行为研究,建议投资者应充分利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投资决策,同时,政府应规范证券咨询活动,鼓励证券分析师为投资者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引导价值投资。8.期刊论文
本文标题:中国股市投资主体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9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