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13台资企业在香港上市问题之研析[1]
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問題之研析EconomicResearchVolume8357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問題之研析李佳貞∗壹、前言貳、台資企業在港上市之概況參、台資企業在港上市之可能原因分析肆、未來台資企業在港上市之可能趨勢及對我國經濟影響之分析伍、吸引台資企業回台上市之可能方向陸、結論摘要自2005年2月鴻海集團將旗下手機代工事業富士康獨立分割在香港上市獲得佳績後,引發了新一波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的熱潮,且其規模有大型化的趨勢。針對此一問題,本文首先就歷年來在香港上市的55家台資企業,分析其集資金額、產業結構、股價表現及市值金額等概況;其次並從香港的優勢及我國對兩岸政策相關限制的角度,分析台資企業在港上市的可能原因;同時也探討未來台資企業在港上市的可能趨勢及對我國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最後,則針對前述問題提出吸引台資企業回台上市的政策方向與建議。∗經濟研究處專員。本文承洪處長瑞彬、陳副處長寶瑞、邱組長秀錦及匿名外審提供寶貴意見,謹此致謝。經濟研究第8期EconomicResearchVolume8358AStudyontheIssueofTaiwaneseEnterprisesListinginHongKongChia-chenLeeSpecialistEconomicResearchDepartment,CEPDAbstractThesuccessfulIPOinHongKongbyFoxconnInternationalHoldingsLtd,asubsidiaryoftheHonHaiGroup,inFebruary2005,hasencouragedawaveofTaiwaneseenterprisestoseekpubliclistingonHongKong'sstockmarket.Moreover,thesizeoffirmsjoiningthistrendhasbeengettinglarger.Toaddressthisissue,thispaperfirstgivesanoverviewofthe55TaiwaneseenterpriseslistedonHongKongfrom1990toOctober2007,withanalysisoftheirIPOproceeds,businessstructure,shareperformance,valueofmarketcapitalization,etc.Secondly,thepapertriestofindtheunderpinningforcesbehindthistrend,byexaminingHongKong'sadvantagesandTaiwan'srestrictionsoncross-straiteconomiclinks.Thirdly,thepaperexploreslikelydevelopmentsofthistrendanditspossibleimpactonTaiwan’seconomy.ThepaperendswithconclusionsandrecommendationsonhowtoattractTaiwanesefirmsbacktolistingonTaiwan’sstockmarket.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問題之研析EconomicResearchVolume8359壹、前言自2005年富士康在香港上市大放異彩之後,帶動新一波台資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惟也造成了台股邊緣化的隱憂。依2006年的資料觀察,香港交易所上市家數較前年同期成長4.3%,韓國、新加坡也成長4~5%;2007年前9個月,香港續成長4.4%,星、韓也維持成長態勢,然而,反觀我國,2006年底我國上市家數為688家,較前年衰退0.3%,2007年前9個月上市家數衰退幅度更擴大為-1.3%;而上櫃家數2006年、2007年前9個月的成長率雖分別成長5.6%、1.3%,但其成長率已較往年大幅降低。雖然我國資本市場的成長減緩並非全然與台資企業陸續在香港上市有關,惟依麥肯錫2006年的統計,至少有超過200家的台商在未來2至3年內有意前往香港籌措資金,支應大陸事業的業務發展所需。事實上,這些企業雖有在香港掛牌的意願,但對於淵源極深的台灣,也可能尋求掛牌的機會。為避免國內資本市場逐漸萎縮,政府一方面有必要檢視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之問題,二方面也應積極思考如何吸引台資回台上市,並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貳、台資企業在港上市之概況台資企業赴港上市起源於1990年湯臣集團在香港掛牌,其後經濟研究第8期EconomicResearchVolume8360裕元企業及康師傅控股分別於1992、1996年在香港上市,是90年代10餘家赴港掛牌台資企業中最具代表性之企業。然而,最引人矚目的,是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於2005年2月28日在香港上市,該公司以每股3.88港幣掛牌以來股價表現傑出,至2007年9月底止已達每股21.3元,市值逾1,500億港幣,上市兩年餘暴增了近6倍。由於富士康在香港上市的成功經驗,掀起了台資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後續包括家具大廠順誠控股、光學大廠精熙國際、食品大廠的大成企業等均先後在香港掛牌上市。為整體探討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的表現概況,本文謹從下列五個層面來分析:一、以掛牌家數觀察據統計,自1990至2004年的15年間,共有35家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而自富士康在香港上市後,台資企業在港掛牌家數則有加速的趨勢,2005、2006年分別為8、5家,2007年前9個月即有7家,累計不到三年的時間有20家台資企業在港上市。合計目前共有55家台資企業在香港主板掛牌,占香港主板總上市家數1,013家的5.5%。且值得注意的是,這55家均是在大陸設有生產事業的台資企業。二、以集資金額觀察2003年以前台資企業在港掛牌的集資金額均較小,自2004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問題之研析EconomicResearchVolume8361年出現大幅的增加1,占香港主板新股集資金額的比例也持續上升,累計2007年前9個月,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募資金額占該股市IPO總金額的4.3%。以平均集資金額來看,自2001年來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平均集資金額約9.7億港幣2,若與香港股市2001至2006年新上市299家公司共募集714.2億港幣,平均每家集資23.9億港幣的情況相較,顯然在香港上市的台資企業平均規模不大,集資金額不及在港上市公司平均值的半數。表12001年以來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之家數及籌資金額一覽表集資金額(億港幣)上市家數(家)平均每家集資金額(億港幣)該年度具代表性之上市公司20011.230.420026.341.6自然美2.8億20038.724.3嘉泥4.9億、味丹3.8億2004158.8531.7中芯138.6億、晶門科技12.1億200574.089.3富士康33.7億、順誠控股21.8億200612.652.5精熙5億、瀚宇博德6億2007(1-9月)69.079.8九興30億、達創14億、大成9億合計330.6349.7註:2000年以前台資企業在港上市家數共計21家。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12004年因中芯半導體募集138.6億港幣使當年金額大增。2惟若扣除中芯半導體的138.6億港幣,則平均每家集資金額約5.8億港幣。經濟研究第8期EconomicResearchVolume8362三、以產業結構觀察台資企業在港掛牌初期,多以製鞋、成衣、食品等傳統產業為主,而2004年以後不僅在港掛牌家數及集資金額出現大幅的增加,產業結構也逐漸有所變化。由圖1顯示,2004年之前在港掛牌之台資企業,多為傳統產業,電子業僅占了23%;然而2004年後逐漸轉向以電子業為主的科技公司,包括中芯國際、富士康、晶門科技等,合計有超過半數的台資企業均為電子產業。圖1在港掛牌之台資企業所屬產業結構圖前期(1990-2003年)後期(2004-2007年)水泥7%製鞋20%電子23%食品7%其他(多為傳統產業)43%電子56%汽車8%機械8%其他28%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四、以市值觀察至2007年9月底止,在香港上市的55家台資企業中,扣除已下市的2家,餘53家台資企業的平均市值為72億港幣。與同期間香港整體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174億港幣相較,台資企業的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問題之研析EconomicResearchVolume8363平均市值不及半數,表示台資企業在香港股市中仍多屬中小企業的型態。另方面,若與台灣相較,台股同期間平均上市公司的市值約330億台幣(約80億港幣),而在香港上市的55家台資企業中,僅有9家達到此一水準,顯示在香港掛牌的台資企業,其市值規模多數均不及在台掛牌的企業。五、以股價表現觀察至2007年9月底止,在香港掛牌的55家台資企業中,有2家已經下市,29家跌破新股上市的承銷價格,僅24家企業目前市價仍高於承銷價。然由於近年來香港股市大漲,許多股票也隨之水漲船高,若進一步與香港股市漲幅相較,在前述24家市價高於承銷價的台資企業股票中,僅有14家的股價漲幅表現超過大盤。換言之,在55家在港掛牌的台資企業中,僅約四分之一的企業股價表現較佳,而其多屬知名度較高、資本額較大的大型企業。整體而言,在鴻海集團將大陸轉投資事業富士康獨立分拆於香港掛牌上市後,台資企業循此模式在港上市者確有增加的趨勢,且規模也逐漸擴大,其中更以電子業為大宗。而就台資企業在香港掛牌後的表現來看,多數表現並不理想,僅有少數大型企業如富士康、裕元、康師傅、台泥國際、冠捷電腦、永恩國際等表現較為出色。(55家在香港上市之台資企業資料詳附表)經濟研究第8期EconomicResearchVolume8364參、台資企業在港上市之可能原因分析如前述,高達四分之三在港掛牌的台資企業股價表現並不理想,且事實上,在香港掛牌的作業成本較高,除了需負擔掛牌的年費外,初次上市時更要支付保薦人、律師、會計師等團隊約800至1,000萬港幣的服務費用及集資額2.5%至5%不等的承銷費用,平均而言,在香港上市的費用約較台灣高出四倍。然而,在此情況下,為何仍有台資企業希望在香港上市?本研究謹從下列三個層面分析可能的原因:一、香港結構上的優勢(一)位居中國門戶香港自從與大陸簽訂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備忘錄」(CEPA)之後,其作為大陸市場「跳板」的角色更加鮮明,也成為外商(包括台商)與大陸合資的重要管道。尤其,香港擁有國際化的金融環境,跨國投資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都在香港建立業務據點,以便於從事大額的集資並尋找戰略性合作夥伴。因此,若台資企業在香港掛牌後,不僅國際能見度較高,也較容易找到跨國(包括大陸)的企業夥伴,引進策略資源。(二)香港股市體制完善香港股市不僅法制健全、監管架構完整,且公司治理制度完善、國際化程度高,因此,若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不但有助於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問題之研析EconomicResearchVolume8365國際知名度的拓展,也能獲得較高的評價。尤其,目前外資企業在大陸上市的手續複雜,且透明度不高,因此,部分台資企業基於籌資及提高知名度的需求,乃轉向香港上市。此外,由於台資企業往往會利用免稅天堂作為第三地赴大陸投資,而香港允許企業以免稅天堂作為上市主體,因此台商企業不需重新調整組織架構,也不需考量在此一調整過程中所帶來的租稅問題。相對的,台灣目前尚未開放以企業以免稅天堂註冊地的方式上市,也使台資企業因此卻步。(三)資金運用不受限制香港對於外匯進出無任何限制,企業可依自身需求自由運用,十分便利;其次,依香港稅法規定,股東獲配之股利無須繳納所得稅,對公司大股東來說更是一大誘因。此外,香港已於2006年取消課徵遺產稅,更吸引資金流往香港。二、香港股市表現出色近年來香港股市大漲,除了中國經濟成長的支撐,帶進源源不斷的新掛牌公司外3,更是受惠於豐沛的資金動能,而香港能吸引龐大資金不斷流入的原因包括:3重量級的大陸國有企業,如中國石油、中國人壽、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
本文标题:13台资企业在香港上市问题之研析[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2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