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模板(老)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剖析自评报告专业带头人:XXX团队主要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企)二O一二年六月1目录第一部分专业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第三部分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第四部分实践教学第五部分专业教学团队第六部分教育思想转变与教学管理第七部分人才培养质量第八部分专业特色与创新2第一部分专业基本情况1.1专业设置与定位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1.3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机制与途径1.4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第二部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2.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2.3课程体系构建第三部分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3.1教学内容改革3.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3.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第四部分实践教学4.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4.2顶岗实习4.3实践教学条件4.4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第五部专业教学团队5.1教学团队结构5.2教学团队建设5.3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3第六部分教育思想转变与教学管理6.1教育思想转变6.2教研教改成果6.3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6.4专业经费投入第七部分人才培养质量7.1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7.2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7.3学生满意度7.4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第八部分专业特色与创新8.1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4一级指标1.专业基本情况关键剖析要素1.1专业设置与定位自评结果要点说明专业设置与调整主动适应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每年进行区域(或行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调查分析。依据说明:1.物流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背景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08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1%。2010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8182亿元,同比增长14.9%,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人才被列为国家紧缺人才之一。成都市各类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邮政、烟草、港口、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运输管理、商品配送、仓储管理、库存控制、国际物流运作、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策划和管理等专门人才的需求旺盛。当前物流人才的需求一般包括4个层次:第一是中职层次,节点性、操作性初级管理人才;第二是高职层次,综合性、高技能操作管理人才;第三是本科层次,学科性、物流策划、管理人才;第四是研究生层次,研究人才、学术性高级管理人才。表1物流人才需求层次中职层次节点性、操作性初级管理人才高职层次综合性、高技能操作管理人才本科层次学科性、物流策划、管理人才研究生层次研究人才、学术性高级管理人才随着跨国生产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不断抢滩中国市场,长沙市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建设,长沙物流人才需求出现了国际化、复合型的新特点。2.专业设置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7年9月,是针对湖南省及全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物流人才需求特征而设立的。专业名称来自于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物流包括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一系列服务程序和环节,每一个程序和环节之间既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而任何一个程序和环节的进行都必须依靠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手段来完成,因此,用涵盖了物流运输、5仓储、装卸等在内的“物流管理”来定义这一系列服务程序和环节是科学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物流管理专业符合规范的高职专业名称,专业代码-620505。支撑材料目录:(1)近三年学校招生简章。(2)本专业近三年概况(含专业名称、设置调整时间、分年级学生人数等)。(3)专业设置申报、备案的原始材料;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批准专业设置的有关文件。(4)近三年本专业的社会、行业背景调查分析,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包括人才数量和质量规格)的现状调查及预测分析。(5)对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的分析报告。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的说明及相关资料。6一级指标1.专业基本情况关键剖析要素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自评结果要点说明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措施得力,服务相关产业的振兴和发展。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结构达到重点专业的水平(1)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渠道,引进一批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聘请专家作为本专业兼职教授,定期举行学术讲座。(2)大力支持教师的进修和深造。未来本专业力争每位教师进修、实践、访问研究半年到一年,力争本专业在教师数量、学历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达到重点专业的水平。2.大力改善教学条件,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1)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实验室,建立固定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满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教学的需要。(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使教学集视、听等众多知觉于一体,努力探索活泼、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3)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紧跟国际物流管理的前沿,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3.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在授课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的同时,稳定教师与课程的长期战略定位,实行老教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着力培养和保持名优课程。4.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教研与科研成果产出率大幅提高培养和形成稳定的科研学术团队,凝练出本专业的特色学术研究方向,初步设定为农产品物流与合作物流、中等城市及县域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行业分析及战略规划等。积极探索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政府部门从事实践调研,形成产、学有机结合的机制。坚持服务社会的宗旨,以提升团队科研能力和影响力为目标,积极承揽和参与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和咨询项目。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每年至少请1名校外本专业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学术合作,每年至少派1~2名骨干教师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5.完善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使专业发展逐步进入规范化的轨道制定和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倡教学研究资源和成果共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物流管理专业档案库、图书资料库、数据库。7支撑材料目录:(1)专业建设规划;(2)专业设置和调整审批材料;(3)申报各级重点、特色、示范专业的相关证明材料;省及学院的批准文件;。(4)近三年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方案。8一级指标1.专业基本情况关键剖析要素1.3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机制与途径自评结果要点说明(1)产学研结合组织体制机制建设有创新,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有成效;(2)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依据说明: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按认知与体验、岗位实训与技能考证、综合模拟实训与生产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实践训练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通过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方案合理的实习教学基地,形成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物流综合模拟实训室、仓储管理与配送实训室、国际物流实训室、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电子沙盘实训室。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目标:建成教学、生产、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为了适应学院的不断发展,学生不断增加的需要,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进行增加,形成系列实训基地。(1)立足长沙市,以长沙市内社会行业为重点,加快市内实习基地建设,与长沙的一些物流公司相联系,保证管理类学生的实习和就业。(2)面向国内经济发达地,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专业,有组织地到国内经济发达地跨省建立省外实习基地,建立省外就业基地办事处。(3)大力发展“校友联络中心”的作用,增强校友之间的联络,进一步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加大校友的宣传力度。(4)与“智联招聘”等就业网站联系合作,进一步拓展学生就业空间。(5)及时检查和总结表彰,不断提高实习基地建设水平。学院每学年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负责人座谈会,倾听实习单位的意见,不断总结和交流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对实习基地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我院人才培养的需要。9支撑材料目录:(1)学校、专业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各种文件;(2)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一览表和工作情况资料;(3)学校及系关于教师密切联系行业企业责任的有关制度及实施情况;(4)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及开展订单教育等合作情况;(5)合作企业一览表、合作协议复印件;(6)近三年产学合作每年工作计划、总结。10一级指标1.专业基本情况关键剖析要素1.4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自评结果要点说明(1)落实教师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的责任,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2)面向社会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推广、技能培训等方面有明显成果和效益;(3)专业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专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毋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1.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2.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师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等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11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支撑材料目录:(
本文标题:专业剖析自评报告模板(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7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