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中国美术史(总-上)
中国美术史(总)第一课:中国美术发展的特点•和文学的靠近•风俗对美术的影响•中国传统心理积淀和文学的靠近•人类最初的美术产生似乎有同源性。(美术的起源,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表现说等)但中国和西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在形式上和内在的审美、思维方式上都呈现出来很大的不同。•题材方面:•魏晋南北朝开始明显和文学靠近:《女史箴图》、顾恺之.如“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洛神赋图》•在空间艺术中追求时间性:文学——时间艺术时间性流动绘画——空间艺术空间性固定绘画的叙事性的中西差别,见《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更多文人加盟画坛。•宋代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林泉高致》•明代产生一个对文人画发展至关重要的论家——董其昌。《南北宗论》•渐修和顿悟。风俗对美术的影响•丧葬制度——帛画,漆棺、青铜器、壁画等。(马王堆帛画)•民俗——多次的民族大融合。•箕坐和跽坐,见《高逸图》中国传统的心理积淀•道德、学问、才情、思想的画外之道(气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心印)•人格的建立在绘画史上的作用。•人品与画品•特殊性:名字避讳含蓄的表达: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道释。第二课:•原始时代的美术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000新石器時代NeolithicAge30th–21stcent.B.C.夏Xia21st–16thcent.B.C.商Shang16thcent–1028B.C.西周WesternZhou1027–771B.C.春秋Spring-and-Autumu770–476B.C.戰國WarringStates475–221B.C.秦Qin221–207B.C.西漢WesternHan206B.C.–A.D.24東漢EasternHanA.D.25-220三國ThreeKingdomsA.D.220–265西晉WesternJinA.D.265–316東晉EasternJinA.D.317–420南北朝NorthernandSouthernDynastiesA.D.420–589隋SuiA.D.589–618唐TangA.D.618–907五代FiveDynastiesA.D.907–960北宋NorthernSongA.D.960–1127南宋SouthernSongA.D.1127–1279遼LiaoA.D.947-1125金JinA.D.1115–1234元YuanA.D.1279–1368明MingA.D.1368–1644清QingA.D.1644–1911中華民國A.D.1911-1949岩画艺术•岩画:是崖画和岩刻的合称,是指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内容涉及到狩猎,耕种等谋生手段,舞蹈、祭祀等生活场面,也有与原始人密切相关的图腾、神灵等,全面展示了人类蛮荒时代的生活。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古代文化现象。•分布:中国最重要的有30处左右,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新疆阿尔泰山岩化、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南方有云南沧源岩画、广西左江岩画等。可能中原的岩画破坏比较大。•年代:年代从3万年前——元明清的蒙古人都有创作。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原始氏族部落的作品。人面岩画—太阳崇拜•远古狩猎世界大观-阴山岩画。北方游猎民族的驻牧和狩猎之地。内容丰富:各种动物、狩猎、放牧、舞蹈、手印、蹄印、日月星辰、人面、车辆等。•程式化:头型轮廓的边缘,布满毫芒状物,一般都可在山口,面朝东方;成群分布,构成庞大的人面壁;面部呈现喜怒哀乐的表情;图像间点缀有星、月等天体形象;都是正面;头型轮廓外有四射的光芒;面部庄严肃穆,神圣感。•贺兰山口人面像:面具。南方岩画•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大都在江河两畔的崖壁上分布;大多用赭红色颜料画成;以表现人物的活动为主,和北方草原表现动物为主迥异;大型祭祀场面多。•云南沧源:•广西花山岩画:陶器•造型艺术的先驱:绘画艺术的早期呈现;雕塑艺术的雏形。•实用为主:汲水器、炊煮器、食器、储藏器等。•新石器的时代彩陶地域分类:•仰韶文化(距今8000年左右)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三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花瓣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轮制黑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网船型彩陶壶•半坡型彩陶因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人面与魚形的组合是它的代表性纹饰。•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和圆底盆,此外还有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形瓶等,诸如杯、钵、罐、瓮、盉、甑、釜、壶等也都烧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庙底沟型彩陶是因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而得名,它晚于半坡型彩陶。•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此外还有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等。•彩绘主要用黑或紫黑色,纹饰有几何形图案,如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带状纹、平行条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物纹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马家窑型彩陶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晚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型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造型有侈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盆、敛口深口瓮、侈口有肩尖底瓶等。•彩陶底以橙黄为主,常绘黑彩,也有黑白两色和黑绘中加绘红彩的。•仿生花纹仍多鸟纹及鸟纹变形纹,波纹线很多,螺旋线最为出色,具有柔和均匀,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和强烈的动感。•另外,有不少彩陶的通体画满花纹,又有内彩,内彩即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各类型•仰韶文化半坡型:195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造型单纯•纹饰:1,动物,鱼、蛙、鹿、鸟,典型的有人面鱼纹、网纹、鱼鸟结合。2,几何、抽象化的动物、植物。3,编织纹。•庙底沟型:1953年河南陕县庙底沟,甘肃、青海、陕西、山西等,多呈倒三角形,给人饱满、轻盈的感觉。•纹饰:1,人物纹,如舞蹈纹盆。2,动物纹,蝌蚪、蛙。3,最典型的是漩涡纹、波浪纹,有强烈的起伏运动感。第三课:先秦*美術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青铜器•青铜、青铜时代•青铜,即红铜与锡、铅、镍、形等化学元素的合金,商周时称金或吉金,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能铸造出用于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器物、生产工具替代原有石制工具。它的出现对人类生产力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是青铜,由此人类告别石器时代而进入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已有三千年历史。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器型分类•炊煮器:鼎、鬲、甗(鼎是煮肉食的,立耳、圆腹、三足或立耳、方身、四足。“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解字》)•意思引申:三方面力量抗衡-分量重-国家政权-重要•食器:簋、簠、豆、盂•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尊、卣(基本形制为扁圓、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壶、觥、罍、盉、瓿、方彜;斝、爵、角、觶、觚。•水器:匜、盤、鉴•乐器:钟、镈、铙、铃•兵器:戈、矛、钺•其他:铜镜、炉、辖、带钩等青铜器的演变•青铜冶铸工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形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1,萌生期:(夏代),初具规范,器壁匀薄,造型轻薄,纹饰简单。•2,育成期:(商代前期),是青铜器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逐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3,鼎盛期(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造型厚重华丽,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体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出现了向重食器体制转变的端倪。青铜器的演变2•4,转变期(西周中晚期、春秋早期),形成重食的系统,新的器型出现。端庄厚重,风格趋向简朴,纹饰多为动物变形,长篇铭文增多。•5,更新期(春秋后期至战国),再次出現高潮。列国青铜器区域特征鲜明。青铜器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出现很多谲奇精丽之器。造型精巧,细线雕刻的狩猎、宴乐、攻战等反映现实生活的图像流行,失蜡法产生,并出现以金、银、红铜、玉石等镶嵌的各种图案和画像的新工艺。青铜器的纹饰•几何纹饰:原始几何纹样的继续发展。西周中期以前,几何纹样主要有云雷纹、涡纹、方格纹、连珠纹、乳钉纹、弦纹等,西周中期以后主要有环带纹、窃曲纹、鳞纹、重环纹、瓦纹等。•云雷纹:也称回纹,是上周时期青铜器上出现最多的几何纹,尤其在殷商时期常作为底纹,在装饰中形成一个灰面,成功地烘托着主题纹样。其中圆形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可做任意形式的变化。青铜器的纹饰•动物纹样:西周中期以前青铜装饰以动物纹样为主,常见的有象、虎、犀、熊、鹿、牛、马、羊、兔、蝉、龟、蛙、鱼等。称为象生动物(大都装饰在器物的口沿、提梁、耳、足部位)。想象动物纹样:饕餮纹、夔纹、龙纹(蟠螭纹)、凤纹。•饕餮纹:饕餮一词出现于《吕氏春秋》,宋人运用于青铜器纹饰。又称兽面纹,其形象特征为仅有动物的面部,以其眼睛最为突出,并以两铸片接缝处的扉棱为其鼻部,鼻下有虚出的口,配以卷曲的角和耳。整个商代和西周中期以前的青铜装饰,都以这种兽面饕餮据于器物的主要部位。第四课:深沉雄大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汉绘画•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秦汉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是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多有此功能。•东汉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墓室壁画•湖南长沙马王堆(其中以马王堆一号墓彩绘画最为成熟,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工笔重彩画珍品,勾线匀细有力,图案飞游腾跃,用笔与后人总结的“高古游丝描”相符;设色以矿物颜料为主,厚重沉稳,鲜丽夺目而又谐调;构图以密托疏,采用规整、均衡的图案结构与写实形象相结合的手法,主体突出,上下连贯,丰富而又动人。)•山东临沂全雀山九号汉墓•西汉时期的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河北望都1号墓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壁画墓•它们描绘了有关天、地、阴、阳的天象、五行、神仙鸟兽、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车马仪仗、建筑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复杂,但大多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对其死后升天行乐的美好祝愿,希望死者在艺人们营造的地下世界里享受富足的生活。帛画•今存最早的帛画出现于战国,汉代继续发展。最重要的有《人物龙风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和马王堆1号墓帛画。•都是旌幡性质,葬礼中用以招魂,入土时随葬。•马王堆1号墓帛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展示了汉代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画像砖画像石•概念:我国古代祠堂、墓室以及石阙等的装饰性图像石刻和图像砖。始于西汉(画像砖始于战国),盛行于东汉,随着厚葬之风发展起来。•分布: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最多,山东武氏祠石刻、四川成都一带的画像砖最为著名。•弋射收获画像砖。秦始皇兵马俑•概况:•1974年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骊山北麓出土,应是秦始皇陵陪葬的一部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现共发现俑坑4个,出土武士俑7000余个,驷马战车100余辆,战马100余匹。秦始皇兵马俑的写实风格•制作工艺:陶俑的身体大形均先由模制而成,然后再运用捏、贴、堆塑等手法对手足、头部等处进行细部加工,所以其人物的姿态相近,面貌却不同。•原有赋彩。•秦俑脸部的刻画较细腻。•秦俑的体量大,略高于真人,数量也多得惊人,与其说是雕塑作品,不如说是巨大的工程营造。•秦俑的写实有“写真”的特点,即过分追求细部的真实,连发丝、带扣、铁甲的穿钉等都做得一丝不苟,这在后代雕塑中是极少见的。第五课:魏晋南北朝美术公元220——589年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两晋西晋265——317东晋317——420南北
本文标题:中国美术史(总-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9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