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
《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内蒙古财经大学资环学院教案开课单位土地资源管理系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学授课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授课教师(教案编写人)王雄授课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编写时间:2016年4月《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土地规划的概念、意义及与有关规划的关系一、土地规划的概念1.复习有关概念土地(广义):指地理上位于地球表面的一定区域,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动植物群、水文等自然因素及过去、现在人类活动成果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构成,既包括大气层、地表层与地下层构成的垂直剖面。内容上:包括了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质量即土地的生产能力,也即是对农、林、牧生产有利于与不利的各种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相互制约过程的总和。就我国而言,客观上,土地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我国人均14.40亩。而世界平均为45亩;质量上类型多样,并富有潜力,全国74%的土地已利用或可利用于农、林、牧生产。土地资源:指人们可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生产劳动场所,是一种有限资源,存在着一个合理使用问题。国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其含义:是指一国人民赖以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包括该国的领海、领空、领土(既开发利用资源的权力);二是指这个地域内的全部资源。我国国土:领土960万km2;领海计算面积(以12哩计算)计35万km2;领空则包括领土、领海范围的上空。国土资源(广义):指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由土地、水、生物、矿物、海洋和气候等六个方面资源组成。社会经济资源指人口、劳力、交通、物质技术、农、工、商等资源。为了管理好土地,使土地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各地国土部门需要完成的有关文字材料:xx土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报告);xx土地资源;xx国土资源(小范围内土地资源差异不大,如县级);xx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xx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往往与土地利用规划一起进行,并包括在其中)。除此以外,还有城市规划,菜田规划,土地开发垦复规划。有时还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特殊土地利用、开发整治规划。如:攀西亚热带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新四川的攀西开发是重点)。2.土地规划(1)概念:是指以经济、技术科学为基础,从一个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出发,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计划指导下,研究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之规律的科学。特点:强调合理“利用”和“管理”包括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及各类用地的具体的合理利用,强调农业利用,农业利用规划是土地规划的主体。(2)内容:按任务划分: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称区域性土地规划(比较专业叫法):客观控制性的,不涉及农业、工业、交通、城镇等各种用地内部规划(P87-89)。此外,在总体规划操作中还要搞一系列专题研究。专题研究:为搞好总体规划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如:耕地动态平衡研究;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土地环境评价与保护研究;土地利用分区研究;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②各种用地内部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通常叫部门规划。如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利水电业)用地规划;工业(含乡镇企业)用地规划;交通用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等。③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开发区用地规划、土地整理等规划。此外,还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如下的研究:(专项规划)农业开发区域总体规划(相当于农业用地规划,但更具独立性);中低产田土开发规划;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人口发展与布局规划;科教发展规划;邮电通信发展规划;金融、保险、文、卫发展规划。(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P87-P89P19按对象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二、土地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1)为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提供保证: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经济发展的势头是很好的,有目共睹。但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即农业的战略地位有所忽略,投入减少(95年全省省对农业投入平均每亩不足0.5元,同期的其他项目投入?),生产资料涨价,农民负担加重,一些地方领导对农业的领导有所放松,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挫折;耕地锐减,出现了开发区热,圈地热,盲目性大,土地占用失控,92年全省净减少优质耕地30万亩;农业结构不合理(弃粮种果、花、草等),环境污染严重(不断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土地利用规划以符合法律的形式将各类用地合理地分开,并加以保护。如基本农田,就是长期不得占用。(2)满足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经济越发展,越要搞好土地的客观调控,越需要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单方面强调保护耕地,不追求发展是不行的。如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必须强。四川与沿海差距很大,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必须要有发展的空间,以便抓住机遇求发展,必须协调好“吃饭”与“建设”二者的关系。不能将耕地都保护起来。(3)满足合理配置优化土地资源组合的需要:国情省情都说明: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耕地资源更是缺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一系列专题报告研究,搞清土地资源的特点,发展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如通过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即可知有多少可宜农、宜林、宜牧。土地整理?(4)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的划拨、出入和使用,都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进行,以加强宏观调控。随着市场经济建立,实施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建立了土地使用市场,运用计划控制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没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哪些土地该进入市场,就没有依据,就会造成客观失控。(5)强化土地利用用途管制原则及措施: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利用的客观管理,是土地战略性、超前性的工作,它体现了政府对土地的统筹安排和行政管理职能,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只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年度用地计划,按计划审批土地,土地管理就不会出大问题。三.土地(利用)规划与有关规划的关系(1)与经济、社会、科教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的关系经济、社会、科教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总规划,是管总的。其它专业和部门规划要服从它,并与它相衔接,它指导其它规划的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化要《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以战略规划为依据。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必须考虑到“九五”计划及2000年以后较长时间(10-2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规划,以及重点建设规划等重点材料。(2)与国土规划的关系国土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条件,按规定程序制定的全国或一定范围内的国土开发整治方案。它包括了资源们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整治、保护两大主要内容。它也是一个综合性,战略性,超前性的规划。它的主要任务是大的生产空间分布和区域合理分工,发挥区域优势,不是具体安排。如搞华北平原区域规划,必有一个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治理内容;四川盆中丘陵国土规划,应有一个等坡地水土流失治理内容;攀西地区国土规划,应包含一个烤烟基地建设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国土规划为依据。例:98年洪灾,长江上游(三州、雅安等)水土流失治理,自然禁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测量土地应以此为依据。(3)与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又叫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是对农业,特别是大农业即农、林、牧、渔全面开发和发展的总体安排与部署,是一项专业性的综合发展规划,既包括大农业,农、林、牧、渔,还包括乡镇工业、农村第三产业、农村工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等农村经济内容。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都是国民经济大致规划的重要专业规划,其重点都是要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只不过前者更全面,包括内容更广泛,后者侧重于农业。(4)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P6)城市规划的用地指标,要受土地利用的总体控制,土地利用规划要与城市规划法相衔接,按标准的城市规模安排土地指标。(5)与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关系: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了满足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农产品需求而确定的农《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田,它具有总体与局部的统一,客观控制与微观落实的统一,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统一的特点。(后面来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是专项与总体的关系,既强调规划,又强调实施,它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与核心。在实践中,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一道进行。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城市规划法》,并与《农业法》、《水利法》、《水土保护条例》、《森林法》相衔接。总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其为基础,并与这些规划相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专业性的规划,但不同于一般行业性规划,它既是一个客观的、长远的、综合性很强,带战略性的规划,又是一项比较具体的安排,并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和详细程度。一切生产力布局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安排,以及发展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土地的空间上,这些土地资源的合理安排与部属都需要土地利用规划来安排。第二节土地规划学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理论和研究方法一、性质土地规划的最终目的是研究特定范围内合理组织利用土地的问题,研究中受到经济规律指导,并吸收利用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如农业区划、土壤区划、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植物区划等)来探索区域性或基层单位的土地利用方法与规律。因此,土地规划的性质应属于土地利用经济的一个分支,属于经济学的范畴的学科,是一门涉及多种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的经济科学。二、任务P18-19共4条(从总体层次细部完成各项任务)(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功能。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条件,在区域发展战略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加以合理组织并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基础和依据。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在不增加土地投入的条件下,实现土地产出增长以获得结构效应的有效途径。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三)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土地利用的存在总是立足于一定的空间。土地利用规划属于空间规划。不同空间的内涵特定要素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了解决上述两者之间的不一致性,要求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布局。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就是要最终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地落实于土地之上。(四)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土地利用的微观设计。宏观布局主要解决用地的数量和位置,微观设计则要在此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地率。土地利用的微观设计是内涵和外延扩大土地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土地持续利用的巨大潜力源。三、土地利用规律体系:P20(一)按层次:总体、详细、专项规划。(总体包括若干专题研究)。(二)按性质:行政区、自然区、经济区、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三)按深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四)现行使用体系: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制。四、基本原则P401、综合分析与持续发展的原则土地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又有其社会经济属性的一面,在进行土地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全面考虑土地的各个构成因素。从土地的自然性方面考虑,应考虑因地制宜,发挥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从土地经济属性看,应考虑如何使土地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土地社会性看,应妥善安排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妥善处理好生活用地与生产用地
本文标题:《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5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