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适应
第十六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适应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青少年心理特征儿童青少年阶段是人的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无论在生理成熟水平上,还是在智力发展、情感、意志及个性表现上,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1、生理发育逐渐成熟1)生长发育形态日趋成熟2)生理功能日渐成熟3)身体素质的发展进入高峰4)脑的发育更加完善2、认知能力发展和语言逐渐成熟3、情绪、情感日趋成熟与稳定1)情感容易被激发,表现为热情、奔放、果断,有时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2)情感的内容越发丰富、深刻。形成许多具有明显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3)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提高。4、意志品质发展迅速1)完成意志过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渐在增强。在遇到困难时,常常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行动的果断性逐渐增强。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成熟,逐渐能够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验,比较迅速地辨明是非,做出决定并执行决定。3)自制力逐渐增强。能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目标和计划,调节自己的激情,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会表现出冲动。4)坚持性逐渐增强。由于神经系统的逐步健全,面对困难越来越表现出勇于坚持,不肯轻易服输。•5、个性的成熟•1)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自尊心和自我意识逐渐成熟,表现强烈的认识自己及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日趋成熟。•2)世界观逐步形成。世界观萌芽于少年期,初步成型于青年初期,成熟于青年中后期。开始形成自己的理想。•3)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逐渐成人化。道德意识日益增强,道德理想更为现实。•4)兴趣、性格逐渐趋于稳定。虽然能力不同且能力发展的速度不相一致,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都在不断发展。•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掌握一般的抽象概念,逐步学会进行恰当的判断,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思维品质(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发展正常。•2)对学习有一定的信心和耐心,有一定的学习动力,在成绩面前不盲目骄傲或自暴自弃,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有探求的欲望。•3)具有青少年应有的朝气,不一味地沉溺于孤独苦闷的情感状态中,乐观开朗,一般情况下能正常表达和懂得各种情感。•4)有一定的行动自主能力,常态下能做到不盲从、不轻率或优柔寡断,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一般情况下能控制自己。•5)性格发展正常,热爱集体,富有同情心,公正诚实,爱劳动,谦逊大方,不过于内倾或外倾。•6)需要和兴趣广泛而健康,具有较为稳定的兴趣爱好,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保持心理平衡,对班级活动具有热情。•7)会通过自我观察、分析行为表现和与他人进行比较等途径来确认自己,基本上懂得所处年龄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有自尊自爱之心,成人意识发展正常,较少有从孩童期带来的稚气。•8)较为冷静和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初步了解青春期知识,与异性同学接触时较为自然,对性诱惑有一定的抵制力。•9)交友有正确的选择,并至少有一至两名好友。不搞江湖义气,尊重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有向别人学习的胸怀,与同学教师等关系和谐。•10)初步适应社会环境,有较为清晰的角色意识,初步懂得法律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一般情况下能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对社会上风行的各种时尚不盲目追从。•2、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2)情绪比较温和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性,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的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7)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进取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隐忧能尽量地“放开去”,能较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性格较为开朗,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8)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确的理解。•9)了解高中男女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10)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遗传与性成熟遗传素质作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这些先天条件的不同也导致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差异。不少青少年正处于性成熟、性觉醒的时期,对于自己的外貌的注重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因而先天的容貌往往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评价。•2、家庭因素•1)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程序。有人曾对1095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生活在不完整家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里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者所占绝大多数。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2)家庭氛围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3)教育态度与方式如果父母双方都能采取合理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会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能力、积极性、友好态度和稳定的情绪;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溺爱、娇纵、顺应的态度,儿童也容易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依赖、任性和执拗的性格特点。4)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熟和生长发育3、学校因素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考试、竞争——抑郁、紧张、焦虑、自闭、人格缺失、暴力、自杀4、社会因素当代青少年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资源,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处不在的无形的压力。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信仰多元、价值观多元的社会,对他们的心理影响非常大.第二节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发育障碍•一、中小学生心理发育主要特点。•1、过度性•中小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期,是独立与依靠,自觉和幼稚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小孩,自尊心强,对长者出现“反抗”和疏远情绪,与同龄人联系密切,但这时认识能力弱,个性倾向也不稳定。有人把这个年龄成为“过度年龄”或“危险年龄”。•2、封锁性•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开始对性的问题产生朦胧感,觉得神秘、好奇。与此同时,变得“不轻易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这一阶段如何对待父母、老师、长辈的教导,交什么样的朋友显得十分重要。•3、社会性•中学生随着家庭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心理活动就具有更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特别是在初中毕业时,选择未来的道路,成为意识中的重要问题。这是一个人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关系到以后的路怎么走的转折时期。•4、动荡性•中学生思想敏捷,敢想敢说,但对很多事缺乏正确的观点,心理状态不稳定,可塑性很大,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安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情感非常重要。•二、青少年特有的几种心理发育障碍•1、因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的心理障碍。•产生自卑、焦虑、急躁、紧张、忧郁、抑郁的心理,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与解决困难的能力•2、因心理承受能力差产生的心理障碍。•一些过去经常受表扬和受器重的学生产生怕批评、好逞能、好嫉妒、好压低别人抬高自己等不健康的心理。进中学后,后来的优势失去,面对激烈的竞争,在事实不如愿后就“想不通”、“受不了”,情绪低沉,灰心丧气。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和行为,有的长期备受家庭的特别保护,稚嫩的心理甚至承受不了一句责难。•3、因人际交往困难产生的心理障碍。•进入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已初步具备了自理能力,不必事事依赖父母了。这时,他们厌烦大人的管束,有些中学生强烈地希望从父母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和渴望追求友谊,并置友谊于父母亲情关系之上;而有些则缺少对自己或他人的了解,缺乏对相互关系的准确评估能力,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有的青少年则有害羞、孤僻、自卑、固执等个性气质上的缺陷,对人际交往持顾虑、敌对和封闭态度。•4、因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心理障碍。•青春时期是如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有的男同学见了漂亮的女孩子心跳猛烈,面颊发热,惶惶不安,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甚至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等等。5、因家庭不和谐产生的心理障碍。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长远作用。如父母狭隘的心胸,为人处世的方法,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过于溺爱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会使其子女形成狭窄的心理,不承认或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对比自己强的人怀恨在心,常常造谣中伤。如果父母用专横武断,动不动就训斥或打骂的家庭教养方式,其子女容易产生神经质倾向。父母嗜好多、情緒急躁或不良行为等是引发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父母离异或不合,父母再婚,家庭关系复杂,父母在外等不正常家庭结构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自弃、抑郁、敏感、攻击性强、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疾患。有的学生的父母下岗待业,经济困难,心境不好,直接或间接地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另外,有些家长缺少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采用训斥打骂来实现自己。•三、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建议:•1、加强心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讲课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为讲课有针对性,必须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2、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还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让受询者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3、加强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患者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他那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4、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健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第三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拥有积极心态,保持乐观心境•2、勇敢承受挫折,努力克服困难•3、克服恋旧心理,主动投入生活•4、设计新的目标,迈上新的台阶•5、排除消极行为,勇于自强不息•6、客观认识自己,坦然悦纳自己•7、保持良好心境,遇事妥善处理•8、丰富精神生活,树立远大理想•9、加强自身修养,健全完美人格•10、消除人际隔阂,学会与人合作•11、善待宝贵生命,实现人生价值•1、拥有积极心态,保持乐观心境•应当培养儿童青少年豁达、开朗、自信的心理品质,对人生充满希望,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挥自己的指挥和才能,战胜学习
本文标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适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1045 .html