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瓦斯隧道监理控制要点
1瓦斯隧道监理控制要点瓦斯隧道在施工前,重点审核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案、通风检测、预防瓦斯突出、喷出的措施和揭煤方法。第一节《钻爆作业监理控制要点》1、瓦斯工区钻孔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开挖工作面附近20m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5%;(2)必须采用湿式钻孔;(3)炮眼深度不应小于0.6m;2、瓦斯工区装药与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爆破地点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2)爆破地点20m内,矿车、碎石、煤碴等物体阻塞开挖断面不得大于1/3;(3)通风应风量足,风向稳,局扇无循环风;(4)炮眼内煤、岩粉应清除干净;(5)炮眼封泥不足或不严不应进行爆破。3、瓦斯工区的爆破作业必须采用煤矿许用炸药,有突出地段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的含水炸药。4、瓦斯工区必须采用电力起爆,并使用煤矿许用电雷管。严禁使用秒或半秒级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大于130ms。5、瓦斯工区采用电雷管起爆时,严禁反向装药。采用正向连续装药结构时,雷管以外不得装药卷。在岩层内爆破,炮眼深度不足0.9m时,装药长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1/2;炮眼深度为0.9m以上时,装药长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2/3。在煤层中爆破,装药长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1/2。所有炮眼的剩余部分应用炮泥封堵。炮泥应用水炮泥和黏土泡泥。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应用黏土炮泥填满封实。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泥。6、爆破网路和连线,必须符合下列要求:2(1)必须采用串联连接方式。线路所有连结接头应相互扭紧,明线部分应包覆绝缘层并悬空。(2)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若必须在同一侧时,母线必须挂在电缆下方,并应保持0.3m以上间距。(3)母线应采用具有良好绝缘性和柔软性的铜芯电缆,并随用随挂,严禁将其固定。母线的长度必须大于规定的爆破安全距离。(4)必须采用绝缘母线单回路爆破。(5)严禁将瞬发电雷管与毫秒电雷管在同一串联网路中使用。7、电力起爆必须使用防爆型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一个开挖工作面不得同时使用两台及以上起爆器起爆。8、在低瓦斯工区和高瓦斯工区进行爆破作业时,爆破15min后应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瞎炮、残炮等情况,遇有危险必须立即处理。在瓦斯浓度小于1%,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解除警戒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开挖工作面工作。瓦斯突出工区爆破作业应在揭煤爆破15min,应由救护队员配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器到开挖工作面对爆破效果、瓦斯浓度等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通知送电、开动局部通风机。通风30min后,由瓦检人员检测开挖工作面、回风道瓦斯浓度,并开挖工作面瓦斯浓度小于1.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时,方可通知工地负责人允许施工人员进洞。9、洞内开挖作业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即上孔后、装药后、起爆后、进行瓦斯检测,瓦斯日报,即每日瓦斯检测后,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第二节《揭煤防突控制要点》1、煤层超前探测(1)接近突出煤层前,必须对设计标示的各突出煤层位置进行超前探测,标定中突出煤层准确位置,掌握其赋存情况及瓦斯状况;(2)在距初探煤层位置10m(垂距)处的开挖工作面上打3个超前探孔,并取岩(煤)芯,分别探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上部及左右部位煤层位置;(3)按各孔见煤、出煤点计算煤层厚度、倾角、走向及与隧道的关系,并分析煤层顶、底板岩性;(4)掌握并收集探孔施工过程中的瓦斯动力现象;3(5)各探孔施工应满足下列条件:1)每个探孔应穿透煤层并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2)正式探测孔应取完整的岩(煤)芯,进入煤层后宜用干钻取样;3)各探孔直径不宜小于76mm;4)钻孔过程中应观察孔内排出的浆液、煤悄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2、揭煤前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1)在瓦斯突出工区施工时,应在距煤层垂距5m处的开挖工作面打瓦斯测压孔,或在距煤层垂距不小于3m处的开挖工作面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2)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应从下列五种方法中选用两种方法,相互验证。石门揭煤可采用瓦斯压力法、综合指标法或钻屑指标法,对于煤巷掘进宜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钻屑指标法或“R”指标法。1)瓦斯压力法;2)综合指标法;3)钻屑指标未能;4)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5)“R”指标法。(3)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中有任何一项指标超过临界指标,该开挖工作面即为有突出危险工作面,其预测时的临界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参照表6.2.3中所列突出危险性临界值。表6.2.3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临介值序号预测类型预测方法预测指标突出危险性临界值1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预测瓦斯压力法P(MPa)0.74综合指标法D0.25K20(无烟煤)、15(其他煤)钻屑指标法△h2(P2)160(湿煤)、200(干煤)K1[ml/(g·min1/2)]0.4(湿煤)、0.5(干煤)2煤巷开挖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Q4“R”指标法Rm6钻屑指标法△h2(P2)160(湿煤)、200(干煤)K1[ml/(g·min1/2)]0.4(湿煤)、0.5(干煤)最大钻屑量(kg/m)6(4)钻孔过程中出现顶钻、夹钻、喷孔等动力现象时,应视该开挖工作面4为突出危险工作面。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1)经预测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时,施工单位应在揭煤前制定包括技术、组织、安全、通风、抢险,救护等技术组织措施。(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宜采用钻孔排放。(3)钻孔排放瓦斯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钻孔排放应先进行设计;2)钻孔排放设计内容应包括:煤层赋存状况、煤层参数、预测时的各项指标、排放范围、钻孔排放半径、排放时间、排放孔个数、每个孔长度和角度、排放孔施工及排放期间的安全措施等;3)排放时间、排放半径及排放孔个数,应根据排放范围及隧道总工期综合分析确定,其排放范围及排放孔角度可参照表6.3.3取值。表6.3.3钻孔排放参数排放范围(m)排放半径(m)排放时间(d)排放孔角度(°)左右上下水平角仰角倾角≥5≥5≥5—7≥30.3~1.015~300-900~450~204)钻孔排放位置应设在距煤层垂距不小于3m的开挖工作面上;施钻时各孔应穿透煤层,并进入顶(底)板岩层不小于0.5m。5)钻孔排放布孔时,在煤层厚度1/2处的孔距不应大于2倍排放半径,一般孔底间距不大于2m,并以此计算各孔的角度和长度。6)当煤层倾角小、煤层厚、一次排放钻孔过长、俯角过大时,可采用分段分部多次排放,但首次排放钻孔的穿煤深度不得小于1.0m。7)瓦斯突出工区,宜采用上下半断面长台阶法开挖,利用上部台阶排放下部台阶的部分瓦斯,其台阶长度应根据通风需要和隧道结构安全、围岩稳定性综合考虑确定;8)下部台阶瓦斯排放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可在上部台阶底部打俯角孔排放;②孔距与排距宜为1.0m:③每排排放钻孔连线应与煤层走向平行;59)排放孔施工前应加强排放工作面及已开挖段的支护,防止坍塌造成突出;10)排放孔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施钻,钻孔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其角度和长度;11)排放孔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各种异常情况及动力现象,当某孔施工中动力现象严重,可暂停该孔施工,待其他孔施工完后再补贴该孔;12)每钻完一个孔应检测该孔瓦斯浓度,以后每天进行两次,掌握排放效果和修正排放时间。(4)钻孔过程就加强工作面风流及回风流中瓦斯浓度检测,当排放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5%时,应立即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加强通风。4、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防突措施实施后,必须进行效果检验,以确认防突措施是否有效,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应在距煤层2.0m垂距的岩柱以外进行。(2)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宜按表6.4.2中的方法之一进行。表6.4.2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及临界值序号检验类型检验方法检验指标检验指标临界值1石门揭煤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钻屑指标法△h2(P2)200(干煤)、160(湿煤)K1[ml/(g·min1/2)]0.5(干煤)、0.4(湿煤)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Qm(L/min)42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R”指标法Rm6钻屑指标法K1[ml/(g·min1/2)]0.5K1[ml/(g·min1/2)]200最大钻屑量(kg/m)6(3)防突效果检验指标的临界值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当无实测数据,可参照表6.4.2所列指标。检验结果其中任何一项指标超标,或在打检验孔时发生喷孔、顶钻、夹钻等动力现象时,则认为防突措施无效,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4)采用一次性排放时,应检验工作面前方上、中、下、左、右各部位的排放效果,当采用分段分部分次排放时,每次只检验排放部位的排放效果。5、石门揭煤及煤巷掘进(1)揭煤前应进行石门揭煤设计,其内容包括:揭开石门、半煤半岩等各阶段施工方法、支护手段、组织指挥、抢险救灾方案及安全措施等。(2)采用震动放炮措施时,石门开挖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垂距是:急倾斜6煤层2m、倾斜和缓倾斜煤层1.5m,如果岩层松软、破碎、还应适当增加垂距。(3)石门揭煤宜用微震动爆破法。(4)不同倾角、厚度的煤层可用下列方法揭煤:1)急倾斜和倾斜的薄煤层,应一次全断面揭穿煤层全厚;2)急倾斜和倾斜的中厚、厚煤层,一次全断面揭入煤层深度宜为1~1.3m。3)缓倾斜煤层,应一次全断面揭开岩柱,当倾角小于12°,岩柱水平长度大时,可刷斜面揭开煤层。(5)在半岩半煤和全煤层中掘进应符合下列要求:1)揭开煤层后,应检验开挖工作面前方10m上、中、下、左、右范围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如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掘进5m、再检验10m,再掘进5m,即应始络保持工作面前方有5m的安全区。如任一指标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时,应采取充防突措施,直至有效。2)每循环进尺不宜超过1.0m,在全煤层中掘进应少钻孔、少装药,且必须采用电煤钻钻孔。3)在半煤半岩中掘进应在岩石炮眼中装药,其总药量为普通爆破药量的1/3或1/2,煤层中如煤质坚硬,需爆破时,必须采用松动爆破。4)在软弱破碎岩层或煤层中掘进,应采用超前支护或预注浆,防止坍塌,引起突出。5)爆破后应以喷锚支护,及时封闭瓦斯。(6)仰拱应先施工,保证拱、墙、仰拱衬砌形成闭合整体。(7)煤系地层设防段的二次模筑衬砌应预留注浆孔,衬砌完成后应及时压浆,充填空隙,封闭瓦斯。第三节《施工通风控制要点》1、一般规定(1)瓦斯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编制全隧道各工区的施工通风设计,并考虑各工区贯通后的风流调整和防爆要求。(2)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应建立瓦斯通风监控、检测的组织系统,测定气象参数、瓦斯浓度、风速、风量等参数。低瓦斯工区可用便携式瓦检仪,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除便携式瓦检仪外,尚应配置高浓度瓦检仪和瓦斯自动检测7报警断电装置并配备救护队。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的安设应符合铁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2、通风系统(1)非瓦斯工区的施工通风方式宜采用压入式或混合式。低瓦斯工区的施工通风方式应采用压入式,也可采用巷道式。(2)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施工通风方式宜采用巷道式。(3)瓦斯隧道各工区在贯通前,应做好风流调整的准备工作。贯通后,必须调整通风系统,防止瓦斯超限,待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4)瓦斯隧道各开挖工作面必须采用独立通风,严禁任何两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5)瓦斯隧道需要的风量,必须按照爆破排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以及瓦斯绝对涌出量分别计算,并按允许风速进行检验,采用其中的最大值。(6)按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风量时,对于低瓦斯工区,应将洞内各处的瓦斯浓度稀释到0.5%以下;对于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其长度较大的独头坑道,应将开挖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稀释到0.5%以下;平行导坑仅作巷道式通风押顺风道时,其瓦斯浓度小于0.75%。(7)瓦斯隧道施工中防止瓦斯积聚的风速不宜小于1m/s。(8)瓦斯隧道施工中,对瓦斯易于积聚的空间和衬砌模板台车附近区域,可采用空气引射器、气动风机等设备,实施局部通风的方法,消除瓦斯积聚。(9)瓦斯隧道在施工期间,应实施连续通风。因检验、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查瓦斯浓度。
本文标题:瓦斯隧道监理控制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5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