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内容第四章实践和认识第一节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三节真理及其检验标准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发展的规律第一节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一节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和社会是通过实践而存在的,它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交错点”和“中介”,通过它,主体和客体才相互作用。第一节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目的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社会制约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以及精神生产实践活动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莫泊桑挨踢)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华佗拜师)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哥伦布)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草船借箭)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咏菊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第一节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二)对认识的几种不同看法(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四)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主客体的含义2、主客体的关系3、认识的本质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主客体的含义认识主体中介客体具备一定认识能力并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主客体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媒介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谁认识?认识什么?中介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客体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审美关系价值关系认识被认识改造被改造体验美感知美创造美有用性效益性基本的首要的决定能动的反作用主客体之间的认识、改造、价值、审美关系3、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二)、对认识的几种不同看法(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首先,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其次,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辩证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被动反映论(或机械反映论)认识就象“照镜子”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机械的、一次性的反映能动反映论意识反映客体,是积极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反映能动的反映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认识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并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这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这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不可知论可知论先验论反映论被动反映论能动反映论(四)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论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的反映论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主要内容第四章实践和认识第一节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三节真理及其检验标准一、真理的客观性二、绝对性和相对性三、真理的检验标准四、真理发展的规律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的两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对立: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区别:阶段反映的内容特点感性阶段初级现象外部联系直接性具体性形象性理性阶段高级本质规律内部联系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联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首先,要以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这些感性材料必须是十分丰富的而不是零碎不全的,感性材料残缺不全则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其次,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的加工改造。加工改造的方法就是辩证思维方法即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等。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认识切忌主观臆想3、反对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错误观点(1)唯理论唯理论片面地夸大理性认识,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就是类似唯理论的错误。(2)经验论经验论片面夸大感性认识,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才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的错误就是类似于经验论的错误。唯理论与经验论哲学家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的错误错误理论上实践上夸大理性认识重要性,否定感性认识作用,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感性认识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认识可以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唯理论经验论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作用主体的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影响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认识起到一个激发、调节和导向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1、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2、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把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二,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必须为广大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科学的力量在于人们对它的了解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认识不断反复的原因2.认识无限发展的原因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循环往复以至无穷1、认识不断反复的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主观方面,人们总是受到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等条件的限制。客观方面,客观事物有一个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也有一个逐步暴露的过程;人们的认识也要受一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第二,从某个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但对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而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2、认识无限发展的原因从时间上看,一个过程向另一个过程的推移和转化是无限的;从空间上看,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物质的结构和层次也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反复性无限性受客观发展的限制受主体本身的限制客体发展的无限性人类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主要内容第四章实践和认识第一节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三节真理及其检验标准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第三节真理及其检验标准*(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同时,真理的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都是人的思维所特有的,是主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必然在真理观上坚持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实用主义真理观杜威胡适真理就是人们造出来供人们使用的工具。真理就好比给我们摆渡的船和做媒的媒人。帆船太慢了,换只汽船。这个媒人不行,打他一顿媒拳,换一位靠得住的朋友做大媒就行了。(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限性、无条件性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2、真理的相对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低速运动的物体高速运动的物体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开普勒布鲁诺伽利略哥白尼真理确定性、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和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1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