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行政领导领导的含义•依据法律或组织规则,行使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只能产生一定的组织,服务于组织。•领导是一种统御和指引部属的行为过程。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1.领导是一种管理行为和管理过程2.领导是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的实践过程.3.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领导是一种领导者有目标的管理活动.行政领导的特点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2.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3.有鲜明的政治性。行政领导的作用•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行政领导贯穿公共行政的全过程。•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行政领导者的类型•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分为政治领导者、经济领导者、文化领导者及其他方面的领导者。•按照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分为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和基层领导者•按工作职责和产生方式划分:政务类行政领导者。行政类行政领导者----不是决策者,属于执行者和具体事务的管理者。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选任制—直接或间接选举制度产生•委任制—相关部门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考任制—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聘任制: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行政领导权力1.领导权力是决策权。拉斯韦尔在《权力与社会》中就持有这种观点。2.领导权力是一种能力。摩根索认为:领导权力是指人们对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能力。3.领导权力是一种关系。4.领导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赫希认为:领导权力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各种人和物的支配力量。行政领导权力的构成•权力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是从合法的权力中产生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职位因素: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构成因素。2.资历因素:资历是一个人的资格和经历。3.传统观念因素:传统和习惯都是最稳定的文化和力量,甚至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改变。•非权力性影响力:对领导对象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品格因素:它涉及领导者的道德情操、品行作风等个人修养的问题。2.能力因素:领导者的能力是一个组织或一项行政管理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关键。3.感情因素4.专业因素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1.合法权力:即法定权力,是指领导者在行政组织中所具有的法律地位。2.奖惩权力:这是领导者权力的重要来源,它产生于合法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专家权。知识也是一种使人服从的力量。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由于部属对领导者的认同或敬慕而服从领导。行政领导责任的含义•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的,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行政领导者发行责任,完成工作任务,也是对国家应当承担的一种义务。•行政领导责任分为四种1.政治责任:一般是由直接或间接选举的行政首长对国家宪法和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的责任。2.法律责任。行政主体与管理对象发生的法律关系,它产生法律责任。3.行政责任: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处理公务时,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责任。4.道德责任:恪守行政道德和社会道德。行政领导责任的内容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领导特质理论•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的六种特质理论:应具有身体特点、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任务定向和社会技能。•具备某些特质确实能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没有一种特质是成功的保证。领导行为理论•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以及不同的领导行为对部属的影响,以求寻求最佳的领导行为。•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确定领导者应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以及哪一种领导行为的效果最好。四分图理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斯多基尔、沙特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把领导行为归纳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1.低关心人、高组织的领导者,最关心的是工作任务。2.高关心人、低组织的领导者大多数重视相互之间的信任、尊重和合作。3.低组织、低关心人的领导方式效果较差。4.高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方式效果较好。领导方格理论•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理论。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工作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1.1)型:贫乏型领导•(1.9)型:乡村俱乐部型领导•(9.1)型:任务型领导•(5.5)型:中间型领导•(9.9)型:协调型领导(最高效率领导方式)PM型领导模式•美国学者卡特赖特和詹德在《团体动力学》中提出了PM型领导模式:所有团体的组成,或者是以达成特定的团体目标为目的,或者是以维持及强化团体关系为目的,为此可分为三类领导行为方式。•目标达成型(P型)、团体维持型(M型)、两者兼备型(PM型)领导系统模式美国密安大学教授利克特提出领导系统模式:1.专制独裁式2.温和独裁式:下属有评议的自由,并授予下属部分权力,执行任务稍有灵活性3.协商式领导:领导对下属有一定的信任度4.参与式民主领导:由群众制定目标,上下处于平等地位,有问题民主协商和讨论,由最高领导做最后决定。领导作风理论•勒温以权力定位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分为三种:1.专制式的领导作风2.民主式的领导作风3.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在独裁和民主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领导行为方式,构成一个连续带,连续带模式表示一系列民主程度不同的领导方式。•菲德勒的权变模式:将与领导有关的情境因素分为三种: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要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或者改变领导方式、或者改变领导者所处的环境。•通路—目标模式基本要点:要求领导者阐明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帮助下属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之能顺利达成目标。•领导—参与模型•五种领导方式:①领导者运用自己的资料,自己作决策。②从下级获得必需的情报,自己作决定。③听取下级的意见,领导者决策。④听取集体意见,领导者决策。⑤让下级集体知道问题,集体讨论获得一致意见。•不成熟—成熟理论•一个人由不成熟转变为成熟的过程,会发生七个方面的变化:1.从被动到主动2.从依赖到独立3从少量的行为到能做多种的行为4.从错误而浅薄的兴趣到较深而较强的兴趣5.从时间知觉性短到时间知觉性较长(过去与未来)6.从附属的地位到同等或优越的地位7.从不明白自我到明白自我、控制生我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起来考虑。有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指示(高任务—低关系)•推销(高任务—高关系)•参与(低任务—高关系)•授权(低任务—低关系)变革型领导理论•巴斯的变革型领导理论基本要点:交易型领导者能够确定工作人员如何做才能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这种领导者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并且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信心。变革型领导者强调的是对自身和工作价值的重要性的认识,强调献身精神和超越自我。•豪斯的个人魅力领导理论基本要点:豪斯认为个人魅力型领导者有极强的自信心、支配欲,组织成员对其道德的公正深信不疑,有较高的目标,超越自我。因此,个人魅力型领导者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素质: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泛指事物本来具有的内在特征。•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行政领导者所具备先天的心理和智力,经过后天教育与实践所形成的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心理特点、文化修养、智慧、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时代性: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和任务,对领导者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层次性:处于不同层级、肩负不同责任的领导者,素质要求也是不同的。必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低阶层—47:35:18中阶层—27:42:31高阶层—18:35:47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政治素质1.坚定信念,忠于国家,忠于党2.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文化素质1.一般文化知识:有扎实的哲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哲学为行政领导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科学提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2.专业知识3.管理知识•道德素质1.大公无私,克己奉公2.实事求是。这是行政领导者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质。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4.个人修养。与人为善,尊重人,对人有爱心•心理素质1.敢于决断的气质2.竞争开放型的性格。领导者应有敢为天下先、善于争先的品格。有开放的心态,宽阔的胸襟,公道正派的作风3.坚忍不拔的意志行政领导者的能力•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1.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决策能力:国家的兴衰,政府管理的成败关键取决于行政决策的成败3.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4.应变能力:处理自然界和国内外突发事件的能力。它是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的集中体现•人际关系的能力1.激励人的能力。领导艺术主要是激励人的艺术。善于启发人的需要和动机,善于为组织成员注入动力和活力,善于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2.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坚持原则,待人以诚,交人以心,感人以情,处事以真,与人为善,平等相处,没有处理不好与同事之间关系的。•技术能力1.技术能力就是专业能力2.对高层行政领导者抽象思维和决断能力要求较高,比重最小的是技术能力3.对中层行政领导者的人际关系能力要求比较高4.对下层行政领导者的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一、填空题1.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_____、考任制和____四种。2.通过直接或间接制度选举产生的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_____。3.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_____。4.行政领导责任分为政治责任、_____、行政责任和_____。5.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_____的核心内容。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了_____理论。二、单项选择1.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制2.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选任制B考任制C委任制D聘任制3.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归属权B决策权力C合法权力D奖惩权力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核心内容。A行政道德B社会公德C职业道德D社会行为道德三、多项选择1.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制E考核制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A决策权力B权力性影响力C合法权力D奖惩权力E非权力性影响力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决策权力B归属权C专业知识权D奖惩权力E合法权力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四分图理论B领导系统模式C领导方格理论DPM型领导模式E领导作风理论5.下列属于行政领导者素质特点的是()。A系统性B社会性C发展性D层次性E时代性6.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A政治素质B文化素质C道德素质D心理素质E身体素质
本文标题:第六章行政领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