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秦安县兴国五小孙红霞应用题作为一个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载体出现,是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其思维品质、发展其能力的主要途径。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策略。一、引导画线段图,培养形象思维。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于刚接触应用题的小学生,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通过“看、听、说、写”的训练,为文字题的教学打好基础。在教学文字应用题时,首先应让学生学会读题,会找条件和问题。(读,是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思维训练,读能制约看的速度,提高看的正确率,为思维提供准确的信息。)然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上线段图进行引导,起初学生还可能看不明白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只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就会逐渐看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借助线段图会突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更有助于寻找解应用题的突破口,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自己的解题之中。例如:仓库原来有一袋粮食,卖掉50千克后,还剩30千克,仓库原来有多少千克粮食?对于这类题有些学生就会去找所谓的关键字“还剩”,就会得出50-30=20(千克)的错误答案,而如果画线段图,就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原来的粮食分为两部分,即卖掉的与剩下的,要求仓库原来有多少千克粮食,就要把两部分加起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卖掉的50千克还剩30千克?千克二、以问题为着眼点,培养逆向思维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互为因果的,具有可逆性。“倒过来”思考的逆向思维方式,能起到突破性的效果,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例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植树37棵,四年级学生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学生植的树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5棵,五年级植树多少棵?分析:要求五年级学生植树多少棵?就必须知道五年级学生植的树跟那个年级植的树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找条件,就会找到条件一:五年级学生植的树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5棵,从而使学生知道必须先求三、四年级学生植树的总数。要求总数,就必须知道三、四年级每个年级植的树,这样就迫使学生再去找第二、第三个条件,即三年级学生植树37棵,四年级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找到条件以后,学生很容易就算出三、四年级学生植树的总数,37+37×2=111,然后根据条件一就可算出五年级学生植的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就要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在解题中注重学生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练习,加强新旧对比,掌握解题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路,活跃思维。例如:修路队修一条5400千米长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学生就会得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时,再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同学们受到表扬,自然情绪高涨,提出许多关于和、差、倍的问题。(1)两天共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共修了多少千米?(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几分之几?多修多少千米?(3)第一天修的是第二天的几分之几?第一天修的是第二天修的几倍?对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加敏捷。总之,在教学中,长期地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可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扎实,运用得更灵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的目的。
本文标题: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4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