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七章领导艺术教学目的
章目第七章领导艺术教学目的熟悉三国领导者领导方式、了解高效团队的建设。教学重点曹操用人的方法;曹操智囊团的作用教学难点曹操对智囊团的驾驭教学内容第七章领导艺术第一节用人艺术曹操知人善任,宽宏大度,讲求民主,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使用得当,为后来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求贤礼士中国有句俗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操一共下了三次求贤令,甚至提出对那些“贵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各州郡长官,名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的用人尺度是很宽的,所以他招纳的人才也特别多。被他称为“张良”的荀彧以及才华出众的郭嘉都先后从袁绍那里来投奔他,跟杨奉作战时,他得了徐晃;攻打徐州,他从被俘人员中挑选了张辽;在关渡之战中,把张郃弄到手,这些人都为曹操出谋献策,立了大功,这些人都成了他的骨干力量。曹操三次出榜招贤,因贤求贤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的思想。礼贤下士是对待贤才的基本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人都渴望被别人理解、尊重,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在这方面要求就更为强烈。例如:公元210年,袁绍七十万大军与曹操七万人马对峙官渡,两个月后,曹操军力渐乏,粮食不足,陷入进退不能的困境。正在忧愁不已时,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深夜来访,曹操喜出望外,连衣服、鞋子都没穿好,跌足出迎,远远望见许攸,就抚掌大笑,然后携手共入,并先拜于地,许攸本来是在袁绍处受了委屈才连夜投奔曹操的,心中还考虑曹操是否能“收录”自己,今见曹操以大礼相待,深受感动,遂向曹操献上火烧袁军粮食的计策,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二、惜才如命曹操善于用真情招揽贤才为己所用,曹操两哭典韦,三哭郭嘉就是很好的例子。曹操一哭典韦是在典韦死时,当时曹操引兵讨伐张绣,误中张绣奸计,身陷重围,典韦梦中惊醒后,“奋力向前”死战不退;血流满地而死,曹操得以脱险。曹操整顿军队,击退张绣后,立即祭奠典韦,并亲自哭而祭之。第二年,曹操再次引军至宛城攻击张绣,曹操忽然大哭,众人不知何故,曹操哭罢解释道:“去年于此吾折了大将典韦,不由大哭耳!”曹操第二次哭祭典韦时,在全军都引起震动,从士卒到将领,均为曹操的真情所动。曹操三哭郭嘉更令人感动。一哭郭嘉身染重病,当时曹操采纳郭嘉建议,率大军远征辽西沙漠。一路上风沙弥漫,人马行进十分困难,郭嘉因水土不服而“卧病”床上,曹操十分心疼,前来看望,流泪道:“因我欲举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致染病,吾心何安”,几句关心和爱护的话语使郭嘉深受感动。二哭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痛哭,并对文武百官说:“诸君年齿,吾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胸崩裂矣”,众人听了,无不为郭嘉之死感慨,更为曹操惜才而感动,都愿为曹操尽忠效力。三哭郭嘉深谋远虑,郭死前曾给曹操留下一封信,曹操依言而行,斩杀二袁,获得大胜,曹操叹服郭的料事如神,又想起郭为自己出谋划策十余年,屡建奇功,不禁触动了怀念之情,于是又领众人到郭嘉灵前哭祭。三、容人之量,宽人大度曹操在用人上,不计较个人恩怨,官渡之战后,清理战场时缴获一批信,皆是曹操中有人暗通袁绍之信,这些人心里终日惴惴不安,而有谋士建议“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对这批书信,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这种明智的做法使那些与袁绍暗中交往的人感激涕零,愿意为其尽忠效命。同时也使曹操在众人面前树立了能容人之短的良好形象,最大限度地笼络了人心。再说一下曹操曾经“失态相迎”的许攸,许攸虽然才智过人,也有明显的弱点,他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在立下战功后,更是居功自傲,甚至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带兵入冀州的时候,他纵马来到曹操身旁,当众人的面问曹操:“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门?”许攸可能没意识到,这句话有两点让人无法忍受,一是在众人面前直呼曹操的乳名,没有一点上下尊卑之序,给曹操难堪。其二是他将打败袁绍,占领冀州的功劳归为己有,让其他文臣武将做何感想?而曹操听了这话仅是付诸一笑,没多说什么,正是因为曹操有这样的风度,所以他团结的人越来越多。四、讲究民主,集思广益曹操在用人上是讲究民主,让部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看有没有跟自己的观点相符的,他从不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以免束缚部下的思想。每次战争前,他都召集大家,集思广益,曹操每当对军国大事作出决策时,都要征求部下的意见,这是他的事业所以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反映了他进步政治家的积极进取精神。这在权力至上的当时,以一个管有重兵,把持朝政,集兵权政权于一身的诸侯来说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袁术、袁绍这些人当初拥兵之重不小于曹操却败于曹操,这方面就是曹操取胜的关键原因。五、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曹操同孙权一样,也善于协调部属之间的关系,用其所长,张辽大战消遥津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当时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下皖城,指向合肥的时候,守卫合肥的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的七千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果内部不能通力合作,必败无疑。而这三个人“皆素不眭”。张辽有勇有谋,能统率大局。乐进稳健,李典儒雅,李、乐很早跟着曹操对后投降的张辽不服气,在关键时刻,曹操派人送来一个木匣,上书“贼来乃发”,并在文书内对合肥的防御做了具体的安排,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征,乐将军守城,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之命令,表示与来敌“决一死战”。李乐被感动,表示愿听指挥。后来大败吴军,差一点捉住孙权,从这一点安排上反映出曹操高超的用人艺术。一是他了解张、李、乐三人不和,由他出面三人比较能够接受。二是乐进守城是其长处,张、李在重要关头能够服从大局。第二节高效团队——曹操智囊团一、曹操智囊团的形成智囊团成员:司空掾、丞相掾为其掾属,据《三国志》统计:其智囊团有87人,2人为汉官、85人为掾属:第一组:荀彧、田畴、荀攸、贾诩、袁涣、张范、凉茂、国渊、王修、邴原、崔琰、毛玠、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娄圭、许攸、钟由、华歆、王朗、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刘资、司马朗、梁习、张既、温恢、贾逵、杜畿、郑浑;第二组:王粲、卫觊、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繁钦、路粹、丁仪、丁廙、杨修、桓阶、陈群、陈矫、徐宣、卫臻、卢毓、和洽、常林、杨俊、杜袭、赵俨、裴潜、韩暨、崔林、高柔、孙礼、王观、辛毗、杨阜、高堂隆、满宠、田豫、牵招、郭淮、徐邈、胡质、王昶、载凌、郭谌、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郗虑、侯声、司马懿二、人才聚集1、征辟。这时两汉选举的正常途径。2、投效。荀或、郭嘉、桓阶、贾诩等人的投效最具典型意义。荀、郭两位大才都是从鼎盛的袁绍营垒中投过来的,桓阶说长沙太守张羡反对刘表,贾诩说张绣投曹操,都是在官渡之战相持而袁强曹弱之时,他们深邃的洞察力远远高于时人之上。3、推荐。荀或知人,他对于曹操智囊团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荀或前后所举,“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郎、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或所荐还有戏志才、郭嘉、杜畿,皆一代风流。4、纳降。以许攸、陈琳、牵招为代表。5、强征。如司马懿、阮瑀。三、智囊团的治政作用:1.劝曹操迎献帝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192年,毛玠最先向曹操提出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当时天子远在长安,还提不到议事日程。公元196年,天子还洛阳,曹操让群僚讨论,荀或坚定地主张迎献帝都许。曹操采纳此计,从此占领了政治的制高点,得了全局的优势,处处主动。2.广收名士以临州镇。曹操初临兖州,因言议杀名士边让,激起了陈宫、张邈之叛,险些使船翻了个底朝天。曹操吸取教训,为司空、丞相后以崔琰、毛玠、何夔、徐奕、鲍勋、陈群等名士为东西曹掾,典选举,所举皆清正之士,网罗了大批名士为掾属。名士累世为地方望族,振臂一呼,士民景从。曹操派出智囊名士出宰州郡,入为公卿,利用他们的声望和才干稳定纷乱的政治局势。《何夔传》裴注引《魏书》曰:“自刘备叛后,东南多变,太祖以陈群为酇令,夔为城父令,诸县皆用名士以镇抚之,其后吏民稍定。”3、智囊团的经济方略:提出了“修耕植、兴屯田、储军资,深固根本,以成霸王之业”的经济方略。枣祗等人主持其事,以后刘馥在扬州屯田,卫顗在关中屯田,贾逵在豫州屯田,邓艾在淮南屯田,有军屯,有民屯,都取得了好成绩,解决了前线军粮。曹操以此“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4、智囊团的军事方略:智囊团替曹操顺应形势制定战略方针,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战略。第一阶段,官渡之战之前,荀或与郭嘉定计,先南后北,对抗袁绍。公元197年,袁绍与曹操书,“其辞悖漫”,曹操震怒,恨不得立即与袁绍决战。荀或、郭嘉认真地分析了形势,认为曹操四面皆强敌,若要攻克争天下的袁绍,宜先壮大自己。荀或提出了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兼并群雄的战略方针。钟繇镇抚关中,是为远交。郭嘉说:“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公元198年曹操攻破张绣,东灭吕布,公元199年又灭袁术,刘备起事徐州,郭嘉、程昱劝曹操迅速扑灭,然后全力对付袁绍。官渡之战以前,曹操四面临敌,但始终没有陷入两线作战,而是一个一个歼灭对手,显示了正确的战略方针的威力。第二阶段,官渡之战以后,荀或、郭嘉画计,先扫河北而后南下。曹操和诸将欲乘官渡战胜之威,南击刘表,壮大力量。荀、郭都反对这一错误决策。荀或说:袁绍战败,应乘胜追击,如“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曹操顿悟,复屯兵于河上,不停顿地进击,经过了七年的征战,平定了河朔,击败了乌丸,解除了南下的后顾之忧。曹操北征乌丸,诸将惧刘表遣刘备袭其后。郭嘉说:刘表坐谈客,自己的才能不如刘备,不敢重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第三阶段,赤壁战后。曹操为避免两线作战而转为防御,挑动吴、蜀内讧,坐收渔人之利。公元219年,孙权上书讨羽自效,董昭建议将孙权书信驰驿以弩射示羽,关羽战败,不加追击,存之以为孙权害。赵俨在襄阳亦劝曹仁不追。这一着很有效,吴蜀交恶。智囊团临阵画计,使曹操多次避免了惨败,甚至覆灭的危机。最主要的有两次:第一次,公元194年荀或、程昱临阵应付陈宫、张邈的突变事件,替曹操保住了兖州甄城、范县、东阿三城。袁绍使人说操迁家居邺,袁曹连和,所谓“连和”不过是投靠的外交用语。程昱谏曹操岂可临事而惧,为“韩、彭之事”,打消了曹操连和的念头。第二次,公元200年荀或、荀攸、贾诩、以及阵前投归曹操的谋士许攸等共献奇策,赢得了袁曹战略决战的官渡大捷。此外,公元198年荀攸、郭嘉画计引泗、沂水灌城灭吕布的下邳之战;公元208年荀或画计南下荆州之战,公元211年贾诩画计离间马超、韩遂的渭水之战;公元215年刘哗画计灭张鲁的汉中之战等都显示了智囊团的重大作用。四、曹操对智囊团的驾御及影响:1、人尽其才。袁绍能聚人而不能用人,他只是为了名誉把人才作摆设,“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曹操聚人是要用人之长,“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2、诱以官禄。建安十二年大封功臣二十余人为列侯,同时又下分租令与诸将掾属及死事之孤,“庶以畴答众劳”。建安十三年南下荆州,论荆州服从之功,封侯十五人,功勋卓著的智囊受封后还不断增邑。史称曹操赏罚分明,“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3、笼以权术。陈琳为绍草檄骂曹操,辱及三代,后被俘,曹操惜其才而用之。张绣在战场上杀其子曹昂,后绣投操,立功封侯。官渡之战许下群僚及郡县多与袁绍通书,曹操破绍得书,“皆焚之”,宣言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显得十分豁达。不过这都是表面现象,曹操的哲学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陈寿评他善于“矫情任算”,其所欲杀者,则“以法诛之”。《赵俨传》裴注引《魏书》载,曹操使人搜阅绍记室,发现阳安郡都尉李通没有与袁绍相通,并断定这是赵俨劝说李通的结果,这一条记载说明曹操在当众烧书前早已录了黑名单。崔琰之死、毛玠之叹都有人告密,说明曹操组织有特务网,暗中监视百官。曹操又以联姻的方式笼络智士,如以女安阳公主妻荀或子荀恽。4、辟为掾属。此谋出于郭嘉。智囊团八十余人,出宰州郡,入为公卿,但身份都是曹操的掾属。智囊既为曹操掾属,则有主仆之分,他们不知有国家,但知有曹操。曹操通过广辟
本文标题:第七章领导艺术教学目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